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变量》(教案)(表格式)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变量》(教案)(表格式)六年级上册信息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2-10-03 20:0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移动支付的奥秘
课 题 移动支付的奥秘——认识变量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2课《认识变量》,本节课共一课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控制】模块组中的“广播”命令的使用方法,能够灵活地运用【数字和逻辑运算】模块组中的“减法”命令和“等于”命令的用法。在此基础上,本课需要学生理解变量的含义,并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和灵活运用变量,最终综合运用变量完成模拟移动支付的流程。 课标要求: 了解变量的含义。 熟练掌握变量的使用,能利用变量分析与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了解移动支付的流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的共享意识。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基础的scratch命令,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项目游戏,对scratch编程具有较浓厚地兴趣,具有基本地程序设计思维。本课的学习内容——变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借助生活中已有的事物让学生了解变量的含义,并需要借助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变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变量的意义,掌握创建变量的方法。 认识“将变量的值设为”“将变量的值增加”两个积木的作用。 灵活运用“数值与逻辑运算模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观察理解变量的含义。 通过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完成移动支付的程序设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共享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共享的本质是互助互利,培养学生善于分享的良好情操。 通过模拟移动支付的流程,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移动支付”的利弊。
教学重点 掌握创建变量的方法,能够完成变量初始化,正确区分使用变量命令。
教学难点 理解变量的嵌套,灵活使用“逻辑运算符”和变量进行组合,完成脚本的搭建。
教具 多媒体网络教室、导学案
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播放视频 观察激趣 说明移动支付的重要性,播放“移动支付的一天”视频,请学生仔细观察移动支付的流程,找出“钱”的变化过程。 观看视频 新建变量 播放视频。 提示学生观察移动支付中钱的变化。 利用学生乐于观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观察、了解移动支付的流程。为下面的程序编写做铺垫。 5’
二、讲授流程 搭建程序 根据已经分析的钱的情况,进行设计,讲解变量的含义以及变量模块下的命令。 新建变量。 初始化变量。 区分使用命令“将变量设定为()”和“将变量增加()”命令。 注意命令使用顺序对命令的影响。 自主探究,独自尝试新建变量和变量命令的使用。 讲解变量的新建。 利用流程图讲解程序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知识。 随堂巡视,随时解决问题。 通过讲解简单模块,让学生利用模块的拼接完成较为复杂的程序设计。 培养学生观察以及思考的能力,根据分析简化程序。 12’
三、拓展任务 分析情况 根据已经分析的结果,结合变量命令的使用,正确的使用“逻辑运算符”,完成扫码支付的程序设计。 分析情况,完成程序编写。 引导学生分析如何使用“逻辑运算符”,表达并完成支付流程。 由学生进行分析思考,灵活“逻辑运算符”使用,培养逻辑分析能力。 3’
四、自主探究 完成设计 根据已经分析的结果,结合掌握的变量模块的使用,并正确的使用循环结构,完成共享单车的程序设计。 共享单车的程序设计。 课堂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根据已经完成的分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准备,让学生自主探究,更好的掌握知识。 15’
五、总结提高 课后练习 总结移动支付的利弊,尝试如何在程序中加入条件限制,更好的模拟真实条件下的共享单车。 听讲。 总结、布置课后任务。 及时升华教育,培养学生的消费安全意识。 布置拓展练习,及时巩固练习。 5’
教学改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