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pdf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卷(pdf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3 20:5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上语文
第二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等级
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41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ū shì céng jīng yú kuài yán jiū
Zhé xué rèn hé hū huàn shì jì
wù zhì rì yì
二、选择题。(14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依赖.(nài)碗豆.
B豆荚.(jiá)创造.
C蝙.蝠(biǎn)架驶.
D荧屏.(pín)联系.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上眼睛 捕捉飞蛾
B.钻进裂缝 避开电线
C.冒着炊烟 打开窗户
D.依赖自然 创新生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他发生了呼.风.唤.雨.的变化。
B.这件事情归.根.结.底.是我们做得不对。
C.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耽误了。
D.客厅里横.七.竖.八.地放着很多家具。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谁为我们的生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B.是谁将雪花撒下 又是谁将冰雪融化
C.竺可桢每天去北海公园,单是为了观赏景物吗 不是。他是去观察
物候,作科学研究的。
D.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 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
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时刻关心着蝴蝶的家,表现出“我”对小动物的关爱之
情。
B.《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述了五粒豆飞到广阔世界中所经历的
不同生活。
C.蝙蝠的眼睛能够帮助它躲避障碍物,辨别方向。
D.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
化。
6.阅读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下列问题能引深入思考的一项是
( )
A.人类的哪些幻想变成了现实
B.“发明”和“发现”有什么区别
C.什么是“程控电话”
D.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都是好处吗
7.小明说:“即使是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不学习也不能成功,不
提问也不会获得知识。可见,学习和求教是增长知识的必经之
路。”由此,你想到的名言是( )
A.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D.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三、按要求完成练习。(17分)
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当然是人类。(仿写设问句)(2分)

(2)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照样
子,用加点词语造句)(2分)

(3)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改为提示语在后)(2分)

(4)小新为风筝节写了一条宣传语:“我们放飞风筝、希望和梦
想。”为了增强语势,请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改写这句话。(2分)

(5)在“□”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3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
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2.根据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6分)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丹麦童话作家 ,我认为第
粒豆最了不起,因为 。
(2)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我还知道人们从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29分)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1分)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他
们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了许多铃铛,
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
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
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
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 )眼睛,( )靠
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在片段第3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2.片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请概括出来。(3分)

3.科学家一共做了 次实验,具体写了第 次实验。(2分)
4.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请用“ ”画出来。(2分)
5.请针对片段内容提出一个问题。(2分)
五、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8分)
呼吸道的探险(节选)
高士其
记得有一回,我正在黑夜的森林中飞游,忽然碰到了蝙蝠的鼻
子。我在黑暗中摸索,钻进了它鼻孔的深处,觉得很柔滑很温暖。
但不久,被它强有力的呼吸一喷,就打了几个筋斗出来了。
后来,我冲进它.的鼻孔里去的机会愈来愈多了。然而,它这一
类动物,呼吸道的抵抗力颇强,颇不容易攻陷,它的扁桃体也发育
得不大完全。扁桃体是淋巴组织的结合。动物体内的淋巴组织具有
抵抗作用。淋巴细胞也就是抗敌的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所以,
淋巴这草黄色的流液,确实有排除外物的力量,我往往因为它.的驱
逐而逃亡。
那么,扁桃体就是淋巴组织最高的建筑物,就是动物身体内抗
菌的大堡垒了。当我初从鼻孔或口腔进到舌上喉间的时候,真是望
而生畏。后来走熟了这两条路,看出了扁桃体的破绽。原来它.的里
外虽有很多抗敌的细胞把守,但它的四周空隙深凹之处可真不少。
那里的空气很不流通,来来往往的食货污物又喜好在此地集中,留
下不少的渣滓,反而成为我藏身避难的好处所了。我就在这儿养精
蓄锐,到了有机可乘时,一举占领了扁桃体,作为攻身的根据地。
于是那动物就有扁桃体炎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望而生畏: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6分)
(1)画“ ”的句子中,扁桃体被比作“ ”和“ ”,充分说明
了 。
(2)文中第2、第3自然段中共有三处加点的“它”,第一处是指 ,
第二处是指 ,第三处是指 。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6分)
(1)蝙蝠这类动物呼吸道的抵抗力不强。( )
(2)淋巴细胞能够抵抗进入呼吸道的细菌。( )
(3)文中画“ ”的“这两条路”是指鼻孔和腹部。( )
4.请从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两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4分)
(1)
(2)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
六、习作。(30分)
如果用一个动物来形容你的好朋友,你会选择什么动物 为什么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不少于350字。
略 提示:可以从外貌、姿态、性格等方面去想象他(她)与哪种动物
有相似之处,写作时要注意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也可以通过运用
比喻或夸张等修辞手法来突出人物特点,让人物形象更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