《我是家乡小导游——设置幻灯片超级链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吉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教学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和播放幻灯片的方法,但幻灯片的学习不仅仅在于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运用这一工具灵活的展现主题,自由的表达心声。因此,超级链接恰好是能够满足灵活、自由最好的途径。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作品,还为今后学习网页制作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了能够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我充分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为题材,通过导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本课的学习。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共同点)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多媒体制作兴趣十分浓厚,已具有计算机软件简单使用和网络基本操作的基础水平,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搜集资料和使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
(差异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以及个体上的差异,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幻灯片中超级链接的作用及其意义。
2、掌握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学会利用超级链接丰富自己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制作,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超级链接丰富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讲授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自主探究等。
(五)教学准备:
思维导图、微课视频、视频素材、音频素材、教学课件、学生作品。
三、设计思路
新课改提出:新课程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本课以进一步丰富作品为出发点,教师利用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家乡著名的旅游景点,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超级链接的神奇,由此导入本课。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力提升的模式,围绕做一名小导游的目标,层层深入,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通过师生、生生互动与家乡相关联的问题,让学生在游览中感受家乡之美,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课后为学生提供了可以持续学习的二维码,让学生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基。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游戏互动,感受超级链接(3分钟)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我带来了几个谜语想考考你。
(播放谜语幻灯片)你可以随意选一个谜语序号来猜,谁想来试一试?
(请几名学生来作答,猜错的时候可以请其他同学来继续解答)
生:参与谜语游戏,感受风景之美,体会超级链接的神奇。
【设计意图】“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点燃学生本节课的激情,我采用了猜谜语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谜语幻灯片的播放顺序和之前学习的幻灯片的播放顺序不同,可以按照我们的想法随意播放。谜语的内容选取的是家乡的景点,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美,同时为下面争做家乡小导游做好铺垫。
(二)新课学习
任务一 ——绘制导图,理解链接意义(5分钟)
师:在猜谜语游戏中你发什么发现吗?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自由交流,幻灯片的播放顺序发生改变了。
师:在猜谜语播放中老师运用了超级链接来进行播放,那么使用了超级链接后的幻灯片的播放顺序是什么样的呢?你能不能用导图的形式来告诉我呢?(出示任务一:将猜谜语游戏幻灯片的播放顺序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一画)
生:在纸上绘制猜谜语游戏中超级链接播放顺序的思维导图。
师:谁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吗?
生:几名同学展示不同形式的导图
师:小结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超级链接可以让我们在幻灯片播放中的选择更加灵活,可以让我们能够自由的来去。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样设置超级链接呢?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语游戏,学生已经感受到了超级链接的神奇,为了进一步理解超级链接,于是我设置了任务一——将猜谜语游戏的播放顺序用导图的方式来画一画,并请几名学生进行展示交流。通过绘制导图,不但检测了学生对超级链接的理解情况,也为下一步学习设置超级链接做好铺垫。
任务二——演示讲解,掌握链接设置(7分钟)
师:以前几节课完成的介绍家乡的幻灯片为例,演示讲解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
生:观看演示讲解,理解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
师:设置了超级链接后的超级链接和没有设置超级链接的文本有什么不同呢?
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来进行回答。1、文本的颜色、格式发生改变;2、鼠标经过超级链接变成手型。
师:超级链接这么神奇,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任务二(我们的家乡来了一些远方的客人,请你用超级链接的方式向远方的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吧!)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大家要注意要求。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道家乡的风景设置超级链接;2、注意选择超级链接的链接位置。)
生:根据任务的要求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展示。
师:巡视指导,(板书:文本链接)。在学生基本完成任务二后选择一到两名学生进行演示汇报。
师:鼓励表扬学生的演示汇报,为汇报学生的小组进行积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绘制导图理解超级链接后,为了让学生扎实的掌握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我以家乡为题的幻灯片为例,演示讲解超级链接的设置方法。之后出示任务二——请用超级链接向远方的客人介绍你的家乡。在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二后,请一或两名学生进行演示汇报,这样不但再次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任务三——小组协作,拓展链接内容(8分钟)
师:刚才我们为幻灯片的文本设置了超级链接,那么幻灯片中的图形可不可以设置为超级链接呢?如何返回原来的幻灯片呢?我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出示任务三(1、尝试给幻灯片中的图片、自选图形、艺术字添加超链接;2、使幻灯片返回目录页面。)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看看谁最棒!(课件出示温馨提示:遇到问题可以借助小组的力量讨论解决)
生:根据任务三的要求先自主探究解决,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或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最后选出本小组最好作品。
师:巡视指导,(板书:图形链接)。在小组基本完成任务三后选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演示汇报。
师:鼓励表扬学生的演示汇报,为汇报学生的小组进行积分。
【设计意图】为了拓宽学生的思路,我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链接内容和链接方向,让学生建立起超级链接网状结构思维方式,在完成任务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学优生带学困生,共同完成任务,减少了教师课堂指导工作量,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任务四——自主探究,提升实践能力(15分钟)
师:(设疑)我们已经知道怎样幻灯片内部建立超级链接(板书:文档内部链接),那么可不可以将文档外部的音频和视频文件链接进来呢?
下面我想请大家来试一试。出示任务四(将指定的音视频文件链接到幻灯片中.1、将视频文件《参乡是咱家》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中;2、将音频文件《天池南》链接到第二张幻灯片中。
如何链接打开幻灯片外部的文件呢?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礼物,请打开桌面《百宝箱》文件夹,请你到哪里去试试寻找答案吧!(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观看《设置超级链接》微课视频学习链接外部文件的方法;2、试着给其他部分幻灯片也添加超级链接,让播放更灵活;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评选最佳作品。)
生:首先认真理解任务四的要求,然后阅读温馨提示,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实践活动。
师:巡视指导,(板书:链接音频、链接视频)。在各小组基本完成任务四后选择几个小组代表进行演示汇报。
师:通过任务四,同学们发现链接打开音频和视频文件和之前的设置超级链接有什么不同吗?
生:文件链接的位置发生改变,不再是文档内部,而变成链接到文档外部。
师:同学们真聪明!链接音频和视频文件是链接打开文档外部的文件,(板书:外部文件链接)。谁能来告诉我们怎样设置这个链接?
生:几名学生进行演示汇报任务四。
师:鼓励表扬学生的演示汇报,为汇报学生的小组进行积分。
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下面我想请一组小导游来向远方的客人全面的介绍我们的家乡。
生:推选出一个优秀的作品,小组成员集体配合在班级演示介绍家乡。
师:鼓励表扬学生的演示介绍,并给所在小组进行积分。
通过本节课的积分评比,评出本节课最佳的导游团,进行鼓励表扬。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教学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微课视频的途径寻找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更有成就感。
(三)课堂总结(2分钟)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一定有了很多收获吧?谁想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师:本节课中同学们不但学会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又了解了一种学习方式——微课视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多多探索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最后我为大家提供了和本课有关的一些学习资源二维码,希望大家在课外能够延续今天学习的兴趣,做一个爱学习,终身学习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再次鼓励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板书设计:
我是家乡小导游
——设置超级链接
文本链接
图形链接
链接音频
链接视频
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我采用了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能力提升的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一步步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的设置上,则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分层设置,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不同程度的学有所得,为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上课时,对有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能及时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后面的操作实践中变成了共性的问题,结果最终导致影响了教学环节的向下开展。
细节决定成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对于学生的个性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对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时纠正,从细节处展示老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好的体现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