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视图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4.1.1视图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10-30 08: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课题:第四章 第1节 视图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会画圆柱、圆锥、球、简单直棱柱及其组合体的三种视图,体会这几种几何体与其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画圆柱、圆锥、球、简单直棱柱及其组合体的三种视图。
难点:体会几何体与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法与学法指导:“启迪诱导—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内容的继续和深化,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三种视图的有关经验,所以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启迪诱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观察的方式进行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好!央视一套每周日18:00有一档大型游戏类娱乐节目《正大综艺·墙来啦》:墙来了!选手需按墙上的空洞造型摆出相同姿势,才能穿墙而过,否则会被墙推入水池.
同学们看过这个节目吗?
生:看过!
师:那好,我就以此为背景出个题目考一考你们:如下图所示,有一个几何体恰好无缝隙地以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穿过“墙”上的三个空洞,这个几何体应该是下面四个几何体中的哪一个?
生:(问题出示后,学生非常兴奋,急于表现,忙于争抢回答,很少有学生静下心来思考,答案中猜测的成分较大,即使答案正确,也达不到设计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继续提问,积极引领)
师:同学们再想一想,“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是什么意思,它与我们学过的那一部分内容有关?
生:(学生陷入思考中,经过短暂的交流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答案)三个不同形状的“姿势”实质上就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这个几何体,得到的三种视图,如果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与“墙”上的三个空洞的形状相同,就能穿过,否则不能,它与我们学过视图相关,所以答案应该是A。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章 第1节 视图.(板书课题)
(设计说明: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第一环节的主要作用就是结合本节课新授知识,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生活、学生乐于接受的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采用央视中一档学生非常喜爱看的游戏节目作为情境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一)圆柱、圆锥、球、简单直棱柱的三种视图
师:请同学们画出图4—1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这点属于复习内容,比较简单,直接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不需要讲评)
生:板演作图:
师:这两位同学画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想一想它们分别反映出了这个几何体的哪些主要特征?小组交流一下。
生:主视图反映几何体的长和高;左视图反映几何体的高和宽;俯视图反映几何体的长和宽。(学生经过短暂讨论交流,也出现了“反映几何体中小立方体块的个数”等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并且根据学生补充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指引,同时对学生合理的答案要给予肯定)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主视图与俯视图都反映物体的长,所以它们的长相等;
生2:还有主视图与左视图都反映物体的高,所以它们的高相同;
生3:左视图与俯视图都反映物体的宽,所以它们的宽一样。
(设计说明:小立方体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三种视图特征表现较明显,学生观察起来比较容易,能降低探究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之间关系的难度)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 4—2中物体的形状分别可以看成什么样的几何体?(要注意引导学生先想象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从而合理的抽象出几何体)
生:圆柱、圆锥、球。
师:从正面、侧面、上面看这些几何体,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样的?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小组指导)
生:从正面和侧面看圆柱,其形状是一样的,都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圆柱其形状是圆;从正面和侧面看圆锥,其形状是一样的,都是等腰三角形,从上面看圆锥,其形状是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球,形状是一样的,都是圆。
生1:老师我补充一下,从上面看圆锥,其形状是圆,但是这个圆要包括圆心。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准确,同学们用掌声表扬他一下。(对这位同学的主动纠错行为一定要大力表扬,以激励所有同学)
师:你们能画出圆柱体的三种视图吗?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图,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
师:学生画完后,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的三种视图: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圆柱体的三种视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一样,是长与宽都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并且俯视图圆的直径与另两个视图长方形的宽一样。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正确,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们画的三种视图是否准确,如有错误订正过来。
生:纠错。
(设计意图:借助圆柱体的三视图再次提及几何体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视图的形状、大小与几何体形状大小有密切关系)
师:画实际物体的三种视图,一般先把物体抽象成几何体,你能画出另外两个物体的三种视图吗?(找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去画)
生:学生作图。
(设计说明:1、要求学生使用圆规直尺规范画图,逐渐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2、特别强调:圆锥俯视图中的圆点千万不能漏掉。)
(二)简单组合几何体的三种视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图4—4是一个蒙古包的照片。小明认为这个蒙古包可以看成图4—5所示的几何体,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那你能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种视图吗?请同学们做一下.
生:画几何体的三种视图.(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同学能够独立完成,不需要教师讲解,教师只需要巡视,了解学生画图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纠错即可)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2012·北京中考)右图是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该几何体是( )
A.长方体
B.正方体
C.圆柱
D.三棱柱
2.将两个圆盘、一个茶叶桶、一个皮球和一个蒙古包模型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主视图是( )
3.(2012·大庆中考)用八个同样大小的小立方体粘成一个大立方体如图1,得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2所示,若小明从八个小立方体中取走若干个,剩余小立方体保持原位置不动,并使得到的新几何体的三视图仍是图2,则他取走的小立方体最多可以是 个.
4.根据下列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找出对应物体。
画出图中各物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
(设计说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认真巡视,特别是对中等以下那部分学生的做题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四、学习体会
师: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没有解决的问题愿意摆出来与大家共享吗?
生:大家畅所欲言,谈收获、体会,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方法。
(设计说明: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说,使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谈困惑,这样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互相交流学习方法.互相借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教材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的作用,使得新知识具有更大的迁移价值,为后继学习和运用它们奠定基础。)
五、当堂检测
1.下面三视图表示的可能是宜昌四种特产:西瓜、蜜橘、梨、土豆中的( )。
2.(2012·铁岭中考)如图,桌面上是由长方体的茶叶盒与圆柱体的茶叶盒组成的一个立体图形,其左视图是( )
3. 从不同方向看一只茶壶,你认为是俯视图的是( )
4.(2012·自贡中考)画出下面物体的三视图.
(设计说明:1、适当选取一些相关中考题目,做好日常教学与中考的衔接,确立正确的导向;2、当堂检测必须独立完成,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指导学生巩固纠错,实现自我查漏补缺;4、做好成绩收集和课后分析,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板书设计
4.1 视图(1)
一、主视图、主视图和俯视图之间关系(一)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二)组合体的三视图二、小结 展示交流 巩固训练 当堂检测
七、教学反思
视图题目多数难度不大,是学业水平考试中的必考内容,同时也是学生的必要得分点,在教学设计上,我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设计要要求,结合近几年来中考相关题目的特点,从基本几何体、组合几何体三视图的画图和探究三种视图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本节内容展开教学,在突破难点上,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学生进行启迪、激趣导学,帮助学生跨越思维障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不足之处:由于班级内学生之间差距较大,程度高低不一,本节课出现学困生能吃好,而优秀学生挨饿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1、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情研究,使教学设计更加实用、易于操作;2、加强集体备课,取长补短使备课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
俯视图
左视图
主视图
A
B
C
D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