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趣味编程门》 学 校: 学 科:信息技术 年 级:五年级 教 师:
课题 走进趣味编程门 课时 1 年级 五年级
授课学校 天津市河西区台湾路小学 授课教师 联系 方式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全一册教材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是学习程序设计的起始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认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启发学生从程序设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运用三种基本结构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感悟三种结构在生活中的体现,为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奠定基础。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根据课前了解,学生虽然对程序设计有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并不熟悉什么是程序设计,怎样去编程。教师利用简单易学的scratch软件,引导学生学习程序设计,并通过读程序的方式来理解三种结构。
三、教学目标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设计如下: 1.在了解scratch软件功能的过程中,理解scratch编程的一般方法,完成简单的程序编写。 2.尝试在分析程序的过程中,初步认识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 3.感悟三种结构在生活中的体现,并尝试用程序设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编程的三种结构,感受编程思维在生活中的体现。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编程结构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实践中掌握知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
scratch软件、教学课件、scratch软件制作的检测题、学生素材、导学案。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认识软件 1.教师播放视频,提出问题。 激发兴趣,板书课题 “走进趣味编程门” 2.认识软件界面 布置自学任务一 组织学生完成scratch软件编写的检测题。 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明确学习任务,看导学案自学,完成检测题,检查答案。 观看程序设计视频,引发学生猜想,通过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认识scratch界面组成。
动手体验程序设计 1.对比程序,认识三种结构 (1)打开“孙悟空借芭蕉扇”scratch程序,明确角色个数及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位置。 请同学说说孙悟空怎样移动到铁扇公主身边? (2)教师演示孙悟空动十步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scratch编程的一般方法。 (3)布置任务二:尝试完成孙悟空移动到铁扇公主身边的程序编写。 (4)通过学生编写程序,触发铁扇公主程序,组织学生对比读孙悟空和铁扇公主的程序,认识顺序和分支结构。 (板书: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及结构简化图) 组织学生观察芭蕉扇执行效果,读芭蕉扇程序,认识循环结构。 (板书:循环结构及结构简化图) 2.布置任务三: 为三个角色中的任意一个设计后续。 教师巡视,帮助指导。 评价作品。 结合生活感受结构 组织学生说一说用三种结构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四、解决问题提出设想 提问:组织学生尝试说一说运用三种结构的编程思想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引导根据乌鲁木齐日照时间长设计光感窗帘。 五、课堂总结 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学习收获? 学生回答,预设:3个角色。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学习scratch编程一般方法。 尝试操作,完成程序编写。 预设:有的同学会触发铁扇公主程序。 通过对比读程序,了解顺序和分支结构。 读程序,认识循环结构。 学生尝试编写程序。 演示作品。 预设学生说出: 顺序结构:公交一站地到一站地, 分支结构:公交换乘, 循环结构:身体的血液循环。 预设:根据乌鲁木齐的天气设计温感空调。 师生总结 理解scratch编程一般方法。 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读程序的方式,初步认识三种结构并了解他们的运行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看效果、读程序,读程序、猜效果这两种不同方式,更进一步的理解,认识三种基本结构,初步形成编程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明确学习任务,突破教学重点。 通过三种基本结构与生活中悉悉相关的事相联系,发现程序思维是可以和生活紧密联系的,为学生学习计算思维奠定基础。
八、板书
走进趣味编程门 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