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4 10: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清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了解清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帝国余晖——“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
4:00 朝祭,早膳,读圣训
7:00-12:00 处理政务
12:00-15:00 听学者讲解经史
15:00-23:00 晚膳,处理政务
乾隆帝
康熙帝
雍正帝
每军书旁午,应机只是,必揭要领……或军报到以夜分,则预饬内监,虽寝必奏,撰拟缮写,动至一二十刻。上犹秉烛待阅,不稍假寐。” ——《赵翼檐曝杂记》
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政治传统做出总结: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以“乾纲独断”作为本朝家法是忙碌之源。
皇帝以何方式“朝纲独断”?
三位皇帝为什么这么忙?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实行奏折制度
故宫精品文物——奏折匣
①内容:
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②特点:
迅速、机密
③作用: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实行奏折制度
学思之窗:奏折制度如何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奏折制度的实质是官员与皇帝单线联系,这样清朝皇帝能够做到多渠道地了解下情,使不同等级、不同部门的官员进行复杂而秘密的互相监督,自己则从中充分施展权术,或进行“私人”感情笼络,或挑拨离间令臣下互相猜疑,由此大大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雍正帝……藉奏折搜集情报……故虽深居大内,而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称之为奏折政治。——(日)佐伯富
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雍正给凉州镇总兵宋可的奏折回批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 后名军机处。”
——赵翼,《檐曝杂记》
2、设立军机处
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辅助谋划)于其间也。 ——清·赵翼
直接原因:处理西北军务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性质:中枢秘书机构
军机处位置
养心殿
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
特点:简、速、密
影响: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西汉
隋唐


明清
确立
三公九卿制
巩固
中外朝制
(内外朝制)
完善
三省六部制
加强
二府三司制
一省两院制
中书门下:行政
枢密院:军政
财政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
(顶峰)
补充:君主专制加强发展过程
案名 原因 株连人数
庄廷龙《明史案》 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语句,还使用南明的年号 70--120
戴名世《南山集》案 同情前明政权,使用南明年号 300多人
查嗣庭案 考题:“维民所止”被指有辱圣上为“诽谤大逆” 抄家死于狱中
徐骏案 因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被指为侮辱清朝。 斩首
3、大兴文字狱
(1)目的: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2)影响: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
③摧残文化,维护专制统治
朕承天治理若此大国,有幸统治垂60年,实现四海和平,佑及邻邦,英明伟大之令誉传遍天下,以庞大国土为荣。
—— 《乾隆朝上谕档》
乾隆最引以自傲的盛世表现是哪个?
政权稳固
经济繁荣
疆域辽阔
人口众多
雅克萨
尼布楚
改土归流强化管理
结合书本和地图,概括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具体措施。(东南、东北、西北、西南)
1683年,收复台湾。
设府,隶属福建。
围攻雅克萨,迫使谈判。
1689年,签约划界。
1757年,击败准噶尔部。
设立盟、旗。
平大小和卓,
设伊犁将军。
册封达赖班禅,派遣驻藏大臣,建立金瓶掣签制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内地:分立18省,
设巡抚,置总督。
边疆:专设理藩院,
掌管蒙藏事务。
分设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二、疆域的奠定
开拓巩固疆域
奠定现代版图
▲明朝形势图(1433年)
▲清朝形势图(1820年)
雅克萨
尼布楚
二、疆域的奠定
方位 措施
东南 统一台湾;设台湾府
东北 雅克萨之战;签署《尼布楚条约》
西北 击败准噶尔部;设立盟、旗(蒙古)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伊犁将军
西南 1.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派遣驻藏大臣;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2.西南地区:改土归流
边疆 专设理藩院,掌管蒙藏事务。
分设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内地 分立18省,设巡抚,置总督。
①军事手段与政治手段相结合;
概括清朝奠定疆域措施的特点。
②注重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统一;
③既尊重民族风俗,又突出中央的权威;
④措施灵活开明、富有实效。
二、疆域的奠定
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清朝前中期疆域的奠定有什么意义
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控,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促进了民族文化交融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息,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人口增长
摊丁入亩
经略边疆
版图极盛
民族治理
政权稳定
国库丰盈
财税改革
1.内部危机: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年份 《清实录》人口数
康熙39年 (1700年) 2010万 嘉庆二十五年 (1820年) 3.5亿
乾隆6年 (1741年) 1.4亿 道光二十年 (1840年) 4.1亿
乾隆55年(1790年) 3亿 咸丰元年 (1851年) 4.3亿
清朝人口数量统计表
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种植之法既精,糠核亦所吝惜,蔬果尽以助食,草木几无孑遗,犹不足养,人事之权殚矣!
——(清)汪士铎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人口剧增、资源危机
清朝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②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口统计范围扩大。
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大量种植。
④赋税制度的变革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
(2)影响
①给清朝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资源危机,社会不稳因素增多。
②使得大量的人口为了生存而转向工商业领城,促进了清朝工商业的发展。
摊丁入亩
江广黔楚川陕之无业者,侨寓其中,以数百万计。 ——《清实录·宣宗实录》
(和珅)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清稗类钞》
到了(乾隆)中后期,腐败案接连爆发,涉案金额成倍、成十倍增长,官员贪污动辄数万、十万、数十万……大家对腐败已经不以为耻,反以为常。
——张宏杰《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政治腐败、贫富矛盾
前朝
后廷
养心殿
内阁
农民起义频发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内部危机:武备松弛,军事落后
亚历山大
《中国衣冠
举止图解》
画家在对其进行细致描绘后,揭露画中兵勇的胸铠与护肩只是用棉絮填充而成,看似威武的头盔也只是用硬纸板制成。其军事状况虚弱的一面在英使团成员面前已暴露无遗。而士兵的枪看上去很像葡萄牙人的老式火绳枪,因此中国的火绳枪被认为是由葡萄牙人传入的。
——陈璐《乾隆晚期的视觉图像》
《拿火绳枪的兵勇》
如何评价清朝的军事状况?
三、故步自封危机显:统治危机的初显
时间轴
1644年
1662年
1684年
1689年
1757年
1762年
1840年
清军
入关
郑成功
收复
台湾
设台
湾府
订《尼
布楚
条约》
击败准噶尔部
设伊犁将军
鸦片战争爆发
中国
世界
启蒙运动
1775-1783年
美国独立战争
17-18C
1789-1794年
法国大革命
1765-1840年
英国工业革命
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面临危机和挑战
顺治
1644-1661
1727年
派驻藏大臣
1793年
颁《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康熙
1662-1722
雍正
1723-1735
乾隆
1736-1795
嘉庆
1796-1820
道光
1821-1850
1729年
设军机处
1813年
天理教起义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外部危机:西方潜在的威胁和清朝的闭关锁国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蚕丝)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以体恤……即在广州贸易者亦不止尔英吉利一国……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清高宗实录》卷1435
要使人类的知识更趋于完善,……建设一个幸福的社会,这就不光需要我们同中华帝国间建立起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关系。
——马戛尔尼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目的是什么?
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清政府的态度如何?
闭关自守
商埠:一口通商
商人:“十三行”

严禁出海贸易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
2.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本原因)。
(2)明中期倭寇侵扰、反清复明力量和西方殖民者的扩张。
(3)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自认为“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
3.影响
(1)积极:初期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合作探究:康雍乾三世是盛世还是危局?
西 方 中 国
政治制度
经济发展
思想文化
对外政策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发展
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近代自然科学勃兴;
理性主义,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军机处设立,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频发,阶级矛盾尖锐)
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人口急剧膨胀,土地兼并严重,人地矛盾尖锐;重农抑商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八股取士,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妄自尊大,天朝上国思想
闭关自守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虽然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 ——《马戛尔尼使团观感》
盛世保障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思想专制
盛世表现
政权稳定
经济繁荣
疆域奠定
盛世危机
内部危机:人地矛盾 吏治腐败 农民起义
外部危机:闭关锁国 军事落后 故步自封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 孙中山观钱江大潮有感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疆域的奠定
统治危机的初显
康乾盛世
君主专制的发展
奏折制度
军机处
文字狱
经略边疆
疆域奠定及地方管理
统一台湾:
反击沙俄:
管辖西北:
共治西藏:
民族管理制度:
改土归流:
内部危机:
外部危机及其对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