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4.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3 10: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摆脱通常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地理课,而是在学科中穿插了物理、化学课中才有的实验,综合了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从学生身边的环境切入,把抽象的问题变成具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课堂设计以实验、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了解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过程与方法:
  结合实际生活分析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在教师的演示中培养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知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2、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等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
  实验演示,标新立异
  (1)、器材:两个烧杯、细沙(代表陆地)、水(代表海洋)、温度计、酒精灯(代表太阳)
  (2)、步骤:在两个烧杯里各放约占烧杯容积的四分之一的细沙和水,并分别在沙中和水中安置两支温度计,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哪支温度计的温度上升的快,接着熄灭酒精灯,观察哪支温度计降得快?(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请学生描述“夏天中午和晚上站在沙子上和水中的感觉”。
  (通过学生亲身的体验去感知温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得出结论
  在实验观察和亲身感受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
  纬度相同的地方,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高?哪个季节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上的气温低?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早还是迟?
  教师注意稍加引导。
  学生讨论回答进一步深入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因涉及到“热容量”这一物理知识,学生较难理解,可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后探究。点到即可,同时告诉学生学科间是有联系的。
  设置情境,让学生领会不同地方(海洋与陆地、山麓与山顶)气温的不同。
  四、观察对比,找出共性
  演示实验二:器材:电吹风(吹冷风表示有冷气流经过,吹热风表示有暖气流经过)、挡板一个(代表山脉)、温度计两支、蜡烛两支(代表太阳辐射)。
  步骤:请四位同学上来读数。
  挡板放中间,温度计放两边,先把电吹风调到冷风挡,然后请两位观察员读出各自的度数,再把电吹风调到热风挡,两位观察员报出度数。
  关掉电吹风,点燃两支蜡烛并放在挡板的一侧,请观察员报出度数。
  学生总结现象。(通过演示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师:山脉可以阻挡气流的长驱直入,使山脉两侧的气温不同。山脉也会阻挡太阳的辐射,影响山脉两侧的温度,一般而言,山地的阳坡温度高于阴坡。
  投影:南美洲地形图以及安第斯山脉南段东西两侧的植被景观。
  (播放投影片,学生可一目了然地看出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思考讨论:纬度相同而且都靠近海洋,为什么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会出现不同的景观?(山脉的南段处于中纬度地带,一年四季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水汽,受山脉的阻挡,迎风坡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而东侧却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水)
  讨论,形成结论
  让有爬山经历的学生谈爬山的感受,并通过课件图片展示,讨论山麓和山顶气温的不同,得出结论: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
  学生交流城市与农村的气温情况,教师引导、启发,讨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相互关系。
课堂练习,小组抢答: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 )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 )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很少 ( )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 )
   (通过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后活动(可自选)
  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为什么会逐渐降低。
  什么叫臭氧空洞,它是怎么形成的?
  假如全球气温升2---5摄氏度,世界将会变的怎样?
  (这些题目是对课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板书设计: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夏季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
2、海洋气温最高月份和最低月份比陆地出现得迟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山地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2、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
3、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1、改变地面状况,可影响局部的气候
2、市区的气温高于城郊的气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