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青蛙卖泥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人物对话,读出感叹、转折的语气,分角色表演故事。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那些事,最后为什么不卖泥塘了,感受泥塘发生的变化,培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课时重难点】
1.学生能按照要求用关键词想象说话、学习吆喝方法推荐事物。
2.学生能感悟到通过我们的劳动可以创造美好的环境,培养推断解释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拼读导入,识“蛙、卖”
一:读字音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一起读故事,谁来拼读课题?
师:会拼读,有人会写吗?
生:口头书空“蛙、卖”
二:识字形
师:孩子,你真能干,你用加一加的方法说出这两个字的结构。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蛙,青蛙是捉虫高手,左边一个虫字旁,倒数第二画是斜斜的提;青蛙生活在水边的洼地里,右边两个土,最后一横要写长。
师:卖,这个字可有意思啦,青蛙把自己的泥塘换钱就是卖。卖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十,横钩下面一个头,注意横钩横要长、钩在横中线收笔。
三:读课题
师:青蛙卖什么?
生:青蛙卖泥塘。
师:谁卖泥塘?
生:青蛙卖泥塘。
板块二:整体感知
一:师范读
师:这是一个童话故事,请跟着老师走进故事。打开书92页,听老师读故事,身坐正,认真听。(PPT播放朗读音乐)
二:生自读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好听)会听还要会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PPT出示自读提示)
三:提取信息
师:叮铃铃,时间到。我看有的孩子读故事已读笑了。我想你们肯定师读懂故事。那请问青蛙为什么卖泥塘?他的泥塘卖出去了吗?(PPT出示问题)
(一)感知故事原因
师:谁来说说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生:他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青蛙住在烂泥塘里。他觉得这儿不怎么样,想把泥塘卖掉,换一些钱搬到城里住。
(二)学习“烂”
师:青蛙卖的是怎样的泥塘?(烂泥塘)
师:看“烂”的左边是火,表示东西在火上煮太久了,都已经煮的烂乎乎的。这个泥塘里全是烂乎乎的淤泥,所以叫作烂泥塘。一起读:烂泥塘。
(三)指导第一自然段朗读
师:青蛙卖的的烂泥塘到底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
生:这儿不怎么样。
师:不怎么样就是说(这儿一点儿也不好)你喜欢这里吗?(不喜欢)
师:嗯,你试着读出不喜欢。
(四)感知故事结果
师:从你的朗读中听出这儿一点儿也不好,确实不会有多少人喜欢。那青蛙的泥塘卖出去了吗?(没有)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生汇报)
师:用12自然段来说就是青蛙不再卖泥塘。
板块三:品读吆喝、感悟好地方、走向应用
一:感知青蛙卖泥塘的方式
师:(结合板书“卖”、“不卖”)卖和不卖中间讲青蛙卖泥塘的过程,那青蛙怎么去卖泥塘呢?(PPT出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一)学习“牌子”
生:青蛙先在泥塘边竖牌子,然后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
师:你用表顺序的“先、然后”把青蛙怎么卖泥塘说的很完整。看,这就是青蛙在泥塘边竖起的牌子(粘贴图片),生活中的牌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PPT实物出示牌子)。孩子们你见过哪些牌子呢?
师:真是一群生活的阅读者。青蛙竖起牌子就是为了卖泥塘,我们一起读“牌子”。
(二)学习“吆喝”
1、观偏旁猜大意
师:(指图出示词语“吆喝”)这就是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的青蛙。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有口。
师:对的,两个口就是两张嘴一起说,声音肯定很大声。你来读。
一生读词语“吆喝”。
2、对比学习字音
师:看“喝”字儿我想起从前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当表示饮水就读喝,喝水的喝;当表示大声地说话,就读喝,吆喝的喝。一起读。
生齐读词语“吆喝”。
3、联系经验读好字音
师:老师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常常能在街头巷尾听见吆喝声(PPT播放音频)
师:你就是这只迫切想卖掉泥塘的青蛙,你来读“吆喝”。
二:品读吆喝内容
(一)找次数、勾内容
师:孩子们:赶紧在文中找一找,数一数,青蛙一共吆喝几次?勾一勾青蛙每次吆喝了什么?(PPT出示自学提示)
师:谁来说说青蛙一共吆喝几次?每次吆喝了什么?
生:青蛙一共吆喝四次。我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找到第一次吆喝,第六自然段找到第二次吆喝,第九自然段找到第三次吆喝,第十一自让段找到第四次吆喝。
(二)找异同
师:那我们开火车读一读青蛙四次吆喝的内容。小火车开起来。
师:青蛙四次吆喝的内容相同吗?(相同)
师:真的吗?乖乖们请看到课文第十一自然段“有一天……吆喝起来”这里用的是逗号。逗号是表示一句话没有说完,所以后面引号里的话也是青蛙第四次吆喝的内容。
(三)读相同
师:孩子们我们回到课文里看一看。青蛙第一次吆喝的时候泥塘还是一块烂泥塘,对吗?(对)那第二次吆喝的时候泥塘有变化吗?(泥塘已经有草)是的,第三吆喝的时候泥塘不仅有草还引水了,第四次吆喝时泥塘已经栽了树,种了花,修了路,还盖了房子。伴随泥塘悄悄的变化,我想青蛙四次吆喝声也会悄悄变化,越来越相信能卖出泥塘。谁能读出四次吆喝不一样的情感?
(四)读不同
1、标句子
师:听你们的吆喝声,我听出这是一只多么渴望快点儿卖掉泥塘的青蛙呀。第四次吆喝与前三次不同,赶紧数一数第四次吆喝多了几句话?(五句话)
2、借助图片丰富形象,丰厚情感
师:(粘贴第二幅图片)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
师: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微笑,我们合作读这两句话,多好的地方!
生: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PPT出示句子)
师:孩子们看,韦老师猜多好的地方,树一定不是一棵,而是这样的。是怎么的树?(PPT出图片)
生:枝繁叶茂的树(郁郁葱葱的树、挺拔苍翠的树)
师:多好的地方,花一定不是一朵,而是这样的。是怎样的花?
生:五颜六色的花(姹紫嫣红的花、百花争艳的花)
师:多好的地方,草一定不是一株,而是这样的。是怎样的草?
生:碧绿碧绿的草(无边无际的草)
师:多好的地方,水塘一定不是烂泥塘,而是这样的。是怎样的水塘?
生:清澈见底的水塘。
师:多好的地方!(指生读第二句)
生: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
师:听你们读,韦老师仿佛已看见郁郁葱葱的树,姹紫嫣红的花,碧绿碧绿的草,清澈见底的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鸟在树上唱歌。)(PPT出示第三句)
3、古诗丰富形象、丰厚情感
师:你可以看谁在花丛中飞舞?(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你可以听谁在树上唱歌?(听小鸟在树上唱歌)。
师:这是多好的地方,这真有点儿像诗人杜甫笔下的: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师:你看到这一切,一定想和蝴蝶玩一玩,想和小鸟唱唱歌,好快活的生活。这样的泥塘,你喜欢吗?(喜欢)
师:这样的地方真可谓是多好的地方。读出你的喜欢。你可以起。
4、引读第四、五句
师:多好的地方!你还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你可以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交通十分便捷,还有道路通到城里。
5、学习“愣住了”
师:青蛙说道这里突然怎么样?
生:(青蛙)突然愣住了。
师:这一愣,是青蛙发现了,这儿不再是烂泥塘,而是多好的地方;这儿不再是烂泥塘,而是美不胜收的地方;这儿不再是烂泥塘,而是鸟语花香的地方;这不再是烂泥塘,而是水波荡漾的地方。
师:是的,青蛙这一愣、这幡然醒悟发现这块烂泥塘已经变成多好的地方。
6、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口头仿说
师:孩子们注意咯,这有省略号,省略号我们都知道吧,想说的话灭有说完。如果你正走在这多好的地方,你可以看到或听到或闻到或在池塘里触摸到什么呢?
(生仿说口语表达)
7、品悟内心活动
师:多好的地方!青蛙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师:为什么要卖掉呢?(意思就是不应该卖掉。怎么能卖掉。绝对不能卖掉,我应该留着自己住。)
师:是的,这是青蛙的心里话,他在心里已暗暗下定决心,谁来读一读。
生: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8、以“吆喝”小结课文
师:这么好的泥塘,人见人爱,青蛙这时大声吆喝一定是:不再卖泥塘了,不再卖泥塘!
师:青蛙一定是带着满心喜欢与幸福大声吆喝告诉大家:我不再卖泥塘了,不再卖泥塘!
三:揭示人文主题
师:孩子们一定很好奇:从一个烂泥塘到多好的地方这是最大的改变,为什么能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板块四:指导写好“卖、蛙”
一:出示写字要求
师:带着这份好奇,我们一起来写主人公青蛙的蛙字,眼睛看,耳朵听。
师:写好字有秘密,一看结构,二比宽窄,三找关键笔画。
二:范写、生练习
师: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源于主人公青蛙卖泥塘,我们一起写好这个有意思的卖字,提笔准备。
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也希望小朋友们像小青蛙一样勤劳,创造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