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导火线 1919年,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英、法、美等列强竟然将德国在中国 的特权全部转让给 .
时间 年5月4日
口号 “ ”“ 誓死力争,还我 ”“取消 ”“拒绝在
上签字”等
巴黎和会
1919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青岛
和约
日本
山东
二十一条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前期 概况 前期主力 学生
运动中心 北京
斗争形式 示威游行、罢课
1.表现:6月5日,上海工人 ,商人 。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罢工
罢市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2.后期概况
发展 情况 主力军 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
运动中心 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结果 ①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 的伟大 ,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 ,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 。
(2)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为 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
彻底反帝反封建
爱国革命运动
社会革命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
、
新的 、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 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 1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 意义。
2.“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 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核心)、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
里程碑
爱国主义
革命力量
图1《 》(绘画)
图2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图3 时期的 纪念章
五四运动
五四
爱国
图1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图3纪念章体现伟大的“五四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
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 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
爱国主义
探究一 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革命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担负起了革命的主力军和领导作用。
(2)从革命发展前途来看,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是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3)从革命指导思想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从世界革命的范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五四运动不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材料一中“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的是什么?
新的社会力量: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先进理论:马克思主义。
探究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70多年间,无数志士仁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表现出中国人民不甘忍受侵略压迫的顽强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强烈爱国精神,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斗争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辟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五四运动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2)观察材料二漫画,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这一规定直接引发了国内的哪一事件?
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事件:五四运动。
材料二 下面漫画为《得意的日本人、沮丧的德国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
利的原因。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运动后期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大专学校的3 000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随后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自动举行罢工。而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随后,“三罢”斗争扩展到了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面对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相继被免职,被捕学生获得释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什么是“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就是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
1.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 )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
2.下面漫画创作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急剧动荡的环境里。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作者( )
A.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不满
B.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的揭露
C.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失望
D.对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漠不关心
C
3.“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上述材料说明( )
A.五四运动主要是以学生为主
B.工商界参加斗争起了重大作用
C.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D.曹、章、陆三个卖国贼是斗争的目标
B
4.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 ( )
A.维新思想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
C
5.许倬云认为五四运动与过去的书生抗言论政(如清末公车上书)不同,经过学生们在首都联袂而起,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的“市民意识”。这说明五四运动 ( )
A.具有群众参与的性质 B.以一般市民作为先锋
C.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D.没有抗言论政的目的
A
6.“为雪心头恨,而今作楚囚。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所反映的这一历史事件体现出的核心精神是 ( )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A
7.下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
A.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将图2事件推向了高潮
C.图2事件促使图1事件发生质变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
8.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
9.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这表明吴佩孚( )
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
C
10.“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
A.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得人心
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
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A
11.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五四运动便是一个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其中,“另一阶段”的含义是( )
A.中国的经济结构即将发生巨大变化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
C.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探索
D.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耻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12.孙中山在1920年《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中说:“自北京大学学生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倡导……此种新文化运动,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由材料可推断出孙中山此番言论的意图是( )
A.强调国民党应明确提出反帝的纲领
B.要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
C.要进行彻底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D.借鉴五四经验调整革命策略和方法
D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摘自《张太雷文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部分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开始做工人运动。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
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摘自《中共党史资料选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哪一方面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新文化运动中哪些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
变化:社会风俗的变化。思想: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愚昧;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材料三 五四时期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当时妇女的面貌(服饰、发型等)变化较大……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摘自《“五四”运动研究综述》
(4)材料四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材料四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摘自杜威《中国人的国家情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摘自杜威《中国的新文化》
爱国主义情感。
①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提出,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有利于思想启蒙,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③组织基础: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