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1-3单元复习测试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1-3单元复习测试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3 10:5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单元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2.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乙醇用作燃料 D.氮气用作保护气
4.下列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A.铜 B.铁 C.锌 D.硫
5.下列仪器,可直接加热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酒精 D.氢气
7.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做了一些下图所示的分子、原子的模型, 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B. C. D.
8.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图示正确的是
A.装满酒精 B.点燃酒精灯 C.用酒精灯加热 D.熄灭酒精灯
9.下列符号中,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
A.Cl2 B.2Cl2 C.2Cl D.2Cl-
10.密闭的矿泉水瓶中,1滴水蒸发为水蒸气,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间隔 B.分子个数 C.分子质量 D.分子种类
11.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A. B. C. D.
12.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向污染宣战”的主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海
C.工业废气处理后再排放 D.去超市购物自带购物袋
1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硫+氧气二氧化硫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氧化汞汞+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14.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实例很多,下列过程中不涉及缓慢氧化的是
A.酒和醋的酿造 B.人在长跑时急促呼吸
C.蜡烛安静地燃烧 D.农家肥料腐熟
15.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
A.元素种类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
C.分子种类不同 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1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熄灭酒精灯
17.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体积的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18.以下各图能表示纯净物的是(图中不同小球代表不同原子)
A. B. C. D.
19.用下图实验探究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不同。实验2中观察到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先熄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中现象可说明呼出气体中全部为二氧化碳
B.实验1可推测出呼出气体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的高低
C.实验2中现象可证明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D.实验2现象可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高
20.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步骤1:从A处通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步骤2:从A处改通氧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堵住A口,将导管伸入液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
B.步骤1中,硫粉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实验结束时,继续通气体,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把导管移出液面
D.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含量的高低是影响硫燃烧现象的因素之一
二、非选择题
21.空气的各种成分在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用途。
(1)食品的包装袋中充满氮气可以防止食品腐坏,利用的氮气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疗急救常用到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常将木炭用于烧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微观示意图表示空气的主要成分,下图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A. B. C. D.
22.指出下列取用液体药品的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医用酒精是75%的乙醇(C2H6O)溶液,主要用于皮肤和小件物品表面的消毒。
(1)乙醇中含有氧元素。如图是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__。
(2)乙醇易燃,因此使用酒精时要远离火源。乙醇燃烧反应过程中,物质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上图中,A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B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
24.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氟元素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D中的x为___________。
(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填字母)。
25.补全蜡烛燃烧实验的实验报告。
装置及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1)将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 蜡烛漂浮在水面上 蜡烛难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
(2)拿住火柴梗的一端,将其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火柴梗接触火焰部分,两端最黑,中间无明显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水
(4)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__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燃烧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
26.用如图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胶头滴管中的氨水挤入试管中。
(1)实验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图1、图2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足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燃红磷后,左管内液面先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证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研究其性质的实验。
(1)图1装置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即将排完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上
(2)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氧气也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A”或“B”)。
(4)检验氧气是否已充满集气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利用的氧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图2实验中,观察到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的某些性质进行研究。
Ⅰ、不稳定性
(1)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锰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g。
Ⅱ、漂白性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2.10%表示H2O2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10:90。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20分钟后 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 布条红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4)实验①、②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5)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NaOH溶液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________(填实验编号)。
(6)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________℃25mL 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参考答案
1.A 2.B 3.B 4.D 5.D 6.A 7.A 8.C 9.C 10.A
11.B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C 19.D 20.B
21.(1)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氧气能够供给呼吸 (3) C+O2CO2 氧气的浓度不同 (4)C
22. 试剂瓶未贴紧试管 瓶塞未倒放在桌面上
23. 16.00 8 O2 H2O
24. 非金属 20 8 质子数不同 B、C B
25. 小 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6. 喷有酚酞溶液的小纸花变红 证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27. P+O2P2O5 尽量耗尽氧气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热使压强增大的趋势大于O2消耗使压强减小的趋势,管内压强大于大气压 左管液面最终上升到刻度1处
28.(1) KMnO4K2MnO4+MnO2+O2 A (2)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3)A (4)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处,若木条复燃,证明已经集满氧气 助燃性
(5) 生成黑色固体 Fe+O2Fe3O4
29. 催化作用 2 温度 ②③ 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对其漂白性有影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