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随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随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2 21:3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随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古迹属于古印度的是(   )
2.下列对孔雀王朝评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它是古代印度文明的衰败时期
B.它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C.它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D.它统治时期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
3.2018年10月12日,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在中国上映。影片在一个看似励志的故事中揭露了印度当下的阶级隔阂和教育现状。其中“印度当下的阶级隔阂”源于古代印度的(  )
A.奴隶主民主政治    B.封建等级制度
C.佛教教义 D.种姓制度
4.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着自己的房子,在城市里开着一家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是(  )
A.刹帝利 B.婆罗门
C.吠舍 D.首陀罗
5.印度奴隶社会等级制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阶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6.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以上材料说明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7.入侵古代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逐渐建立起一些小国的是(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印第安人 D.苏美尔人
8.下列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是(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两河流域
9.古代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古丝绸之路跨越的两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巴比伦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希腊文明
10.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B.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C.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D.第八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4.古巴比伦王国的一位国王11、对外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它是( )
A.法老胡夫 B.轩辕帝
C.司马睿 D.汉谟拉比
12.两河流域是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舞台。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是( )
A.雅利安人 B.腓尼基人
C.苏美尔人 D.法兰克人
13.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的计数法。巴比伦的数学家奠定了代数学的基础,他们已经知道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的规则。这一文明出现在(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4.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古巴比伦是奴隶制国家的依据的是( )
A.战俘是奴隶的重要来源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男性家长对奴隶有绝对的处置权
D.《汉谟拉比法典》明确保护奴隶的利益
15.下图所示大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 )
A.金字塔
B.司(后)母戊鼎
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
16.古巴比伦王国是一个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将古巴比伦分为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其中不包括( )
A.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B.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C.拥有公民权的奴隶
D.无公民权的奴隶
17.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接待等规定。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B.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C.古巴比伦分为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D.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18.下图是九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
A.文明名称 B.出现时间
C.著名人物 D.文明代表
19.《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20.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商贸、婚姻等行为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浪漫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21.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这片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甚至最早的药典,等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及迦勒底人共同创造了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孕育这一文明的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22.下列关于古巴比伦王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C.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D.金字塔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
23.某市法院办公楼大厅的两侧是反映东、西方法制文明的铜铸浮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汉谟拉比法典》、铭文刑鼎等37幅图案,诠释了人类司法文明的历史进程。浮雕中选用《汉谟拉比法典》图案的原因是( )
A.制定者是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
B.此法典出土于两河流域
C.此法典内容丰富,正文有282条
D.此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
24、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在这片土地上,曾孕育了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是指( )
A.尼罗河和印度河
B.地中海和阿拉伯海
C.黄河和长江
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5、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诞生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在这里勃兴。下列有关古巴比伦王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巴比伦王国是东亚文明的典型代表
B.古巴比伦王国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达到空前繁荣
C.古巴比伦王国已经进入了封建社会
D.汉谟拉比重视道德,不提倡用法律治国
26、《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
A.外邦人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奴隶主的利益 D.法老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第196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200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之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205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子之颊,则应割其一耳。
(1)材料一中的图一反映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哪部法典?观察图二,指出这部法典是用什么文字记录的?并说出是由哪位国王制订的这部法典?
(2)材料二选自这部法典,指出前两条和第三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3)材料二前两条内容可用一句八个字的中国成语来概括,试试看。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部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28、材料解析题
以下是古代的一些法律条文:
倘彼交出奴或女奴以为债权,则塔木卡可以继续将[他或她]转让,可以将[他或她]收回。
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请回答:
(1)这些条文出自哪个国家的哪部法典?这部法典是由谁制定的?
(2)制定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案
1-5DADCC 6-10BBDBD 11-15DCBDC 16-20CDAAD 21-26BDDDBC
27、(1)《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国王:汉谟拉比。
(2)前两条实行对等惩罚,而第三条实行不对等惩罚。因为第三条中的奴隶和自由民之子身份等级不同。这说明了该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4)它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8、(1)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
(2)为了维护古巴比伦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巴比伦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统治而制定的法典;是世界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