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
1. 生活中我们利用镜子来正衣冠,这属于光现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现象的是( )
D
2.小军家里买了一辆油电混合的小汽车,小汽车在低速行驶时,用电动机驱动,小汽车在高速行驶时,用发动机驱动,小汽车行驶时涉及的物理现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力
热
电
3. 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和力学、热学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与改进,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_时代”。19世纪由于法拉第、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人类社会进入了“________时代”。20世纪以来,人类开始步入了一个________化、________化的高科技新时代。
蒸汽
电气
智能
信息
4. 面对神奇的物理现象,人们在迷茫、好奇、敬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努力探索。如图KT1-1-1所示是在物理学的发展中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科学巨匠,你能根据介绍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1)如图KT1-1-1甲,他是著名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他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说,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是_________。
(2)如图KT1-1-1乙,他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他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他是__________。
哥白尼
伽利略
(3)如图KT1-1-1丙,他被人们誉为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他发现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从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运动三大定律。 他是_______。
(4)如图KT1-1-1丁,他被誉为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他是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现微观世界的物理规律与宏观世界的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差异,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他是___________。
牛顿
爱因斯坦
谢 谢(共7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1.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 s
B.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 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 s
D.健康人的脉搏,1 min时间跳动70次左右
D
2.如图KT1-2-1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306.5 s
B.5.65 min
C.336.5 s
D.436.5 s
C
3.如图KT1-2-2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读数为_________cm。一次测量可能误差较大,为了减小误差,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
12.00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4.我们步行一步的长度约为0.7________(填单位),我们教室的高度约为________(填整数)m,教学楼楼梯一级台阶的高度约为15________(填单位),小龙同学在校运会中100 m的成绩是13.5________(填单位)。
m
3
cm
s
5.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要进行单位换算,请完成下列填空。
(1)0.072 km=7.2×________m=7.2×________dm=7.2×
_______cm。
(2)12.8 mm=1.28×________m=1.28×________km。
(3)10 nm=1.0×________cm=1.0×________m。
(4)12 min=________s。
10
102
103
10-2
10-5
10-6
10-8
720
谢 谢(共9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4 尝试科学探究
1.如图KT1-4-1所示,在玻璃瓶内装满水,然后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用力挤压玻璃瓶壁,发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了,对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小明提出了如下两种猜想:
猜想1:力使玻璃瓶发生了形变;
猜想2:手挤压玻璃瓶壁时,使瓶内水的温度升高。
(1)于是小明进行如下探究:先用较大的力挤压玻璃瓶壁,可以看到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松手后水面迅速回到原位置;再用较小的力挤压玻璃瓶壁,细玻璃管内水面上升高度变小,重复多次,现象均相同,对于此探究( )
A.只能验证猜想1
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不能验证猜想2
(2)若要验证猜想2,应该在瓶塞上再插入一支___________。
A
温度计
2.小俊要探究甲、乙两个品牌的乒乓球的弹性。请你帮他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让甲、乙两个品牌的乒乓球从_________自由下落,下落到同一坚硬水平地面,测量并比较乒乓球回弹_____________。弹性好的,上升的高度大。
同一高度
上升的高度
3.小玲、小红和小丽在操场上玩荡秋千。小丽把小红、小玲分别轻轻推一下,小丽发现,她俩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有关;
猜想2: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绳长有关;
猜想3: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摆动时离开中心线最大距离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她们来到实验室,找来刻度尺、细线、秒表、小球,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按图KT1-4-2进行实验,得到下表中数据。
实验次序 小球质量m/g 从O点到小球中心的距离L/m 小球摆动距中心线最大距离s/m 小球往返摆动10次所用时间t/s 小球往返摆动1次所用时间t0/s
1 20 0.8 0.10 18.0 1.80
2 20 1.0 0.14 20.0 2.00
3 20 1.2 0.10 22.0 2.20
4 30 1.0 0.14 20.0 2.00
5 30 1.0 0.10 20.0 2.00
你通过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4
1、3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实验结论:小球往返一次所用的时间与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4、5
绳长
小球的质量和小球摆动时距中心线最大距离
谢 谢(共6张PPT)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1.3 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
1. 常用的五号电池型号的一种表示方法为“14 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种型号的电池高度为( )
A. 14 mm B. 145 mm
C. 500 mm D. 50.0 mm
D
2.某人推自行车绕花坛一周,车轮滚动100圈,如果车轮直径是64 cm,则这个花坛的周长约为( )
A.50 m B.100 m
C.200 m D.300 m
3. 用刻度尺测出一本200页书的厚度为8.5 mm,则这本书每张纸的厚度为_________mm。
C
0.085
4.如图KT1-3-1所示的量筒是以______为单位标度的,其分度值是______;测量时如果按如图所示读数,则读出的液体体积与真实值相比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mL
2 mL
偏大
5.如图KT1-3-2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铁丝,则铁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mm。(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9
谢 谢
C9
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