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 告诫 絮叨 樵悴 B.尴尬 诀别 呕吐 荫蔽
C.烫金 警醒 繁闷 枯涸 D.垂打 流转 试探 祷告
2.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 B.③⑤②⑥①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⑥⑤④
3.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
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
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
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二、基础知识综合
6.文学文化常识
南文:孔兄请唤(1)__________(A.令郞B.小儿)上来,让余认识。孔父:承蒙南文兄错爱,(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请教B.赐教)。
(1)下面是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的横小水同学写的一出《孔融让梨》课本剧片段,请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人物对话。
(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分别出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请你转述]
(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四、对比阅读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初,权①谓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④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节选自《孙权劝学》)
【注释】①权:三国时吴国孙权。②当涂:当权,当道。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④见:了解。
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 广: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____________
(4)但当涉猎 但:____________
(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岂:_____________
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0.两文作者都认为学习读书是非常重要的,请分别写出两文中最能体现读书重要的一句话(用原文句子回答)。
11.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从个人修养和学习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是一盏灯
崔立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 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父亲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
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 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了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儿子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 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选自《2017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
12.小说主要写了儿子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3.请从描写的角度,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微弱的月色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见一星半点的灯光。
(2)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14.文章结尾儿子问父亲“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父亲没有回答。父亲看到灯光了吗?请说明理由。
15.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16.说说小说标题的含义
妻子的线上教学
①春日一抹晨曦,越过小区林立的高楼,透进我家玻璃窗时,妻子早已准备停当,端坐在电脑前,开始了她的“腾讯课堂”。妻子是高中语文老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她的学生全部处于“停课不停学”的居家学习状态。从3月1日开始,妻子根据学校安排,走进了直播间,开启线上教学。
②有着近20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妻子,每天借助软件在家中上网课,不仅是她教学生涯的第一次,更是我们家的一件大事、新鲜事。家里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了,我们全家总动员给予支持。
③上小学的女儿喜欢睡懒觉,但现在跟着我们早早起床,担心发出声响扰乱课堂秩序,经常躲在阳台看书;3岁的儿子若是在妻子上课期间醒来,哭着闹着要妈妈时,我和丈母娘就手忙脚乱地给他套上衣服,抱起他往楼下跑;清晨跑步是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不影响妻子,只好按下奔跑的“暂停键”,在家中当暖男、做家务;就连饲养的一只喜欢鸣叫的牡丹鹦鹉,也被我送到亲戚家寄养。
④没有后顾之忧的妻子,将心思和精力全部倾注到了线上教学。为了将短短的30分钟的课上好、上出彩,妻子还是蛮拼的,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知识点整理到词语标注解释,每一个细枝末节都做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着妻子网上教学如此辛苦,我和女儿调侃她说,别看准备工作做得那么完美,说不定人家是上线不上心,上课看视频玩游戏呢!
⑤妻子的回答出乎我们意料,她说,上网课与平时比起来,最大弊端是少了肢体语言的沟通和交流,倘若课前功课做得不充分,授课时就很难生动起来,吸引孩子、让孩子们喜欢网课就是一句空话。难怪妻子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原来是从孩子们的切身感受出发的,学习效率始终被她放在首位。
⑥每次上课,妻子都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春风化雨般传授教学内容,时不时进行提问,提醒孩子们要跟上节奏,避免离线或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倘若课堂上有吃“夹生饭”的,妻子要求他们及时反馈,做到随问随答,力争不让一个孩子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关。
⑦有一天,我们正吃午饭,有孩子发来信息,说对某个知识点有疑惑。妻子立即放下碗筷,飞奔到电脑前迅速打开“腾讯课堂”,顺手把课本拿到键盘上,耐心解答,担心对方没听懂,又打电话过去,确认对方理解后,才放下心来。
⑧线上教学占用妻子时间最多的要数作业批改的环节。以前上课,妻子负责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每天的作业量也不少,可那是分班上课,作业不会扎堆。开启线上教学后,两个班100个孩子同时在线,几乎同时上传作业,等一个不落批改完成,简直就要看得眼花缭乱。
⑨然而,妻子还是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只为更好地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
⑩疫情之下,妻子坚守在“腾讯课堂”,竭尽全力去为课堂做准备,认认真真备课,随时解答孩子们的问题,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我相信,还有很多和妻子一样的人,他们在疫情期间虽然工作比以往辛劳,但乐在其中;他们全心全意进行教学工作,帮助每个孩子得到提高。我相信,在疫情之后,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有所收获;当孩子们回到学校时,定会从这段经历中学到很多很多……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7.文章围绕妻子的“线上教学”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18.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9.“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作文
20.请以《别担心,我可以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B
6.(1)(1)A(2)A(3)B
(2) 《言语》 《方正》
7.⑴示例一:你认为导致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示例二:你知道预防近视的措施有哪些?
示例三:为保护视力,你会做什么?
⑵示例:李叔叔,您好!我们班明天下午两点半将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想邀请您来做这次讲座,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
8. 明确、坚定 增长 振奋 只是 难道 9.(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你说事情多,哪里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10.非学无以广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1.示例:内心宁静不急躁,对培养个人品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有效利用时间可以使自己的学习效率提高。
12.①儿子(14岁时)贪玩(在森林中)迷路,在父亲带领下走出森林。②儿子无力还贷,父亲卖房帮助他走出困境。 13.(1)(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森林的黑暗和恐怖,烘托了儿子害怕的心理。(2)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后内心的轻松。(或:外貌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带领儿子走出森林的艰辛。) 14.父亲没有看到灯光。理由:父亲说看到了灯光,不过是对儿子的安慰。①父亲的身高只比儿子高半个头;②从迷路到小木屋的漫长过程中,儿子多次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都是黑乎乎的;③父亲进小木屋时,“长舒了一口气”,表明他心里一直没有底。 15.示例:①沉着镇定。面对困境,父亲并没有表现出惊慌,而是一直安慰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②充满智慧。迷路后,父亲用善意的谎言“前面有灯光”激励着儿子跟着走出森林。(或:乐观坚强、有担当、对儿子有着深沉的爱……)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儿子在成长困境中的引领作用,如一盏灯,照亮并温暖儿子一路前行,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17.①全家总动员,为妻子网上教学创造环境;②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妻子认认真真备课;③为让学生们跟上网课节奏,妻子及时解答疑问;④为更好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妻子及时批改作业。 18.运用动作描写,“立即放下”“飞奔”“迅速打开”“耐心解答”“立即拨打”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孩子有疑问时妻子立即为其解答的情景,突出了妻子对学生的关爱和线上教学的认真负责,表达了对妻子忘我工作的赞美。 19.①对工作认真负责。课前认认真真备课;课后不管作业批改难度有多大,都坚持当天作业当天清零。②关爱学生。当学生有疑问时,总是第一时间给学生解答。
20.别担心,我可以的
别担心,我可以的。
化学课上,我用“扇闻法”闻了一下浓盐酸,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使我顿时眼前一黑,差点连广口瓶都拿不稳。
休息之后,我便继续听课。不料,这一天,喝什么吐什么,饭后不久又全部吐了出来。晚上回到家里,还是止不住地吐。我打电话给工作中的妈妈,妈妈请假回来带我去医院。
医生说是应激反应,需要打点滴。于是我一边复习一边打点滴。很快就中考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跟时间老爷爷抢时间。妈妈焦头烂额:“还有半个月就考体育了,你们化学老师怎么回事,让你们闻化学物品干嘛?”因为妈妈不懂化学,不能了解万物皆是化学物质,我也跟她解释不清。我跟她说浓盐酸是无毒的,其他同学闻了也没事。她很焦躁,还打电话“讨伐”化学老师。
我就不理她,继续一边复习一边打点滴。到了晚上十二点多,终于打完了点滴,我们就回家了。
此后,妈妈一直在我身边唠唠叨叨,让我注意这注意那。
时间如小李飞刀,“咻”的一声就飞逝了。很快到了中考体育这一天。
前一晚,我觉得又紧张又兴奋,在家里对着电脑唱歌:“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青春的我们总是充满斗志和希望,这是多少智慧都无法媲美的品质。经过一年的魔鬼式训练,我从体弱多病的体育“小渣渣”升级为“女汉子”,我的体育不可能不满分。
出发前,妈妈又担心起我的身体来:“晴晴,你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我咧嘴一笑,自信地说:“别担心,我可以的。”随后一边踩自行车一边哼着歌出发去考场。那一天,天空很蓝,云朵很白。
体育考试顺利地结束了。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浓盐酸”,也会有更大更难的挑战,但我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
别担心,我可以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