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一、单选题
1.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2.“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硒
B.硅
C.铝
D.锡
3.某净水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B.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C.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为软水
D.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可得蒸馏水
4.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5.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在加工“碧螺春”茶叶的过程中添加了化工产品“铅铬绿”。经检测,有的茶叶中铅、铬含量超标高达60倍,这里的铅、铬是指
A.原子 B.离子 C.元素 D.单质
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7.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实验1 实验2 目的
A 压缩空气 压缩水 比较空气和水的分子间空隙大小
B H2O2分解制氧气 H2O2和MnO2混合制氧气 比较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C 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比较氧气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D 加热高锰酸钾 加热氯酸钾 比较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A.A B.B C.C D.D
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9.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10.宏观与微观的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十月桂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分子的个数增多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发生改变
②向气球吹气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③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④表示的微粒都是离子
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体积变大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
13.“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尺寸上制造的一类分子器件,其长短仅相当于l纳米左右(1纳米=10-9米)。它的驱动方式是通过外部刺激(如电能、光照等)使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对外做功。下列关于分子机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肉眼能直接观察到分子机器
B.分子机器驱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子机器的驱动不需要能量
D.分子机器“发动机”驱动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
14.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质量是88.91克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现象表示为: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二、填空题
16.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纯净物的是_____,化合物的是_____,单质的是_____,氧化物的是_____。(均填容器下的代号)
17.学习化学要建立元素观、粒子观和分类观。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图A中可知,碘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 ,碘元素在人体中属于 ___ 元素(选填“常量”或“微量”);
(2)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形成离子的符号 _____ ,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 (填写图片下方的字母,下同),B~E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_____ 。
18.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x=______;
(2)该元素的名称是_____;
(3)该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_元素相似。
20.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碘属于 ____________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___________ 周期。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 E F
三、实验题
21.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要用实验证明分子间有间隔,老师给他们准备了有刻度的小烧杯.同学们还从家里带来冰糖和筷子(实验室内有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______
22.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实验装置图如下)他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资料卡片,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中不可能是___(填序号)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汞的沸点较低,汞蒸气与氧气反应比较充分,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C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见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D生成的化合物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3)拉瓦锡其中一项实验是加热红色氧化汞粉末得到汞和氧气,该反应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原子的个数没有发生改变
B氧化汞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化合物
D氧化汞、汞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
(4)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C
6.D
7.D
8.D
9.B
10.D
11.B
12.A
13.B
14.C
15.D
16.(1) BCE AD (2) D A D
17.(1) 53 微量 (2) C1- CD BE
18.(1) 2 镁 (2) 三 失去
19.(1) 金属; (2) 15 30.97; (3) 四 镁。
20.(1) 18 非金属 (2) 5 E
21.(1) 1. 把冰糖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迅速读出体积数并记录下来,2. 用筷子搅拌烧杯中的水,使冰糖全部溶解,再读出体积数并记录下来 (2) 冰糖溶解后所得的糖水的体积小于溶解前冰糖与水的体积之和 分子之间有间隔
22.(1) A A (2)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大约是:氧气21%、氮气78%、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