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内容 3.4节 升华和凝华
课时 1 设计者
课程标准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难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会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评价任务 1、知道升华和凝华概念。2、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板块 学习过程 评价要点
板块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视频:“冒烟冰淇淋”提出问题:冰淇淋为什么会“冒烟”?复习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等相关概念提出问题:固态能不能直接变成气态?气态能不能直接变成固态? 用生活的实验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温故知新,正向迁移
板块2:学生实验1 【活动一】根据书上P64,观察“碘锤”的物态变化;加热前:碘颗粒是 紫黑色固态的物体;加热时:观察到固态的碘变成了紫色的碘蒸气,且没有液态碘生成。冷却时:观察到碘蒸气变成了固态的碘颗粒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总结知识点】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升华。 升华过程需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需要 热;★★★思考★★★为了看到升华、凝华现象,这个实验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为什么?老师进行演示实验: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通过希沃授课助手,将实验现象展现在黑板上,学生清晰明了看见过程,得出结论: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在加热过程,温度已经超过了碘的熔点,碘可能先熔化,由固态变成液态,再汽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碘蒸气,不一定是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现象.而用热水加热,烧杯中水的温度最高为100℃,碘达不到熔点,不会发生熔化现象,碘一直处于固态,出现的碘蒸气只能是固态直接变成的,能更好地说明碘的升华. 学生自行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自己总结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小资料,知道碘升华实验,不能用酒精灯的火焰直接加热固态的碘
板块3: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板块4:学生实验2 【活动二】常温下的干冰实验; 把干冰颗粒装在干燥的铝罐里,观察一下:(1)现象: (2)解析现象:出现的霜是由水的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了凝华(填物态变化),这个过程要 放 热;2、观察罐里的干冰:(1)现象: (2)干冰由固态变成 气态,发生了 升华,这个过程要吸热。【总结知识点】干冰在空气中极易发生 。 霜的形成是: 干冰的应用:制冷作用★★★人工降雨的解释★★★ 这个实验,学生需要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干冰这种物质以及霜是如何形成的。让学生知道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白气”
板块5:自然界的物态变化 自然界的物态变化云、露、雾、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云: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和凝华。露:初秋季节,空气比较潮湿,在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放热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露。雾:在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较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较多,气温足够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在空中形成很多小水滴,这就是雾。霜:到深秋和初冬季节,晚上气温可降到0℃以下,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的茎叶上放热凝华成小冰晶,这就是霜。雪:在冬季,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云中的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周围的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当其所受的重力足够大时,就下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板块6:课堂小结(板书)
板块7:课堂练习 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盛在碗中的水变浅了
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
太阳下的雪人〝流泪〞了 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
冬天早晨屋顶的霜
蜡液浇注鞋模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吃冰棒解热教室内玻璃上的“冰花”雾的形成糖水制成冰棒 2.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升华的是( )
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
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D.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
3.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4.地壳上的水 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以上各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5.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教学反思:
小资料: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0C,标准大气压夏碘和水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
凝固
熔化
液化
汽化
升华
凝华(共22张PPT)
“冒烟”冰淇淋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节 升华和凝华
复习巩固
液态
气态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
活动一:
P64:
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加热前:
加热时:
冷却时:
碘颗粒是 紫黑 色 固 态的物体;
碘
颗
粒
观察到 固 态的碘变成了 紫 色的碘蒸气,且 没有 液态碘生成。
观察到 碘蒸气 变成了 固 态的碘颗粒附着在试管的内壁上。
这个过程,碘 吸热。
这个过程,碘 放热。
(学生做实验)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物质从 直接变成 的过程。
固态
气态
这个过程要 热。
吸
气态
固态
这个过程要 热。
放
升华:
凝华:
想一想
为了看到升华、凝华现象,实验中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加热固态的碘?为什么?
小资料:
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0C,
标准大气压下,碘和水的熔点和沸点如下表:
(老师演示做实验)
生活中的现象:
固态樟脑 为气态
升华
钨 成钨蒸气,再 成钨颗粒
升华
凝华
固体清新剂 为气态
升华
生活中的现象:
水蒸气 成冰颗粒
凝华
生活中的现象:
水蒸气 成冰颗粒
凝华
水蒸气 成小冰晶
凝华
冰 成水蒸气
升华
干冰:
干冰:二氧化碳(CO2)的固体,温度很低,大概是-780C;
活动二:
1、把干冰颗粒装在干燥的铝罐里,观察一下铝罐周围:
(2)解析现象:
(1)现象:
这个过程要 热
放
固态
气态
凝华
出现的霜是由水的 态直接变成 态,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
2、观察罐里的干冰:
(2)解析现象:
(1)现象:
这个过程要 热
吸
固态
气态
升华
干冰由 态变成 态,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
(学生做实验)
干冰:二氧化碳(CO2)的固体,温度很低,大概是-780C;
活动二:
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升华
为舞台制造“烟雾”
为食物保鲜
制作冰淇淋
有制冷作用
人工降雨
干冰
升华吸热
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
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
小冰粒
小水滴
凝华放热
液化放热
小水滴
熔化吸热
自然界的物态变化
云、露、雾、霜、雪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云:液化和凝华
露:液化
雾:液化
霜:凝华
雪:凝华
玻璃上的冰花
水蒸气 成冰花
凝华
想一想:
冰花附着在窗子玻璃上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冰花附着在窗子的内表面。
学以致用:
课堂小节:
液态
气态
固态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吸热)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 )
A.冰封的河面解冻 B.钢水浇铸成车轮
C.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D.冰雕展上,冰雕会慢慢变小
2、下面列举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碘加热时变为碘蒸气 B.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
C.卫生球日久变小 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3.地壳上的水 成水蒸气,水蒸气升入高空时,温度降低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这些很小的微粒,能被空气中上升的气流顶起,形成浮云。所以云是由大量的水蒸气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以上各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4.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
A. “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的凝固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D:“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霜”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课堂练习:
盛在碗中的水变浅了
夏天阴暗处的水管〝出汗〞
太阳下的雪人〝消瘦〞了
撒在舞台上的干冰不见了
冬天早晨屋顶的霜
蜡液浇注鞋模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吃冰棒解热
教室内玻璃上的“冰花”
雾的形成
糖水制成冰棒
凝华
升华
液化
汽化
凝固
熔化
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课堂练习:
想一想,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