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2 21:3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温故知新





秦灭六国
原因:
统一
意义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
创立皇帝制度:
创立中央政府:
地方上,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上,
文化上
交通上
军事上
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商鞅变法,秦国实力超群
秦王嬴政招募人才,战略战术得当
前221年完成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霸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分别掌管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地位独尊。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秦半两),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车轨,修筑道路
南修灵渠,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
创立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朝廷任免
时间:
灭国顺序:
思维导图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1、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2、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认识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认识刘邦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时空观念:通过“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楚汉之争形势图了解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通过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秦灭亡的时间、楚汉之争时间,使学生认识秦统治的短暂和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3、史料实证:通过实物“秦空心砖”了解秦徭役重;通过实物“秦代刑具”了解秦法律严苛、刑法残酷;通过史料《史记 高祖本纪》了解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4、历史解释:通过秦暴政的叙述,让学生知道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的评价,让学生认识起义的意义。
5、家国情怀:通过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同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的精神;通过刘邦取胜的原因和项羽失败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作为领导人要得民心、善于用人,虚心听取建议,才能在事业、工作中有所成就。
秦的暴政
读“秦的暴政”回答:
1、秦始皇的统治有什么特点?
2、“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秦的暴政
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并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但他的统治具有急于求成和暴虐的特点。他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他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如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而每年服役的成年男子就有300万。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答: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急于求成和暴虐
2、答:秦的暴政表现:
① 赋税重,
② 徭役和兵役重
此句意思:
秦始皇的功绩。
此句意思:
统治特点:急于
求成和暴虐
此句意思:
赋税重
此句意思:
徭役和兵役重
此句意思:
徭役和兵役比重大
此句意思:
农民受到的伤害对生产经济的影响。
阿房宫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它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总面积15平方公里。
秦空心砖
⑴秦始皇的暴政
秦的暴政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极其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10多种。
秦的暴政
读“秦的暴政”回答:
1、秦始皇的统治有什么特点?
2、“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1、答: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急于求成和暴虐
2、答:秦的暴政表现:
② 徭役和兵役重
① 赋税重,
③法律严苛
此句意思:
法律严苛
此句意思:
刑罚残酷
④ 刑罚残酷
铁桎
束颈
⑴秦始皇的暴政
相关史事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
焚书
坑儒
读“秦的暴政”回答:
1、秦始皇的统治有什么特点?
2、“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秦的暴政
1、答:秦始皇的统治特点:
急于求成和暴虐
2、答:秦的暴政表现:
①赋税重,
②徭役和兵役重
③ 法律严苛
④刑罚残酷
此句指:
焚书
此句指:
坑儒
⑤ 思想上,焚书
坑儒
⑴秦始皇的暴政
秦始皇死后,继位
的秦二世更加残暴。在
埋葬秦始皇时他下令将
大量宫女殉葬,把修建墓室的所有工匠闷死在墓里。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秦的暴政
此句意思:
秦二
世的残暴统治。
2、答:秦的暴政表现:
⑴秦始皇的暴政
⑵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此句意思:
用宫女与秦始殉葬,
闷死建墓的工匠,
① 用宫女与秦始殉葬;
② 闷死建墓的工匠;
此句意思:
杀害自己兄弟姐妹
和文武大臣
③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和文武大臣
此句意思:
对民众剥削残酷,、自己却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④ 对民众剥削残酷,自己却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动脑动手
如何评价秦始皇?
一、秦始皇的功绩:
1、“焚书坑儒”;
2、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过甚;
3、赋税重、徭役、兵徭重;
4、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二、秦始皇的罪过:
1、统一了中国;
2、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3、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创立了郡县制;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统一度量衡。
5、文化上,统一了文字;
6、交通上,统一了车轨发,发展了交通;
7、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修灵渠,统一岭南。
综上所述,秦始皇有功,也有过。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功是功,过是过;功不掩过,过不掩功。他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认识:评价历史人物要用“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的观点去评价。
⑴上图是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以东的骊
山陵墓,这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除修筑自
己的陵墓外,他还役使人民修筑了哪些浩
大的工程
课堂练习
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答:①
秦始皇

修筑长城、阿房宫,通往全
国的道路等
大泽乡起义
上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
1、阅读课本P51最后一段至P52
第一段回答:
⑴起义爆发在何时?领导人是谁?
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
答:①起义时间:
公元前209年
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戍边误期要被处死
③ 直接原因:
④ 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
1、阅读课本P51最后一段至P52第一段回答:
⑵ 起义地点在哪里?
⑶说出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⑶答:起义的爆发:
②动员号召:“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表现了古代农民觉悟的进步!也是陈涉引起大家起义斗志的口号!
③起义准备:
砍削树木,做成兵器,举起反抗的旗帜。


淮 水
江 水
河 水
咸阳
大泽乡
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
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难道那些做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
意义:
⑵ 答:起义地点:
大泽乡
①合谋杀死押队的军官。
表现了古代农民觉悟的进步!也是陈涉引起大家起义斗志的口号!
斩木揭竿:
砍削树木作兵器, 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发动武装起义。
1、阅读课本P52第二段回答:
⑵说出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及结果。
陈胜、吴广起义的地位如何?
表现了古代农民觉悟的进步!也是陈涉引起大家起义斗志的口号!


淮 水
江 水
河 水
咸阳
大泽乡
陈县
大泽乡
(爆发)
陈县
(建立张楚政权)
(起义军队伍壮大)
荥阳
函谷关

骊山
西进
咸阳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
起义军进军方向
起义军根据地和控制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起义的经过:
起义结果:
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南阳
武关

地位: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
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
渔阳
问题思考P51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
课堂训练
答:关系:
秦的暴政引起了陈胜、吴广起义。也就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右 图是“中国杰出历史人物—陈胜、吴广”纪
念币,他们两人有何重大功绩,能让国家为他们
发行纪念币
课堂练习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暴政。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为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起了引领、典范作用。
课堂练习
有人认为,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出现秦朝灭亡的局面。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残酷的刑法;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这些表明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陈胜、吴广等人遇雨误期,只是起义爆发的偶然现象。即使没有遇到大雨,战争也必定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
答:
不正确。
理由:
咸阳
荥阳
函谷关

巨鹿
渔阳
彭城
沛县
会稽
武关
阿房宫
淮 水
江 水


垓下
乌江



渤 海


项羽、刘邦起义军形势图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起义军起义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刘邦,沛县人,杰出的政治家、战略
家,汉朝开国皇帝。起义前,为沛县泗水
亭长,陈胜起义后,刘邦攻占沛县,称沛
公。前207年,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投
降。秦亡后,受封汉王。前202年 击杀项
羽,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 。于前195年驾崩于长安。
项羽,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江
苏宿迁人。秦末政治家、军事家,楚国
名将项燕之孙。前209年9月,随项梁起
兵会稽,响应陈胜起义。陈胜死后,拥
立熊心为王。秦将章邯击赵时,率军救
赵,于巨鹿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坑杀秦卒二十万,进军关中,遂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货宝。前206年2月,分封诸侯,刘邦为汉王,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楚汉之争中,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楚地已失,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阅读P52第三段回答:在反秦浪潮中哪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谁在什么战争中歼灭了秦军主力?谁使秦投降?秦于哪一年灭亡?其存在多少年?
刘邦
项羽
答:①逐渐壮大:
项羽
、刘邦
的军队。
咸阳
荥阳
函谷关

巨鹿之战
渔阳
彭城
沛县
会稽
武关
阿房宫
淮 水
江 水


垓下
乌江





渤 海


项羽起义军形势图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起义军起义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是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猛攻秦军,从而带动诸侯军全歼王离军,迫使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秦朝主力尽丧。此战,确立了项羽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阅读P52第三段回答:在反秦浪潮中哪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谁在什么战争中歼灭了秦军主力?谁使秦投降?秦于哪一年灭亡?其存在多少年?
答:②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项羽
项羽的军队
③战争: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知识拓展P53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在河北巨鹿一带的反秦队伍被30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为次将的项羽杀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两万人前往救援。在渡过漳水后,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粮食,以示决一死在激战中,起义军的战士勇猛杀敌,以一当十,打得秦军落花流水,最终将秦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该破釜沉舟: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 路,做事果决。
漳 水
×
秦军
项羽军




邯郸
巨鹿
安阳
咸阳
荥阳
函谷关

巨鹿
渔阳
彭城
沛县
会稽
武关
阿房宫
淮 水
江 水


垓下
乌江




渤 海


刘邦起义军形势图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起义军起义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刘邦进入咸阳
秦王向刘邦投降
阅读P52第三段回答:在反秦浪潮中哪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谁在什么战争中歼灭了秦军主力?谁使秦投降?秦于哪一年灭亡?其存在多少年?
答:④使秦朝投降者:
刘邦
刘邦
⑤秦朝灭亡的时间:
公元前207年
⑥秦朝存在的时间:
15年
咸阳
荥阳
函谷关
鸿门
巨鹿
渔阳
彭城
沛县
会稽
武关
阿房宫
淮 水
江 水


垓下
乌江





渤 海


项羽、刘邦起义军形势图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起义军起义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焚毁阿房宫
阿房宫
项羽
材料一 "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万于新安城南"。
——《史记 项羽本记》
材料二 "汉新安县城,即坑秦卒处。" ——《括地志》
材料三 1912年,修建陇海铁路的工人在此挖掘出累累 白骨。
以上材料说明项羽在秦末农民战争
中做的哪些不得民心的事?
坑杀秦降兵二十万,焚毁阿房宫。
答:
咸阳
荥阳
函谷关
鸿门
巨鹿
渔阳
彭城
沛县
会稽
武关
阿房宫
淮 水
江 水


垓下
乌江





渤 海


项羽、刘邦起义军形势图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起义军起义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鸿门宴
公元前207年,刘邦先入函谷关灭秦,进驻咸阳,并派兵驻守函谷关,以拒项羽西进。项羽率大军破函谷关,进驻鸿门,准备袭击刘邦。因双方实力悬殊,刘邦采纳张良建议,结交项羽叔父项伯,以作缓兵之计,并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在宴会上,项羽谋士范增令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项伯急拔剑起舞,以身掩护,后刘邦部将樊哙带剑执盾闯帐,刘邦得以脱险。这次宴会史称“鸿门宴”。
项羽
鸿门宴指心怀
不轨、心怀不轨的
邀宴,形容要想谋
害顾客的宴席。
渤海
东海
南海
西楚霸王
项羽

秦灭亡后的形势图


咸阳
鸿门
彭城
鸿沟
渤海
河 水



汉王刘邦

从图中信息可知这是什么历史事件?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想一想,楚汉之争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为了争夺帝位
讨论:请根据图中信息归纳什么叫
楚汉之争?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为争夺帝位而发动的战争。
楚汉之争是指:
南郑
陈仓
彭城
栎阳
平阳
井陉
博阳
临淄
高密
咸阳
洛阳
荥阳
成皋
武关

伏叶
垓下
乌江
Χ
Χ
朝歌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Χ
主要战场
楚汉之争——初战彭城形势图


汉 水
江 水
淮 水
鸿

济 水
河 水
渤海


Χ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指刘邦听从张良计谋,在往南郑途中将所经栈道焚毁,表示不再回关中,以消除项羽疑心;尔后绕道出兵,在陈仓击破章邯军,复归咸阳之事。
比喻从正面迷惑对方,暗地进行突然袭击。
南郑
陈仓
彭城
栎阳
平阳
井陉
博阳
临淄
高密
咸阳
洛阳
荥阳
成皋
武关

伏叶
垓下
乌江
朝歌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Χ
主要战场
楚汉之争——争夺城皋形势图
淮 水
鸿



汉 水
江 水
济 水


渤海
Χ
南郑
陈仓
彭城
栎阳
平阳
井陉
博阳
临淄
高密
咸阳
洛阳
荥阳
成皋
武关

伏叶
垓下
乌江
朝歌
刘邦进军路线
项羽进军路线
Χ
主要战场
楚汉之争——决战垓下形势图
淮 水
鸿



汉 水
江 水
济 水


渤海
Χ
四周都是楚人的歌声。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陷入绝境。
垓下之战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
垓下之战的意义:
垓下之战结束楚汉之争,为汉西王朝的建立作好了准备。
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突围后自刎。这场历时四年的战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读“楚汉之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项羽失败的原因。
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
不得民心。
答:项羽失败的原因:
答: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材料研读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这一句说什么?
约法三章,得民心。
这一句说什么?
刘邦会用人才。
这一句说什么?
项羽不会用人。
约法三章,得民心,会用人才。
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原指约定三条法律;后泛指约好或订立简单的条
款相互遵守
试分析项羽、刘邦在灭秦战争和楚汉战争中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在灭秦的战争中,项羽、刘邦的战争是正义的,都是为了推翻秦的暴政;而楚汉之争都是不正义的,都是为了争夺帝位。
分组讨论






秦的暴政:
陈胜、吴
广起义
项羽起义:
楚汉之争:
根本原因:
课堂
小结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罚残酷;
秦二世更加残暴。
直接原因:
时间:
口号:
建立政权:
“张楚”
结果:
根本原因:
地点:
意义:
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秦的暴政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起义失败
称王者:
陈胜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
了秦王朝的统治,为后世人民反抗
残暴的统治树立了典范。
了秦王朝的
统治,为后
世人民反抗
残暴的统治
树立了典范。
刘邦起义:
主要战役:
时 间:
意义:
成语: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主要战绩:
时 间:
意义:
成语:
直逼咸阳,秦朝投降
公元前207年
秦朝灭亡。
约法三章
时间:
争战双方:
目的:
结果:
项羽败原因:
刘邦胜原因:
前206年一前202年
项羽、刘邦
争夺帝位
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刚愎自用,依赖武力
得民心,约法三章
课后活动
1.你认为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有哪些?试在右侧的口中画“√”。
行郡县制 口
统一文字 口
焚书坑儒 口
统一货币 口
修建长城 口
强征赋税 口
严刑苛法 口
开拓交通 口
修骊山陵 口
课堂练习






2.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
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课堂练习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课堂练习
C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课堂练习
A
3.与下列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
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刘邦攻占咸阳 D.大泽乡起义
课堂练习
D
4.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课堂练习
C
5.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刘邦包围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
D.西汉建立
课堂练习
C
6.民间流传的民谣:“生男慎勿举(抚养),生女哺用铺(婴儿喝的糊状食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从哪一方面说明了秦朝的暴政( )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法律严苛 D.土地兼并严重
课堂练习
A
7.“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汉取代秦的战争
B.项羽和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
C.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
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课堂练习
D
课后作业
1、将夏朝到楚汉之争之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标注在时序轴上;
2、作出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思维导图;
3、预习第11课
谢谢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