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
1.成语“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 )
A. 音调高 B. 响度大
C. 音色美 D. 频率高
B
夯实基础
2.远古时代,图K2-3-1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图K2-3-1是湖北省崇阳市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 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C. 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 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
B
3.关于图K2-3-2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图K2-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
了声音的响度
B.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音调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 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4.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5.“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反射
A
A
6.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C
7.图K2-3-3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C
8.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我市部分学校组织了“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型合唱比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歌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B. 使用扩音器可以增大声速
C. 男低音演员歌声的响度小
D. 女高音演员歌声的音调高
D
9.许多男性在青少年“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发生变化;在“变声期”之前,他们的声音与女生相似,比较“尖细”,因为在“变声期”之前他们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相对较________(填“快”或“慢”)。
音调
快
10.如图K2-3-4所示,李红在音乐会上用古筝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耳的;李红用力拨动古筝弦可以提高声音的________。人们也能辨别音乐会上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
空气
响度
音色
11.声音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逐渐减小。
音调
响度
音色
音色
音调
响度
12.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K2-3-5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
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
能力提升
响度
频率
13.在探究“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过程中,小亮用肥皂膜代替人耳鼓膜进行了图K2-3-6所示实验。
(1)当喇叭发声时,观察到肥皂膜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当喇叭发声的响度变大时,肥皂膜的振动幅度变大,这说明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_有关。
(3)当喇叭发声的强弱不变时,肥皂膜与喇叭之间的距离越近,肥皂膜的振动幅度越大,直至破裂,由此可以联想到声音的响度跟_______________有关,具体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肥皂膜左右振动
声源的振幅
距离声源的远近
距离声源越近,响度
越大
14.(拓展应用)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开展探究,他们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准备通过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进行比较,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调______,因为手机铃声越______(填“大”或“小”),刚好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__(填“远”或“近”),实验在教室中就难以进行了。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_____(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小
大
远
保持不变
(2)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由此数据可知____________的隔声性能最好。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羽绒服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