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蟋蟀的住宅(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宅、隐”等12个生字,会写“宅、临”等13个生字,理解“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段落,初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相关录音、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昆虫的世界非常奇妙,夏天我们经常听到蝉在窗外高歌。昆虫界中,除了蝉拥有优美的歌声外,还有一种昆虫也常常给我们带来美妙的歌曲。(教师播放蟋蟀的叫声)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谁的声音了吗?(学生齐答:蟋蟀)蟋蟀不仅唱歌非常出名,它还有一样东西也非常出名。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蟋蟀的住宅)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直接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第二部分(2-6):作者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三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第三部分(7-9):主要介绍了蟋蟀是如何精心地建造住宅的。4.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蟋蟀 住宅 临时 隐蔽 慎重 住址 优良 挖掘搜索 倾斜 隧道 骤雨 布置 抛出 差不多(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注意读准平舌音“搜、隧”,翘舌音“蟀、宅、慎、址、骤、置”,前鼻音“临、隐”,后鼻音“良、倾”。另外,注意多音字“差”,在这里读“chà”,组词为“差不多”,它还有另外几种读音:一个读音是“chā”,组词为“差别”;一个读音是“chāi”,组词为“出差”;一个读音是“cī”,组词为“参差”。(3)展示读:开火车读,分组赛读。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宅 临 慎 选 择 址 良 穴 厅 卧 专 寸 卫 较(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临—监 选—远 专—传组词扩展:住宅 私宅 宅院 豪宅 宅心仁厚来临 光临 濒临 临摹 临危不惧 身临其境优良 善良 改良 良好 良师益友 用心良苦形声字结构特点:比如“址”,形旁是“土”,表示与土地有关,“止”是声旁,表示读音。(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临”,左边有两竖,第一个短,第二个长。“慎”,左窄右宽,右边里面有三横,不要少写。“择”,左窄右宽,右下部是“”,不要写成“丰”。“穴”,点位于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要舒展。“卧”,左宽右窄,左边是“臣”,不要写成“”。“卫”,独体字,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横要写长。6.积累特殊的词语。带“不”字的成语:毫不可惜妙不可言不知所措目不暇接出其不意不可思议诲人不倦坚韧不拔参差不齐川流不息迫不及待赞叹不已忍俊不禁7.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隐蔽: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随遇而安: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慎重:谨慎认真。柔弱:常指体弱,易感疲劳的;易得病的。搜索:仔细查找。耙扫:打扫。隧道: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5分钟)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3.继续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首先从课题入手,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接着学习了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各种理解词义的方法。我们还给课文划分了层次,了解了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的表现都很不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其建造住宅的过程。2.感受蟋蟀的建筑才能,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的兴趣。3.了解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并能借鉴这种方法写话。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蟋蟀洞穴的特点及其建筑住宅的才能。难点: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并选择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具体地写一写。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听写词语,教师随机抽查,并小结指导。住宅 临时 慎重 选择 住址 优良 洞穴 大厅卧室 专家 卫生 比较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说明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赞美了蟋蟀认真工作、艰苦劳动的精神。)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自主交流,感知内容。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A.用单横线画出文中表现蟋蟀谨慎选择住址的句子。B.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蟋蟀的住宅的句子。C.用“△”标出描写蟋蟀修建住宅的动作的词语。2.汇报展示,理解课文。学生汇报圈画的内容,教师点拨重点词句。A.“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几句话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分别写出了“别的昆虫”和“蟋蟀”怎样的特点?(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白这几句话是将“别的昆虫”和“蟋蟀”进行对比;然后讲解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B.“蟋蟀怎么会有建筑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这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句式的含义及各种句式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对号入座,明确这里是设问句。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设问句的作用。)C.“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句话是如何描写蟋蟀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教师在讲解这句话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句子,在朗读中感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这样自然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了。)D.“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似的大颚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句中的动词,说一说运用这些动词的好处,并想象蟋蟀建造住宅的画面。(动词是表示人或物的动作的词,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找出句中的动词,并分析运用一连串动词的作用。想象句子描绘的画面,重在品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发挥想象,并结合句中的动词,感受蟋蟀挖洞的画面。)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文中的其他知识点。A.在选址上,蟋蟀和其他的昆虫有什么不同?(教师相机指导:其他的昆虫是很随意地找一处隐蔽的处所,只要能藏身就行,蟋蟀则不这样。它慎重地选择排水优良、有阳光的地方,并且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这样挖出来的洞穴才真正称得上是“住宅”。从蟋蟀对住址的选择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B.具体说说蟋蟀的住宅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①从外部看,向阳——朝着阳光的堤岸;排水优良——即使有骤雨,也立刻就会干;隐蔽——隐藏在青草丛中;有门,有平台——微斜的门口,收拾得很平坦的平台。②从内部看,简朴——没什么布置;清洁、干燥,很卫生。)C.作者为什么将蟋蟀的住宅称作“伟大的工程”?(教师相机指导:①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聪明才智。②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腿。在这明显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5分钟) 全文通篇采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形象,鲜活地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读起来妙趣横生。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小昆虫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你观察过哪种昆虫?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一想,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注意要突出这种昆虫的特点。(提示:这种小昆虫叫什么名字?它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它有哪些特别的行为?从它身上,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