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在春日踏青,青芜如毯, ;夏日听雨,雨声淅沥, ;秋日看花,花叶相辉, ;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荫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3.【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绘春、领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C.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D.“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1)画线句用了_______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
(2)语段中加点的词中全是名词的一项是( )
A.田野 出嫁 妇人 金黄 B.果实 时候 人们 庄稼
C.动情 铃铛 出门 太阳 D.甚至 静谧 成熟 种子
三、综合性学习
如今正是北雁南飞、瓜果飘香,大地丰收的季节,班上准备在10月15日进行一次“感受自然,享受秋天”的秋游活动,请你参与。
7.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吧!
8.出发之前,老师和同学们推荐你给同学们讲几句话,请把你要讲的话写在下面。
9.李明因病住院不能参加这次活动,请你代李明给张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四、对比阅读
根据要求答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诚大丈夫 诚:__________
(2)往之女家 女:__________
(3)贫贱不能移 移:__________
(4)不可夺志 夺:__________
(5)笃志 笃:__________
11.翻译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切问而近思。
1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节奏。(每句只标一处)
(1)是 焉 得 为 大 丈 夫 乎?
(2)仁 在 其 中 矣。
13.两文都谈了坚守志向,【甲】文认为无论得志与否,都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乙】文认为“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呦。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 多吧,绝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根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⑾“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⑿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⒀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噓不已。
⒁“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⒂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 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⒃蓝天,白云,青翠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⒄“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⒅“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⒆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4.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⒁和⒅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 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17.第⒃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8.文章⒄—⒆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拓展训练
外婆的世界
李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橱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地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有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陶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一一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9日,有删改)
19.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0.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运就看见外婆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2)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21.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目的有什么不同?
2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23.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自。(不少于40字)
六、作文
24.请以《别担心,我可以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
6.(1) 比喻 拟人
(2)B
7.示例:①走进自然,陶冶情操②品味秋天的绚丽,体验丰收的快乐③拥抱秋天,放飞梦想。 8.示例:今天我们和秋天约会。踏着轻快的脚步,哼着欢快的歌曲,我们去远足秋游!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不仅能让我们领略秋天的美丽,感受生活的欢快,也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生活。让我们用心灵去审视自然,审视自己,审视人类,善待周围的植物、动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9.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生病住院,不能参加10月15日班上举行的秋游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此致
敬礼
学生:李明
2018年10月14日
10. 真正,确实 同“汝”,你 使改变,使动摇 改变 坚定 11.(1)(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2)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12.(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仁/在其中矣。 13. 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 匹夫不可夺志也
14. ③老朱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山林 ④两个年轻人继承父亲志愿来守护山林 15. 为朋友离开而悲伤 为守山后继有人而欣慰 1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朱”比作“松树”“山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走路的姿势,“挺拔”“沉稳”与前文“弓着腰”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他完成了守护大山使命的自豪与从容。 17.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山中景色的特点,渲染出清新美好的气氛,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了铺垫。 18.交代了老朱离开山林后去世的情况,补充交代了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事情,使文章情节更加完整;揭示并深化了主题,讴歌了代代相传、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人。
19.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地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 20.(1)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2)不好,因为不合说话者的身份,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意真。 21.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 22.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③如蚕茧般的世界。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但又舍不得离开。 23.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弟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在我身边,忽视了你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步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24.别担心,我可以的
别担心,我可以的。
化学课上,我用“扇闻法”闻了一下浓盐酸,浓烈的刺激性气味使我顿时眼前一黑,差点连广口瓶都拿不稳。
休息之后,我便继续听课。不料,这一天,喝什么吐什么,饭后不久又全部吐了出来。晚上回到家里,还是止不住地吐。我打电话给工作中的妈妈,妈妈请假回来带我去医院。
医生说是应激反应,需要打点滴。于是我一边复习一边打点滴。很快就中考了,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跟时间老爷爷抢时间。妈妈焦头烂额:“还有半个月就考体育了,你们化学老师怎么回事,让你们闻化学物品干嘛?”因为妈妈不懂化学,不能了解万物皆是化学物质,我也跟她解释不清。我跟她说浓盐酸是无毒的,其他同学闻了也没事。她很焦躁,还打电话“讨伐”化学老师。
我就不理她,继续一边复习一边打点滴。到了晚上十二点多,终于打完了点滴,我们就回家了。
此后,妈妈一直在我身边唠唠叨叨,让我注意这注意那。
时间如小李飞刀,“咻”的一声就飞逝了。很快到了中考体育这一天。
前一晚,我觉得又紧张又兴奋,在家里对着电脑唱歌:“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青春没有地平线”,“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闪电的力量”……青春的我们总是充满斗志和希望,这是多少智慧都无法媲美的品质。经过一年的魔鬼式训练,我从体弱多病的体育“小渣渣”升级为“女汉子”,我的体育不可能不满分。
出发前,妈妈又担心起我的身体来:“晴晴,你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的?”我咧嘴一笑,自信地说:“别担心,我可以的。”随后一边踩自行车一边哼着歌出发去考场。那一天,天空很蓝,云朵很白。
体育考试顺利地结束了。人生路上,还会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浓盐酸”,也会有更大更难的挑战,但我已经长大了,爸爸妈妈——
别担心,我可以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