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30分)
1.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葡萄酿酒 B.氢气爆炸 C.浓盐酸挥发 D.白磷自燃
2.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的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③④ C.④ D.①②③④
3.小丽看到一瓶无色气体,这是什么气体呢?她认为可能是氧气.于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复燃.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A.设计实验 B.交流反思 C.猜想假设 D.提出问题
4.《中国机长》还原了四川航空紧急迫降的过程,下列涉及的化学变化是( )
A.轮胎变形 B.玻璃破碎 C.燃料燃烧 D.行李掉落
5.科学探究离不开实验仪器,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 )6.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 B.碳酸不稳定
C.氢氧化钠易潮解 D.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
7.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8.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作制冷剂
B.洗涤剂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硫酸除铁锈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和品尝味道
B.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C.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
D.停止加热时,用嘴吹灭酒精灯
10.给液体药品加热时,下列操作及注意事项正确的是( )
①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②试管口向上、试管与桌面约成45°
③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④试管口随便选择
⑤加热时,先使试管在外焰上来回移动
⑥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⑦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都可装液体加热.
A.①②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⑥⑦
二.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11.(4分)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操作有误,正确的操作是 。
(2)如图②所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
(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一般先用 刷洗,洗净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4)闻气味时,不要直接凑到试剂瓶口,应该采用的操作方式是 。
12.(4分)请选择序号填空。
(1)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
铁能生锈 ;炸药爆炸 ;氧气经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体 ;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13.(6分)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氧气,排出CO2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将活塞B (填“打开”或“关闭”)人呼气时,应将活塞A
(2)Ⅰ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的产物.
14.(4分)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
15.(1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气体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部分气体的含量如下表示.(含量均指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中的含量(%)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
氧气 21 15.7
二氧化碳 0.03 3.6
水蒸气 <0.03 6.2
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呼出气体和等体积的一瓶空气各一瓶,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伸入瓶中,盖上玻璃片 (1) (1)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少
(2) 呼出气体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 (3)
(4) (5) (6)
填写:
(1) ;
(2) ;
(3) ;
(4) ;
(5)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