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二课时 金属的冶炼
复习: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活动性顺序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自然界中有现成的单质铁吗?
答:因为,金属铁比较活泼,所以在自然界中没有现成的单质铁。
思考: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赤铁矿
化学成份为Fe O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方铅矿
化学成份为PbS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红宝石、蓝宝石
化学成份为Al O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孔雀石
化学成份为Cu (OH) CO
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的
祖母绿
化学成份为Be3Al2(SiO3)6
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少数活泼性极弱的金属例如金、铂、银、铋以游离态存在,也就是单质的形式。
黄金矿
铂金属
金属银
金属铋
四、金属的冶炼
1.定义:
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碳等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反应,碳等还原剂能夺取金属氧化物的氧,得到游离态的金属。
(1)还原法
Fe + CuSO4 = FeSO4 + Cu
湿法炼铜:
2.常用方法:
(2)置换法
碳与氧化铜反应
①取适量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壁出现:______
③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
红色物质
变浑浊
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
C
+
CuO
Cu
+
CO2
2
2
高温
常见的还原剂有:
还原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剂:
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
CO、
H2
还原剂C在高温下也能夺取CO2中的氧
化学方程式:
C
+
CO2
CO
2
高温
一氧化碳也会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产生游离态的金属单质。
化学方程式:
CO
+
Fe2O3
Fe
+
CO2
3
2
高温
3
为什么用点燃的方法除尾气?
CO有毒性,所以要除去。CO能燃烧,生成CO2
化学方程式:
CO
+
CuO
Cu
+
CO2
H2也能将金属氧化物变成游离态金属。
化学方程式:
H2
+
CuO
Cu
+
H2O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
①观察氧化铜的颜色:_________。
黑色粉末
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氧化铜,如图所示,通入氢气,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注意观察试管中的氧化铜有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
黑色逐渐变成变红色
③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活动:
实验中的注意问题:
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导气管要伸到试管底部。
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
排净试管中的空气
3.实验前,先通氢气,后点燃酒精灯。
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
4.实验停止后,继续通入氢气,直到冷却。
防止灼热的铜重新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五、有关物质纯度的计算
分析:1.计算纯净物质量
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
纯净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纯度
2. 求元素的质量
铁元素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Fe2O3中铁的质量分数
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
纯净物质量
纯 度
Fe的质量为:
85吨
×
2Fe
Fe2O3
×100%
= 85吨
×
112
160
×100%
= 59.5吨
解:
100吨
铁矿石中含Fe2O3的质量为:
=
85%
×
85 吨
例题 100吨含Fe2O3质量分数为85%的铁矿石中,可炼出含铁质量分数为96%的生铁为多少吨?
生铁的质量为: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59.5吨 ÷ 96%
= 62吨
解:设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 x 吨。
3CO + Fe2O3 2Fe + 3CO2
高 温
160 112
100吨×85% x×96%
160 :112 = 100吨×85% :x×96%
答:炼出的生铁质量为62吨。
解法2:
你能否根据化学方程式一步计算?
112 × 100吨×85%
x =
160 ×96%
= 62吨
思考:
四、金属的冶炼
1.定义:
把金属从化合态变成游离态叫金属的冶炼。
2.常用方法:
(1)还原法
(2)置换法
还原反应: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
还原剂:
具有从含氧化合物里夺取氧的能力。
还原性: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小结:
C
+
CuO
Cu
+
CO2
2
2
高温
CO
+
Fe2O3
Fe
+
CO2
3
2
高温
3
H2
+
CuO
Cu
+
H2O
3.常用还原剂:C、CO、H2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课九上 2.5 物质的转化(2)
1.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金属冶炼的是---( )
A. 电解氧化铝 B. 铁在氧气中燃烧
C. 金属氧化物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 D. 高温下 CO 还原 CuO
2.炼铁的主要原料是---( )
A. 石灰石、焦炭、生铁 B. 焦炭、氯酸钾、二氧化锰
C. 石灰石、焦炭、铁矿石 D. 铁矿石、氧气、二氧化锰
加热
3.在反应 CuO+H2 Cu+H2O 中,作还原剂的是---( )
A. CuO B. H2 C. Cu D. H2O
4. 把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一起加入到高炉中进行冶炼,得到的产物是---( )
A. 钢 B. 生铁 C. 纯铁 D. 锰钢
5.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A. 有红色的铜生成 B. 试管口有水生成
C. 有铜和水生成 D.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6. 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 向稀盐酸中滴入酚酞溶液 B. 碳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
C. 将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 D.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7.如图是实验室用 CO 还原 Fe2O3 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 CO 气体,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 实验时,B 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成黑色
C. 实验时,C 处能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溶液变浑浊
D. 若 C 装置中换成 NaOH 溶液, 则排出的尾气就不会污染空气
8.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红色
B. 该实验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没有可燃性
C. 该实验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D. 为防止发生爆炸,实验前应先加热玻璃管,再通入 CO 气体
9.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 CuO 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已知实验中 CuO 样品的质量为
1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15g,样品中 CuO 反应完全,杂质不参与反应,U 形管中干燥剂足量且吸收完全,该小组经
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后得到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反应前 反应后
①B 装置的质量/g 45.5 43.9
②C 装置的质量/g 100.5 103.2
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应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入 H2
B. 该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C. 完全反应后 B 中减少的质量等于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D. 选用第①组数据计算氧化铜的质量分数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10.对于 H2、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均需加热 B. 实验均需对尾气进行处理
C. 实验均有紫红色固体生成 D. H2和 CO 均体现出还原性
11.距今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掌握了炼铁的技术,他们将不完全燃烧产物一氧化
碳,在高温下利用一氧化碳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铁,请写出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科对爸爸说:“您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科认为的“铁”,是指________(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高温
(2)通过 Fe2O3+3CO 2Fe +3CO2 可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
CO 的________性。
(3)“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句话引自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其中“曾青”是指
______________ 。
13.“胜哥”用氧化铜、铁粉和稀硫酸为原料制备铜。
稀硫酸 铁粉
方法一:氧化铜 → 硫酸铜溶液 → 铜
步骤Ⅰ 步骤Ⅱ
方法二:用铁粉与稀硫酸制得氢气进行如图的还原氧化铜实验。
(1)方法一中步骤Ⅱ利用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________(选填“强”或“弱”)
(2)方法二中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再停止通氢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通过比较分析,你会采用方法一还是方法二,并说明理由。
2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
答案
1.B 2.C 3.B 4.B 5.D 6.A 7.D 8.A 9.D 10.B
高温 高温
11. 2C+O2 2CO; Fe2O3+3CO 2Fe +3CO2
12.(1)铁单质 (2)还原 (3)硫酸铜溶液
13.(1)强 (2)防止产生的铜重新被氧化
(3)方法一,方法一比较节能。 或方法二,方法二得到的铜比较纯净。
3
21 世纪教育“胜哥课程”(版权属于“胜哥课程”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