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对 联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下联:民间疾苦,笔底生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自号杜陵野老。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作品被称作“诗史”1982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列入“世界文化名人”行列。作 者 简 介唐代中期爆发“安史之乱”,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759年,杜甫一家辗转流落到四川成都,靠朋友的资助在浣花溪畔盖了一所茅屋,暂时有了安身之处,但生活依旧是清苦的。两年后的一个秋天,一场暴风雨把杜甫的茅屋上的茅草吹得七零八落,导致一家人在冷雨淋漓中度过了一个难眠之夜。此情此景让杜甫感慨万分,于是写诗抒怀。写 作 背 景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诵诗歌,感悟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2、理解诗歌内容。
3、背诵诗歌。读准下列画线字的读音:
怒 号 挂 罥 长 林 梢 庇 护
突兀 布衾 三 重 茅 沉塘坳飘 转zhuǎn俄 顷广 厦shàqǐngxiànsāng丧 乱见 此屋háojuànchángbìwùchóngqīnào扫除障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八月,秋已深了,狂风怒吼,把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都卷走了。
茅草飘飞,飞过江去,散落在江边上,其中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枝头,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悠悠,落在深塘的水边。翻译课文
南村边上的一群顽童,欺负我年老体弱,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公开地抱着散落在地的茅草,溜进竹林里去。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没有效果,只好回来靠着手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秋天的天空乌云密布,天也渐近黄昏,黑了下来。
盖了多年的被子,又硬又冷,像铁一样,娇惯的儿子因为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为屋漏,床上没有一块干燥的地方,而雨水还像麻线一样不断流。
哪里能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而高大的房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会倾倒,安稳得像山一样
啊!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现这样高大的房屋,我自己即使茅屋被狂风吹破,被冻死了也心满意足!1、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秋风破屋 — 群童盗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2、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痛惜——痛心——痛苦 ——痛忧情感升华,由记叙一家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1、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怒号”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3、“卷”和“吹”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卷”字好在很形象化,有力度讨论大舞台1 群童为何“抱茅”?本身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者是当柴烧。也有可能是调皮。更深一层原因是社会现实。杜甫生孩子们的气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恨动乱社会造成的人民贫困、灾难。
2、“归来依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1)叹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风所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2)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
3)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本文语言鲜明,用词生动准确,富有浓烈的感彩,请你从文中找出这样的词、句进行赏析。赏析方法:
1、抓表现力强的词句。
2、描绘的意境。
3、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诗人以小见大,推己及人,希冀“广厦千万间”,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抱茅无可奈何
破屋漏雨忧思不绝
现实风
雨白天
黑夜屋外
屋内事
人自己 理想期盼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关心民生忧国忧民推己及人水到渠成 杜甫同主题的诗歌知多少?
相关联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子孙阵亡尽, 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 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 所悲骨髓干。男儿既介胄, 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 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 还闻劝加餐。 ——《垂老别》?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豪吏》 杜甫之所以伟大,因为他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重要的是他的人格与精神已远远超越诗人之上。即使他没有写过一句诗,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体察人间冷暖的心灵,有如释迦牟尼、耶稣。
------------卢光政课 堂 练 习一、按原文填空1、表明作者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 2、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他发出了( )的呼喊?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课 堂 练 习1、会当凌绝顶,( )。2、烽火连三月,( )。3、窗含西岭千秋雪,( )。4、读书破万卷,( )。5、朱门酒肉臭,( )。6、出师未捷身先死,( )。 二、杜甫名句填空一览众山小家书抵万金门泊东吴万里船下笔如有神路有冻死骨长使英雄泪满襟三、杜甫忧国忧民的诗词名句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四、其他“古仁人”忧国忧民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学海无涯,课外探究
以秋风卷我屋上茅,群童公然抱茅去为情节的开端,以床头屋漏夜难眠为情节的发展展开想象,将该诗改写成一篇600字左右完整的小说。
习作之一:
镜头一: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无光。镜头二:他看了看旁边那简陋的没有屋顶的破房子,又看了看小河对岸孩童们正抱着茅草往树林里钻,不由地进入了回忆。昨天晚上,天气很冷,忽然又刮起大风,刮倒了屋外的菜架子,刮得门窗铛铛作响,一家人都被吵醒了。忽然,狂风将屋顶上那薄薄的几层茅草卷了起来,刺骨的寒风挤进了屋子里,把孩子们冻得哇哇直哭。老人只好用薄的不能再薄,旧的不能再旧的硬“棉被”给孩子盖好。这时,绵绵秋雨下了起来,冰冷的雨水淋透了全家人。他们能做得都做了,只有等待雨快点停。镜头三:一阵凉风吹过,老人从回忆中醒来,他不断地叹息和摇头,脸上的皱纹更加紧锁着。一会儿他脸朝天空,自言道:“哎,像我们这样受苦受难的人还有多少,他们肯定比我们还惨!什么时候才能让每一个穷苦的人都住上风吹不破,雨打不漏的高楼大厦啊?如果真的能这样,我宁愿自己仍就在这里受罪!” 镜头四:太阳即将下山了,夕阳的斜光折照在那间破屋子上,几只乌鸦在枯死的树上嘶哑地叫着。哎!老人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 作业: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