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张PPT)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
c2
课堂预习(
10分钟)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解释具体情况中百分数表示的含义
回顾
:时,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明确谁占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
旧知
比、百分率。
例如:小华的投篮命中率是49.8%。表示的是投进的篮球数是总投篮数的49.8%。
问题1:读一读统计表,说一说表中百分数的意思。
鱼、禽、
蔬菜和
种类
油脂类
奶类和豆类
谷类
水果类
总摄入量
肉、蛋类
摄入量/g
50
450
600
900
1800
3800
约占总摄入
1.3%
11.8%
15.8%
23.7%
47.4%
100%
量的百分比
1.3%表示(
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1.3%)。
11.8%表示(奶类和豆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11.8%)。
15.8%表示(鱼、禽、肉、蛋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15.8%)。
23.7%表示(蔬菜和水果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23.7%)。
47.4%表示(谷类的摄入量约占总摄入量的47.4%)。
新知
问题2:右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
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
摄入量统计图
新知
问题2:右图是根据上表的数据绘制的,你能看懂吗?
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
摄入量统计图
探究
你能从所绘制的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1)该图是扇形统计图。
这是一幅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圆作总体,表示单
蔬菜和
位“1”的量。
水果类
23.7%
谷类
整个圆
笑笑家一天各类食物的总摄入量
47.4%
鱼、禽、
各扇形
各类食物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肉、蛋类
15.8%奶类
(2)①通过比较各部分量占总体的百分比或比较各个
和豆类
小扇形面积的大小,可以知道:笑笑家一天中谷类食
11.8%
油脂类1.3%
物的摄入量最大,(油脂类)食物的摄入量最小。
②观察统计图中各项目的数量信息:从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类食物的摄
入量在总摄入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幅扇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圆作为总体,表示单位“1”的量。
2.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的数量,用扇形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
课后巩固(30分钟)
1.学校买来2400本新书,其中教科书有600本,文艺书有360本,工具书有800本,其余为科
技书。
文艺书
请你完成下表和统计图。
(15)%
教科书
书籍种类
教科书
文艺书
工具书
科技书
科技书
25)%
数量(本)
600
360
800
640
26.7)%
工具书
占总量的百分比
25%
15%
33.3%
26.7%
(33.3)%
2.下面是某种儿童食品(300克)的成分统计图。
(1)从这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这种儿童食品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脂肪10%
维生素和
矿物质5%
(蛋白质)、(雅生素和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共19张PPT)
第五单元知识总览与考点强化训练
c2
知识总览
扇形统计图
通过扇形统计图能清楚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要表示每个项目数据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要表示数
统计图的
据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要表示部分在整体中所
选择
占百分比的大小,用扇形统计图
据处理
分段整理
先把数据排序,并根据需要把数据分段整理,并画出统
分析数据
计图,再对数据作出全面的分析
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1)比较最大值或最小值。(2)比较
比较数据
平均值。(3)把数据分段,比较两组数据的分布
易错警示
分点突破
易错警示
易错点1对统计图的特点认识不准确
1.判断:地球陆地面积分布扇形统计图中
可以看出各大洲陆地面积的数量是多少。
规避策略扇形统计图不能直接表示出数量
的多少。
易错点2分段标准不清
易错点2分段标准不清
2.下面是六年级二班女同学一分钟仰卧起坐
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38
42
27
45
36
48
42
40
28
29
36
37
32
44
34
32
34
36
29
32
35
41
28
45
40
38
26
请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
请将上面的数据分段整理。
成绩段
26
31
36
41
45
/尔
30
35
40
45
以上
人数
6
6
8
6
1
【规避策略)在分段整理数据时,各段数据之
间的界限要分明,不能重叠。
分点突破
考点1扇形统计图
3.看图填空。
六(1)班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图
声乐组25%
书法组25%
美术组30%
乒乓球组20%
(1)结合统计图可知参加(美术)组的人
(1)结合统计图可知参加(美术)组的人
数最多,占全班总人数的(30%)。
(2)(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部分与
整体之间的关系。
(3)扇形统计 是用整个圆表示(总体),
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
(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4)已知书法组有10人,参加兴趣小组有
(40)人,美术组有(12)人,兵乓球
组有(8)人。
考点2统计图的选择
4.填空。
(1)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绘制(条形)
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
绘制(折线)统计图;表示部分和整
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绘制(扇形)统
计图。
六任级上册
(2)某地区下半年各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
33℃,32℃,24℃,18℃,12℃
4℃,为了表示出气温变化的情况可以
绘制(折线)统计图。(共10张PPT)
第二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c2
问题1:下面三幅图是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统计图。
从哪幅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从
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
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金牌/枚
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情况
284062734062840
第24届
第25届第26届第27届第28届第29届
第30届
金牌/枚
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第29届奥运会我国
52
获奖牌的分布情况
48
44
新知
4
金牌
6
探究
51%
24
银牌
铜牌
21%
28%
6284
第24届第25届第26届第27届第28届第29届第30届
(1)看金牌的变化情况:折线的上升、下降体现了数据的增诚变化情况,所以(折线)
统计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在第24~30届奥运会我国获得金牌的变化情况。
(2)看获得的金牌数:直条长短代表了数据的多少,所以(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地
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3)看奖牌的分布情沉:(扇形)统计图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所以(扇形)统计
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问题2: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交流。
条形计图能清楚地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问题2: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交流。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
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
地反映事物的变化
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
体数目
情况。
中所占的百分比。
新知
选择统计图时,要根据问题与统计图的特点对应选择。一般来说,看数据的多少
归纳
选条形统计图;看数据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看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扇形统计图。
课后巩固
(30分钟)
1.下面是某水泥厂去年各季度的生产情况统计表。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产量/吨
2400
1800
4200
3600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三幅统计图。
某水泥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条形统计图
产量/吨
4200
4200
3600
3600
3000
2400
2400
1800
1800
1200
600
0
季度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某水泥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扇形统计图
某水泥厂去年各季度生产情况折线统计图
产量/吨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4200
占15%
占35%
3600
3000
第一季度
第四季度
2400
1800
占20%
占30%
1200
600
0
二三
四
季度
一(共11张PPT)
第四课时 身高的变化(1)
c2
问题1:根据下面统计表的数据完成下面统计图。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的记录表
年级
二
三
四
五
六
全市男生平均身高/cm
118
124
130
135
143
153
淘气身高/cm
115
122
130
138
145
154
一至六年级淘气身高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身高/cm
全市男生)
淘气)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0)
四
五
六年级
问题2:根据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淘气的身高在(一)年级和(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新知
探究
问题2:根据上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淘气的身高在(一)年级和(四)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水平差距最大。在(三)年级时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水平差距最小。
(2)淘气的身高从(五)年级到(六)年级时长得最快,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增长情
况基本(一致)。
(3)淘气在(一、二)年级时身高低于全市男生平均身高,在(三)年级时和全市男
生平均身高相同,(四)至(六)年级时身高超过全市男生平均身高。
问题3:根据统计,全市九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64cm,请你估计三年后淘气九年
级时的身高。
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全市六年级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53cm。
全市男生三年平均身高增长了:164-153=(11)(cm)。
三年后淘气九年级时的身高大约是:154+(11)=(165)(cm)。
发现: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信息较多,要通过横向观察、纵向比较、反复对比找到隐
藏在统计图中的信息。再经过分析可对事物的发展做出基本预测。
····。课后巩固(
30分钟)9
1.下面右图是某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的年级有(二、四、
人数/人
男生 女生
60
五年级),男生人数比女生少的年级有
50
5045
48l
45
5250
40
38
40
(三年级)。
30
(2)二年级女生比男生少(5)人,四年级男
10
0
生比女生多(5)人。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五年级年级
2.下面是健健同学6~11岁每年在校健康测试时测得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对比统计表。
健健6~11岁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对比统计表
健健6~11岁的体重与标准
体重的对比统计图
标准体重
年龄/岁
6
7
8
9
10
11
体重/kg
---
健健体重
37
标准体重kg
21
23
26
29
32
36
35
33
健健体重/kg
24
26
29
31
33
37
31
29
(1)根据上表完成右边的统计图。
27
25
(2)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23
(21
答:健健体重一直高于标谁体重。
067891011年龄/岁
众考题仿练计算专区0(共9张PPT)
第三课时 身高的情况
c2
问题1:下表是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请整理表中的数据。(单位:cm)
165
148
168
150
160
155
154
160
153
145
147
159
162
165
133
141
158
149
170
155
149
166
143
158
174
143
151
147
165
156
172
148
162
158
146
138
(1)把这些数据按从大到小排列数据,可以找出淘气所在班学生的最高身高是
(174)cm,最低身高是(133)cm。
(2)可以将全班同学身高按每5cm一段进行整理,制成如下统计表。
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表
身高段
140
169
140~144145~149150154155~159160~164165~169
/cm
以下
以上
人数
2人
3人
8人
4人
7人
4人
5人
3
问题2:根据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结合统计表,回答问题。
新知
探究
问题2:根据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结合统计表,回答问题。
人数/人
淘气所在班学生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10
8
8
7大
6
4人
4人
5大
4
2人
B大六
3五
2
140以下140~144145~149
150~154155~159160~164165~169169以上身高段/cm
(1)(145~149)cm身高段的人数最多,(140cm以下)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淘气的身高是154cm,位于(150~154)cm身高段,处于中间水平。
(3)每位同学要根据自己的身高来确定服装的型号。可以多订(145~159)cm范围
内的运动服。
发现:用一个格子表示多个单位,能使数据较大时作图快捷,也更清晰、直观。
1.当数据个数较多时,我们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段,统计出各段的数据个数,再制成条
新知
形统计图。
●●●
课后巩固
(30分钟)9
1.下表是某校五年级男生身高的统计数据。
141
146
150
151
153
153
168
168
160
160
151
151
151
151
152
152
146
143
156
148
165
154
155
155
160
156
160
160
160
140
149
148
149
143
150
154
155
159
158
某服装场按身高每5cm一段来确定校服的型号,完成下面统计表。
身高段/cm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165~169
人数
4
6
13
7
6
3
(1)根据上表制作统计图。
人数/人(共10张PPT)
第五课时 身高的变化(2)
c2
课堂预习(10分钟)
回顾
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用(图例)及不同的折线对两组数据加以区别
旧知
避免混淆。
问题1:可以怎样比较?
笑笑想比较甲、乙两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情况,看看有什么不同。
比较方法:(1)比较最高身高。(2)比较平均身高。(3)把数据分段看一看。
问题2:下面是两个班各10名同学的身高,按照你的方法比一比。(单位:c)
甲班:132,155,134,147,164,159,143,154,153,155;
乙班:148,152,147,149,148,149,143,153,152,154。
比较方法:
(1)比较最高身高。
甲班最高身高164cm,大于乙班最高
→最高身高(不能)反应班级情况
身高154cm,但不能代表班级全体
(2)比较平均身高,平均身高=各班身高和÷各班总人数。
甲班:1496÷10=149.6(cm)乙班:(1495)÷10=(149.5)(cm)
(甲班)平均身高比(乙班)高。
(3)分段比较。
①将数据整理为统计表。(以5cm为一段)
新知
(3)分段比较。
①将数据整理为统计表。(以5cm为一段)
探究
甲、乙两班身高分段情况统计表
身高段/cm
140以下
140~144
145~149
150~154
155~159
160~164
甲班/人
2
1
1
2
(3)
7
乙班/人
0
1
(5)
4
0
0
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
甲、乙两班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甲班
人数
乙班
6
5
5
4
4
3
3
2
2
11
7
0
0
140以下140~144145~149150~154155~159160~164
身高段/cm
结论:甲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分布比较分散,差距较大,而乙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分布比较集中,集中在145~149cm和150~154cm身高段,差距较小。
1.比较两组数据的方法:
立斤
/L少六旦古旦,、
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
甲、乙两班身高分段情况统计图
甲班
人数
乙班
6
5
5
4
4
3
32
2
1
11
0
0
0
0
140以下
140144145~149150~154155~159160~164身高段/cm
结论:甲班同学的身高数据的分布比较分散,差距较大,而乙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分布比较集中,集中在145~149cm和150~154cm身高段,差距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