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课件(含朗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课件(含朗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0-30 21:16:5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看去像只猫, 其实是只鸟,夜夜去巡逻,田鼠跑不了。
-----打一动物猫头鹰 身穿黑缎袍,
尾巴象剪刀;
冬天向南去,
春天回来早。
----打一动物燕 子形状像耗子, 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 --打一动物 松
鼠 松鼠简介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松鼠习性介绍
小松鼠刚出生时,全身无毛,体色粉红,耳朵和眼睛都还没打开。大概一个月后眼睛才张开,二个月后断奶,会吃些果实。
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来,很快就跟我们相熟了。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整 体 把 握
朗读课文,说说松鼠在“我”家主要做了那几件事情?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默读课文 思考感悟
对于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我们一家人” 对它的感情是怎样的呢?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的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上哪儿给它找去呢?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厨具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吓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去了吧?我心里空落落的。 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完成作文:------和-----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动物 可以是我与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3、继续训练快速读书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在五年级上册,我们已经学过了布封笔下的《松鼠》,这种小动物真是太有意思了!播放《冰河世纪》片段。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从上一篇课文《老人与海鸥》中,我们体会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今天,我们要去看一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这是篇略读课文,我们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来学习它,让我们先来看看文前的“导读提示”,看看它告诉了我们可以如何来学习这篇课文?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概括标题
学生初读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想想
1、这只松鼠跑进我家来,主要做了哪些事?
2、(请几个学生讲)讲完三件事后,请学生概括成小标题。
①松鼠偷了方糖,储备冬粮。
②松鼠把我们采来的蘑菇,晾晒在鹿角上。
③松鼠把手套等东西垫在烟囱里,打算过冬。
概括正确后,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指名汇报:贮藏冬粮 晾晒蘑菇 垫窝过冬
三、认识“可爱”,感悟“喜爱”
1、松鼠在家里做了这些有趣的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划找出有关的词句,并在一旁写写批注。(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
划出有关句子,品读。
预设一:
它整天满屋乱跑,在橱柜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惊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
(1)学生谈感受。(谈2个学生)引导学生紧抓“惊人、从没碰掉”谈体会,松鼠灵活敏捷。
你从这里读到了一只怎样的松鼠?(这真是一只可爱(顽皮)的松鼠!)
(2)面对松鼠的调皮捣蛋,我们一家没有埋怨,只有称赞。(不作一定要求,能随机点到的也可以)
预设二:
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
(1)学生谈感受。抓住“蹭”“咬”来感悟。
(2)松鼠和我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就用自己的一“蹭”一“咬”两个动作进行情感的交流,传递着彼此的信任、友好和喜爱。作者就是把感情隐藏在这简单的一举一动之中了。
(3)原本应该胆小的松鼠,怎么会与人如此亲密呢?难道它不怕我么?
是啊,归根究底,松鼠与我如此亲密,也正是因为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与松鼠成为了朋友。(板书:喜爱)
预设三:
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
(1)学生谈感受。(主要通过对比的感受)
(2)爸爸认为“我”偷了方糖,对我是怎样的态度?爸爸知道是松鼠偷的,他又是怎样的态度呢?非但没有责怪,而且还是哈哈大笑。
(3)那你从这笑声中听懂了什么呢?(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同学们理解得很好,能从这笑声背后听懂爸爸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4)那爸爸又会怎样说呢?(请个别学生读爸爸说的话)从爸爸的话中,你又听懂了什么呢?(这里指导朗读)
从朗读中引导学生抓住“咱们家”“天性”来理解。
①“咱们家”:爸爸已经把松鼠当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了。
②“天性”:是啊,爸爸把松鼠贮存冬粮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很普通,很正常,一点没责怪的意思。
正因为松鼠天性如此,爸爸也没有责怪他,还闹出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呢!(出示图片)
松鼠干了一件荒唐事,把鹿角当成了树枝,而把蘑菇都晾晒在上面了,这可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你想想,松鼠把家里闹成这样,家人会责怪它么?
是啊,爸爸认为这是松鼠的天性所以看到这幅样子大家都哭笑不得呢!
学生齐读。
一个“哈哈大笑”,一句“天性”,把对松鼠的喜爱之情隐藏在了这样寻常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预设四:
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我们心里空落落的。
(1)学生读后谈感受。
(2)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始终没看到这个小精灵的身影,家人都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3)想象说话:
没有了松鼠的满屋乱跑,奶奶 ;
没有了松鼠的上蹿下跳,爸爸 ;
没有了松鼠的撒娇,我 ,
没有了松鼠的踪影,我们全家心里空落落的。
(如果学生没有抓住细节描写,在评价时进行指导,示范,“听了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我仿佛听到奶奶在低声地说……)
(学生回答随机点评:可见松鼠在我们一家心中有多么重要啊!在我们家人的眼里,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只松鼠,更是是我们家的一分子。)
3、小结:从松鼠的一举一动,家人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能感受到隐藏在其中的感情。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四、拓展练笔
1、同学们,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因为它的天性,在我们家做出了(点板书的小标题)这些荒唐事,那么松鼠还会因它的天性做出什么有意思的事情来呢?而家人又会有何反应?请你展开想象,再来写一件松鼠在家里做的荒唐事吧。
2、学生交流。
(评价预设:你不但写出了一只活泼可爱的松鼠,还把家人的喜爱之情也蕴含其中了)
总结:同学们,《老人与海鸥》与《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样是表达动物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抓住了细节描写,要表达同一种情感,我们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角度与材料来表达!
动物其实也和人一样,是有情感的,在后面的几篇课文中,我们还将要来感受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
【板书】
贮存冬粮
跑进家来的松鼠 可爱 晾晒蘑菇 喜爱
垫窝过冬

【教后记录】
《跑进家来的松鼠》说课
说教材
《跑进家来的松鼠》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了《老人与海鸥》的基础上,要继续让学生练习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体会人与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课文,作者从儿童的视角观察,用充满童趣的笔触描写了跑进家来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储备冬粮、晾晒蘑菇、给自己垫窝的趣事。课文语言清新,自然生动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为在一般人的眼里,是那样淘气顽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松鼠是那么可爱。细细读来,课文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我”的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组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高年级学生特征,我预设下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读记记“储备、不甘落后、千方百计”等词语,积累语汇;
3.体会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教学重难点为:
1.从松鼠在我家保留的天性感受它的可爱,领悟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
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我计划用一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拟学习提纲,通过自主阅读和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以学定教”,“教中促学”,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过程实践,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引领学生认真品读课文中描写松鼠的行为和“我们”一家人相处中的一些语言、心理、动作等词句,体会松鼠的可爱以及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与美好,以更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指导他们细读、深思、倾听与踊跃表达;及时发现和褒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
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激趣导入——自主设疑探究——升华感情——拓展延伸这几个教学环节。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交流后过程中,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首先,进入话题,感受松鼠,交流松鼠的相关资料和出示图片,在屏幕上打出。回顾在五年级学过的《松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谈一谈印象中的松鼠。
然后,用“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进我们家里来,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这句话拉近学生与松鼠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自主设疑探究
1、板出课题,设置疑问: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灵,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家中来了,那将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跑进家来的松鼠》,再次认识小松鼠,然后板书课题。
2、读阅读提示,实施问题导学
本课是略读课文,主要通过大家自学来完成,我们先来阅读“阅读提示”看看,本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拟定自学提纲:现在目标已经明确了,大家想通过什么方法来完成学习目标呢?(学生自拟定,老师相机指导。)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并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启发,体现了他们主体地位。同时学生对于自己拟定的提纲,学生更愿主动去实施。
(三)阅读文本体会情感
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畅所欲言,并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师随机板书)
(让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松鼠的三件事和描写松鼠动作灵活,讨人喜欢的语句,让学生感受松鼠的可爱。)
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为和语言感受我们一家对松鼠的喜爱,并针对具体事例发表感想,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相机点拔、引导,然后指导感情朗读重点语句)
“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宗旨。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力求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为,语言去感受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训练学生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
1.复述深化文本
①选三名学生扮演松鼠的角色,针对课文中的三件事,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如果你是这一只松鼠,跑到了别人家里,你会怎么样?你会怎么和这家人相处。老师适时梳理,引导、点拔。
2.体会表达方法,拓展运用
(1)让学生再快速阅读,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全班交流,引导明确作者的表达方法,通过写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来展现松鼠的可爱,通过爸爸的语言和作者的议论来反映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高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然后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学生先体验后感悟,达到训练学生想象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3)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以及自己的观察情况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与××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设置这一环节,目的在于使“略读课”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力求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总结: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达到了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
说板书设计
为突出教学重点,揭示课文中心,故在教学过程中以松鼠在我家的三个方面的行为为主线,作如下板书,以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作用。
跑进家来的松鼠
贮存粮食?晾晒蘑菇?搭窝过冬
惹人喜爱?和谐共处
说效果
通过本课的教学,在与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收到了如下的效果。
1.在阅读《老人与海鸥》的基础上,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这一点得到了进一步体验。通过快速阅读,学生们能比较准确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以学定教”、“问题导学”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一次得到了践行,学生们质疑、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对三什事的概括、对文中“我们”一家人亲妮的语言理解,都把握得很好。
3.体会感情悟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训练。比如课文中松鼠三个方面的行为详细描写在表达上的作用、每件事后的议论性语言对表达“我”及家人对松鼠的情感的作用,学生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4.“读进去、想开去”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或别人与某动物相处的情况,部分学生说得不错,既描述了过程,又抒发了情感。只是由于时间有限,大部分学生未能在课堂上一一交流。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反思
“松鼠松鼠真可爱,大大尾巴当被盖,上窜下跳忙不停,广积冬粮改不了。”当同学们快速读完《跑进家来的松鼠》后都禁不住笑了,调皮可爱的小松鼠栩栩如生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也很快就进入文本中去。作为一篇阅读课文,篇幅相对较长,而且只要一个课时来完成,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大问题,关键是如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突破重难点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作者所表达出的对松鼠的喜爱情感。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引导:1、找:A、让学生找出作者正面描写松鼠的有关文段,主要体现在松鼠来我家后做的几件事;B、找作者侧面描写小松鼠的句子,主要体现于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2、读:孰能生巧,读能理意。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欣赏读,多种多样的读始终贯穿于这节课中,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很快感受到作者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同时拓展延伸如果在教学完一篇文章后能恰到好处的话,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如教完本文后,可以布置如下拓展作业:如果松鼠跑到你的家,你会怎么做?编一个有关松鼠与人和睦相处的感人童话故事等。松鼠可爱,学生对话题感兴趣,做起来就会感到轻松愉快。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有了至深的理解,最终达到文本教学的目标要求。
跑进家来的松鼠-试题
一. 看音写词:
kù xíng qiān yí jù pà zhēn fēng xiān duì
( ) ( ) ( ) ( )
kè zhì huī huáng chǐ rǔ bēi fèn jiāo jiā
( ) ( ) ( ) ( )
二. 比一比,再组词。
恕( ) 廷( ) 泰( ) 辩( )
怒( ) 延( ) 奏( ) 辨( )
三.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记载(zǎi zài) 上卿(qīn qīng) 不(bú bù)同
搜(sōu shōu)集 蔺(lìn nìn)相如 临(lín líng)终
四.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深( )大义 完( )归赵 守( )待兔 刻舟求( )
( )鸡起舞 负( )请罪 ( )假虎威 ( )公移山
五. 选词填空。
无论……都…… 只要……就…… 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 ( )社会主义,( )能救中国。
2. 老师( )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 )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3. ( )尊重别人,( )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 ( )遇到什么困难,他( )不灰心。
5. ( )自己吃苦,( )让筑路工程受到影响。
六. 阅读答题。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 )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 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 “山巅”的“巅”是( )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外还有( )画。
3. 文中的过渡句是 它所起的作用是
4. “ ”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 比作
【试题答案】
一. 看音写词:
kù xíng qiān yí jù pà zhēn fēng xiān duì
(酷刑) (迁移) (惧怕) (针锋相对)
kè zhì huī huáng chǐ rǔ bēi fèn jiāo jiā
(克制) (辉煌) (耻辱) (悲愤交加)
二. 比一比,再组词。
恕(饶恕) 廷(宫廷) 泰(泰国) 辩(辩论)
怒(愤怒) 延(延安) 奏(演奏) 辨(分辨)
三.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记载(zǎi√ zài) 上卿(qīn qīng√) 不(bú bù√)同
搜(sōu√ shōu)集 蔺(lìn√ nìn)相如 临(lín√ líng)终
四.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深(明)大义 完(璧)归赵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闻)鸡起舞 负(荆)请罪 (狐)假虎威 (愚)公移山
五. 选词填空。
无论……都…… 只要……就…… 尽管……还是……
宁可……也不……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 老师(不但)重视提高我们的文化素质,(而且)重视提高我们的思想素质。
3. (只要)尊重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4.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灰心。
5. (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让筑路工程受到影响。
六. 阅读答题。
船过三峡
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dǒu qiào(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他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多美的神女峰,多shàn liáng(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 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 )里。
2. “山巅”的“巅”是(上下)结构,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山)部,除部首外还有(16)画。
3. 文中的过渡句是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它所起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4. “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是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是把岩石比作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