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力 的 分解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 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 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
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
4. 知道合力和(两等大)分力之间的大小关系
【课前预习】
1.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F是斜向上方的,这个力产生两个效果,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分力分别产生的:一个 使耙前进,一个 把耙向上提,可见力F可以用 代替。 是力F的分力。求 叫做力的分解。
2.力的分解是 的逆运算,同样遵守 。如果没有特殊限制,那根据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 个平行四边形。
3.矢量相加法则:把两个矢量 相连从而求出和矢量,这个方法叫做 。
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质是 的。
4.既有 又有 ,相加时遵从 (或 )的物理量叫做
只有 没有 ,求和时按照 相加的物理量叫做 。
【课内探究】 F
一、力的分解 F1 F2
演示实验:用一个弹簧秤可以将一木块提起静止在空中,
用两个弹簧秤也可将同一木块提起静止在空中。
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师: F和 F1、F2的作用效果相同,可见力F可用力 F1、F2来代替,力F1、F2是F的分力
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板书)
师:因为分力F1、F2的合力F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所以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遵循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板书)
师: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例:把一个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可做多少个平行四边形?
师: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来看,各种分解结果都没有错,
因为对角线已知,平行四边形可做无数个。由此可见,
力的合成是唯一的,但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与力F
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都可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
如果不加限制条件,一个力可分解为无数组大小不等,
方向不同的分力。这样的分解是毫无目的的,没有意义的。
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有意义,就必须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按什么原则进行力的分解的呢?
建立模型1: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
问题:这个斜向上方的拉力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
F
建立模型2:手提皮箱匀速前进 θ
师:在实际问题中,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往往是确定的,通过分析可以找出其作用效果,从而确定两分力的方向,再来进行分解就可得到唯一确定的值。
3、分解依据:力的作用效果(板书)
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方法步骤:
(1)根据物体(或结点)所处的状态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3)根据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4)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学过的几何知识求两个分力的大小。也可根据数学知识用计算法。
展示:人骑自行车上下坡、水滑梯
探究:它们都有一个斜面,那么斜面上放置的物体它的重力可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效果呢?
建立模型: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学生活动:(1)用手做一斜面,放一本书,感受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2) 重物从直尺上滑下
师: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使物体压紧斜面
根据合力和分力的等效替代关系,重力G可以用两个分力F1和F2来代替
问题:(1) 你能具体画出这两个分力吗?试一试吧
(2) 如果斜面倾角为θ,你能计算出这两个分力吗?
F1=G·sinθ F2=G·cosθ
(3) 根据计算结果,解释生活现象:
① 骑自行车上坡困难,下坡容易
② 高大的桥要建很长的引桥
二、矢量相加的法则
1、平行四边形定则在位移运算中的应用
2、三角形定则
3、矢量和标量
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标量: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
课堂小结: 1.我学会了:
2.我的困惑是:
【课堂练习】
1.一重为G的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受到斜面的弹力FN,如图所示,设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为F1,则( )
A.F1是FN与G的合力
B.F1是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C.G分解为F1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2
D.物体受到G、FN、F1和使物体垂直于斜面压紧斜面的力F2
2.下列有关合力与分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力总是小于合力
B.对力进行正交分解时,分力总是小于合力
C.将5 N的力进行分解,可以得到50 N的分力
D.将5 N的力进行分解,不可以得到1 N的分力
3.如右图示,一个半径为r,重为G的圆球被长为r的细线AC悬挂在墙上, 求球对细线的拉力T和球对墙的压力N。
F1
F2
F3
F4
F5
F6
F
F
往上提
往前拉
F1
往前拉
F2
往上提
等效
G
θ
θ
F1
F2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