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2 20:4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物质的构成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吸烟有害健康,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包括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尼古丁中有氮气分子
B.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g
C.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尼古丁中碳 氢 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3.从化学的角度对下列诗句、成语的解释,不科学的是
A.“滴水成冰”:水遇冷变成冰,有新物质生成
B.“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木已成舟”:物体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D.“蜡炬成灰”: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下列试剂的标签正确的是
A.
B.
C.
D.
5.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分子大原子小
C.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6.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则其它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验纯
D.硫燃烧等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7.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活中的现象 解释
A 气体易被压缩 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热胀冷缩 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D 水结成冰 因为分子发生了变化
A.A B.B C.C D.D
8.汉黄芩素(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汉黄芩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汉黄芩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C.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汉黄芩素中含有1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
9.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 B.分子 C.单质 D.原子
10.下列物质含有氢分子的是( )
A.H2 B.H2O2 C.H2CO3 D.H2O
11.疫情防控期间用到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其中含有正丙醇(化学式为C3H8O)。下列有关正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1
B.正丙醇是由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的
C.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正丙醇由3种元素组成
12.如图是五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微粒只涉及四种元素
B.②③⑤表示的微粒性质较稳定
C.①②④属于原子,③⑤属于阴离子
D.①④对应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F
13.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14.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能发生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
①图中“?”代表丙,其微观示意图为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④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改变
⑤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微粒个数比是4:6
A.②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③
15.2019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古迪纳夫、斯坦利·威廷汉和吉野彰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卓越贡献。下图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
B.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一个电子
C.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6.941 g
D.氯化锂的化学式为LiCl2
二、填空题
16.微观世界:
(1)微小的粒子:
①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____等)构成的。
②水是由大量的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氢气由大量的__________聚集而成,氧气由大量的__________聚集而成。
③每个水分子都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构成的。
(2)表示符号:
表示水分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
17.用化学符号填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个水分子______;氦气______; 价的磷形成的氧化物______;氢氧根离子______。
18.地壳中各元素含量按从高到低的顺序,铝元素含量仅次于________;空气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__________。
1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_元素相似。
20.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较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问题:
(1)加碘盐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碘酸钾中的阳离子______(填离子符号)。
(2)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mg。
(3)计算107g碘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_____(写计算过程)。
(4)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少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碘的来源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的质量为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课堂上教师按照图1装置进行分子运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某化学兴趣小组把原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
(1)图1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按图2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向B、C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回答问题:①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_______;
②除了证明分子不断运动,由此实验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③这个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较强的挥发性.
22.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确保塑料瓶外形不变,实验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下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1)最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 ______ 。(填序号)
A .MN段 B .NP段 C .PQ段
(2)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时不再变化,原因是 _____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4.B
5.C
6.C
7.B
8.D
9.A
10.A
11.D
12.C
13.D
14.D
15.B
16.(1) 分子、原子 水分子 氢分子 (2) 氧分子 两个氢原子 一个氧原子 (3) 氢分子 氧分子
17. (1) Al 2H2O (2) He P2O5 (3) OH-
18. (1) Si (2) O2
19.(1) 金属; (2) 15 30.97; (3) 四 镁。
20.(1) 混合物 K+
(2)10
(3)107g碘酸钾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
(4)7.5g
21.(1) 甲中溶液变红色 (2)节约药品,更环保 (3) 微粒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浓氨水
22. (1) A (2) 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度越快 (3) 瓶中全部是空气,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