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编教材 二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 第1单元 第4课 涂色世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编教材 二年级下册 信息技术 第1单元 第4课 涂色世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10-03 10:4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根据我校“率性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分层次的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和技能来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意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让学生切身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更具有举一反三的广泛意识,能够采取多种思维、多种方式的思考习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成为真正的学习者、思考者、行动者。
二、教材分析
吉林省编信息技术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涂色世界》。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编,教材中是以“填充大树”为创作对象来进行教学,而我在这节课中引导学生,填充火箭,使学生掌握“用颜色填充”以及“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进行知识拓展和个性创作。这样设计,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人为本,丰富多彩,使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
三、教学对象分析
授课年级: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年龄及心理特点:处于此年龄的孩子,愿意探究、愿意想象、好问好动,他们乐于承担任务和帮助他人。
前期知识水平: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软件的打开方法,能够使用画图软件打开图片文件,能够使用铅笔进行绘画。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能够理解学习指南和学习卡片的内容及要求。
四、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想采取“基础任务”、“拓展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图画,进而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高阶思维意识,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基础,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五、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科学实验器具(水槽、烧杯、水、高锰酸钾、搅拌棒、针)、学习卡片、多媒体教学网络。
六、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颜色填充”、“放大镜”工具的使用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会给图画填色,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分享、探究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切身感受信息技术学习的无限乐趣,感受信息技术技能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便利。
七、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填充”、“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填充”工具填色的原理与规则。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1.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约5分钟) 神箭问天视频 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见到你们,老师很高兴,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震撼的视频,想看吗? 好,现在让我们欣赏一下。 老师也很激动,也绘制了一幅作品,想看看吗? 你觉得怎么样?引出“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学习,并板书。 板书课题:多彩的图画 观看视频短片,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 思考并评价老师给出的“无色火箭”作品。 回顾神舟号系列,德育渗透,激发爱国情感,由“无色火箭”为切入点,解决填色问题,引出所学工具。 学生感受科技的进步,祖国的强大。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约15分钟) 出示学习指南,小组探究“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1.出示学习指南,完成为“火箭”填色任务。 2.遇到问题,小组内探究解决。 3.师生共同总结“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师采取“彩色液体”实验方法,与学生共同理解,总结出“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封闭有间隔的、色块) 小组探究“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 1.怎样解决“缺口”问题呢? 2.出示学习指南二,探究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想办法将缺口补充完整。(了解放大镜的作用,是便于观察。) 3.继续完成“火箭”的填充。 作品的展示 1.依据学习指南进行作品的创作。 2.观察“科学实验”总结填充颜色的原理。 3.掌握“用颜色填充”和“放大镜”工具的使用方法。 4.展示创作的作品。 尽量让学生的问题由学生来解决,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互动性贯穿整个课堂。 通过实验,学生理解了颜色填充的方法和原理。
3.梯度任务,分层提高。 (约8分钟) 完善基本任务“火箭”,挑战拓展任务“红山公园”、“天山风光” 1.完善“火箭” 2.自由选择挑战任务,进行创作。 1.完善“火箭”的创作。 2.自主选择“红山公园”或“天山风光”任务卡进行创作。 3.发挥想象,将挑战任务图画创作成自己喜欢的季节。 通过这些作品的完成,更好地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进一步理解,信息技术可以为自己和他人服务,感受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通过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工具进行创作的操作技能。
4.作品交流 实现双赢 (约5分钟) 展示与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和大屏幕投影,把学生的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 师生评价,学科间的融合。 学生讲解作品,生生互评。 使评价更好地发挥了作用,实现教师和学生都进步,实现双赢。 从语文、美术等知识角度进行评价,进行学科间的知识链接,渗透学科间的融合,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等思想感情。
5.课堂总结 (约2分钟) 1.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学生分享本课的收获,感受祖国的强盛,家乡的美丽,享受作品创作的成功喜悦。 体现信息技术课上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学生真正地享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 通过学生创作的作品,渗透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学生眼中的家乡之美。
九、板书设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