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5-20 14: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
石湫中学 方白生
1、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本课在教材、新课标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位于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中第4节,它是圆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延续,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作图技能、探索精神的需要,另外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进行分析的良好思维品质。《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三角形的外心,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图。”对于外心这一概念,《中考说明》要求为了解;对于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图,《中考说明》要求为理解。
2、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上学期证明(二)中已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画法,在九下第三章刚学习了圆及其相关概念,知道:“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知道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
3、学生学习新知的障碍:
学生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情景时,往往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探索不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不敢猜想,不敢总结,在心理上对教师存在依赖性,在课堂活动中情愿充当听者,而不是主动者。
2、 目标的设定:
基于以上认识,将本节课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
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技能目标:
掌握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的方法。
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从事探究的意识、能力和信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从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 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
本节课以数学活动为载体,由过一点可以作多少个圆经过它,到过已知两点可以作多少个圆经过它,再到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点可以作多少个圆经过它,由易到难,让学生经历作图的过程,从中探索确定圆的条件。这一活动可以很好地被利用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本节课的重点设定为:经过已知圆作圆的方法。
学生在经历以上数学活动时,遇到问题,不知从何处下手,缺乏分析的方法及分析缺乏条理性,不敢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本节课的难点设定为:确定圆的思维过程。
4、 教学设计
1、 教学结构及基本思路
(1) 教学结构:
创设问题情景 提出问题 活动探索 发现结论 应用
形成技能 梳理知识体系
(2)、教学基本思路
1 在学生熟悉的实际背景中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立即进入学习的状态,明确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 通过设置三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三个问题由易到难、层层递进,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的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并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 引导学生发现结论,并过渡到三角形外接圆、外心等概念的学习。
4 回头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以及通过做一做形成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再反思,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5 以问题串的形式采用问答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采用由生活到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在活动方式上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归纳总结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能力培养上,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并注意拓宽学生的交流渠道,给学生思考与活动的空间,并注重纠错,引导学生反思,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对于难点的突破,本节课采用暴露思维的方式,通过大家讨论反复纠错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突破难点。
3、 导入与过渡的设计
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的一件熟悉的事情入手,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足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然后通过画直线引导学生思维上产生联想,在问题的衔接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知识的发生发展,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4、 教辅手段的使用
以讲学稿为载体,提高学生思维的有效性,减少盲目性,为学生活动搭建平台。同时在媒体使用上,采用视频展示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形成正确的观念。
五、学法指导
1、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用的方法
①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新课,从而带着问题听课,知道听课的重点。②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③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理性反思,强化并迁移运用;④ 进行纠错指导,教学时力求教师指导与学生探索相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能力采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索的习惯,采用小步子、多指导训练的方式进行,力争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
3、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手段与方法
在问题设计时,问题由学生独立去完成,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以活动为载体,教学时力求三让,即能让学生想的尽量让学生想;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做;能让学生说的让学生说。在学生观点不统一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将问题解决权回归学生。
六、作业设计
在作业设计时,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