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2 23:0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奋是烈火,烈火能点燃希望的灯塔;勤奋是灯塔,灯塔可以照亮前进的方向。(暗喻、顶真)
B.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拟人)
C.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比喻)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镜(líng) 花苞(bāo) 吝啬(sè) 端庄(duān)
B.池畦(wā) 睫毛(jié) 化妆(zhuāng) 掩饰(shì)
C.高邈(mào) 干涩(sè) 凄冷(qī) 莅临(lì)
D.静谧(mì) 绿茵(yīn) 娇媚(mèi) 粗犷(guǎng)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_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________。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_______”改成“_______”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_______。
(4)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正确 B.错误
(6)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请你调查]
(1)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请你转述]
(2)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8.用“/”给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 不 能 有 所 中 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切问而近思 切: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______
(3)若屈伸呼吸 若:______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11.你怎样理解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丙文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
五、现代文阅读
那年花开
钱海燕
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被工人不小心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找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将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有删改)
13.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14.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15.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16.文中徐老师给“我”讲“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17.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故乡》,回答小题。
①故乡,是一幅秘藏的圣符,是一座精神的殿堂。
②儿时的故乡,留给我更多的是一份苦涩的记忆。冬天,穿着用人力车外胎做成的“皮草鞋”,鞋面用几根皮条串联,双脚常常被冻得僵硬麻木,捂上一层稻草,才会感到暖和一点。夏天,圆月在天时,我们就得起床,打稻挑谷直到中午田水发烫;下午挑粪插秧种出满田星星,“嗡嗡”的蚊子“亲吻”着肌肤,蚂蟥总是在腿上吃得滚圆……缺吃少穿、终年劳累的生活压得我直不起腰背。我曾一次次爬上高高的山冈,久久眺望山外的世界;一次次诅咒过贫穷的故乡,发誓要找一个幸福快乐的地方。
③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我逃难似地离开了故乡,终于完成了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转换。除了探望父母回家小住几天外,我很少回去。故乡的山水日渐模糊,故乡的星光日益陌生。
④记得有一年,因病修养期间,儿时的玩伴把我接回故乡小住了一段时间;乡亲们用古铜色的脊背,背我走过村前的木桥,张家大妈王家阿婶端来了飘香的饭菜,董家大叔吕家兄弟送来欢声笑语……啊,在温馨甜蜜的故乡,我的每个毛孔都自由地舒张,每个细胞都享受着抚爱;我的整个灵魂得到了洗濯,心胸变得澄澈。
⑤于是,我发现,尽管我已身为城里人,但对故乡依然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留恋。而且这种留恋深藏心底,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而消失,反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静静的村庄、浩瀚的蓝天、悠悠的白云、潺潺的小溪、窄窄的小桥构成了故乡诗意的轮廓,也构成我的精神家园。
⑥我梦想着退休后回归故乡,安享与乡亲们“把酒话桑麻”的田园生活。正当我为建房选址、设计忙得不亦乐乎时,却传来家乡要筑水库的消息,网上甚至流传出了库区的三维地图。忽然,我有一阵被掏空般的晕眩,一种被连根拔起的痛感。原来,故乡的根已经深深扎入我的心田。我曾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换了一个又一个岗位,心里却一直茫然:梦还有多久?路还有多远?短暂停留,这才发现,惟有故乡的方向能让我内心踏实,安定。
⑦为此,我特地回了趟家乡。一路上我在想,故土难离是国人的传统,安土重迁更是国人的习惯。在乡亲们的心底,故乡的脐带真能一刀剪断?
⑧可奇怪的是,乡亲们表现得比我想象中要平静得多。不过,偶尔也会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心境:老人们还幻想着修建水库的选址可以修改;年 轻人却关心着水库什么时候开建……
⑨天近黄昏,我在村头流连。四周是那样恬静,暖风吹拂发丝,花草散发芬芳,沿着小径,慢慢地、慢慢地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就像暮霭一样越来越浓,直到月华照亮了我的泪眼。
⑩故乡是一首诗,一首越吟越舒心、越吟越思念的诗。而明天,故乡就要变成一片泽国;而明天,乡亲们也将要搬离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
今后,我只能梦回乡关!
(有删改)
18.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19.请结合全文赏析第⑩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0.面对故乡即将被淹的现实,老人和年轻人为什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21.文章开始写“我”一次又一次地诅咒故乡,后又写“我”因为故乡建水库即将被淹而痛苦,这样的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
六、作文
22.命题作文
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C
6.(1)jì
(2) “文” “纹”
(3)动词
(4)“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5)B
(6)拟人(比拟)
7.⑴示例一:你认为导致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示例二:你知道预防近视的措施有哪些?
示例三:为保护视力,你会做什么?
⑵示例:李叔叔,您好!我们班明天下午两点半将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我们班主任王老师想邀请您来做这次讲座,不知您能否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
8.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9. 恳切 趁、乘 你 10.(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2)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11.这句话用来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意思对即可) 12.讽刺了生活中那些为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为不需要担心的事情而过分担忧,增添烦恼的人。
13.指的是初三那一年在老师的鼓励下,“我”重拾了信心,获得了成功。(或:“我” 重拾了信心,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中考作文得了满分。)(意思相近即可) 14.“一反常态”的意思是突然改变了平时的状态。这个词语写出了徐老师得知“我”中考作文得满分后行为的巨大反差,突出了徐老师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意思相近即可) 15.A.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表现徐老师看“我”小说时的专注和耐心,以及对“我” 写的小说的欣赏和认可。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收获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 16..用“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的道理,鼓励和开导“我” 化挫折为成功的动力。(或:说明了“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的道理,鼓励“我”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动力。)(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17.从耐心看“我”的小说,愿意当“我”的读者,引导“我”投稿这些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的好老师;从“我”失败后,主动约“我” 谈心,用“故事”来引导“我”等情节,可以看出徐老师是个始终关注学生成长,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
18.内容上:交代了自己“逃离”故乡的途径与时间,及成为城里人后对故乡日益陌生,与后文对故乡的留恋不舍形成对比。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诅咒故乡、发誓离开”的情节;引出下文“我重回故乡及心理变化”的叙写。 19.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乡亲们与家乡的联系比作脐带。生动形象地表明故乡对于乡亲们来说有难以割舍的关系。②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不希望也不相信乡亲们会割断与故乡的联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与留恋之情。 20.老人:生于故乡、长于故乡,已经习惯了故乡的生活,对搬离之后的未知生活心怀担忧,加之故土难离、安土重迁的情感理念,所以不希望离开。(情感、理念)年轻人: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一颗改变嘉兴贫瘠落后的面貌;二可借此机会,走出乡村,改变现状。(改变故乡、改变自己的机会) 21.这样的安排,体现出“我”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故乡的思念。
22.[例文]
手机响了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在外面打闹的同学一窝蜂挤进了教室,只有坐在窗边的木子还在那里发呆。
“嘿,木子,想什么呢?上课啦!”他的同桌捅了下他,就回到了座位上,木子心里还在想晚上到底约不约他出来。
这节是语文老师的课,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走到课堂上,老师愣了下,遂和平常一样,开始讲课,却又和平常不一样。课堂上,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在回荡。“嗡——嗡——嗡——”“该死,谁呀,这时候给我发短信。”木子一边心里想着,一边关手机。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顿了一下,问:“木子,你在干什么呢?”木子不知道怎么回答,用手把口袋里的手机使劲往里塞,下面的同学片“嘘”声。要知道,在同学们眼里,木子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啊,下面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木子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老师,我家里有急事,需要我回去,我可以走吗?”老师看着木子,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
“吁”,木子刚出教室就舒了一口气,总算瞒过去了,从口袋里摸出手机,查阅信息,“嘿,哥们儿,出来玩呗,我在学校栅栏边等你”。木子心想,谁呀,也不留名字,要不然我回教室上课去吧。已经走到三楼了,木子转念一想,我都跟老师说我家有事了,不如就出去玩吧。木子飞快地下了楼,可到楼梯口却又犹豫了,磨磨蹭蹭了一大会儿,木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去玩了。木子想:“本来晚上也是要出去玩的,不如白天玩,晚上再学习吧”走到栅栏边,发现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朋友,怪不得不署名呢,木子想。“你怎么那么慢,我都想走了,本想带你去打游戏呢,都是你破坏了我的心情,回去吧你,招惹了我,哼。你以后别再找我玩了。”说完那个人头也不回就走了。木子愣愣地待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木子想自己出去玩,却又不敢,只好回去接着上课。
课堂上,还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响。木子站在门外,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老师看了眼木子,招了招手,让木子回到座位上去。
年后,木子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返校拿成绩单时,木子又见到了那节课上约他出来的同学。“嘿,木子。”木子冲他点头笑了笑。“木子,那次对不住啊,其实那次我是故意的。”望着木子不解的眼神,那个同学笑了,“是我妈让我那么做的,她不忍心看你堕落。我妈就是你的语文老师。”
那一刻,木子眼中似乎有泪珠,但他向远方望去……
点评:文章设置悬念设置得好,开头木子的发呆、同桌的提醒为后文手机响、向老师撒谎等情节做了铺垫,而约木子出来的同学的一番话与后面再次见到那个同学后他的解释形成呼应,使文章一波三折,结尾耐人寻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