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名著阅读经典练习题
阅读名著,可以从中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请从《西游记》中选一个人物,按照示例完成表格。
示例 人物 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名著中的相关内容
保尔·柯察金 意志坚强 他不向命运屈服,带病坚持写作,克服 种种困难,最终完成著作。
《西游记》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A 果举扇,径至火边,尽力一扇,那山上火光烘烘腾起,再一扇,更着百倍,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渐渐烧着身体。
上面文段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文段中 A 指的是 (人物),请再写出一个与 A 相关的故事情节: 。
沙僧也叫 ,原为天宫中的 被贬下界,在 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
图读西游。
《西游记》人物众多,情节生动,诸多人物令人印象深刻,许多故事脍炙人口。请写出下列两图中除孙悟空外的人物名,并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图(一)、图(二)的情节。
图(一):人物 主要情节:
图(二):人物 主要情节: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
(1) 选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明朝小说家 。
(2) 选文是这部作品中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吩咐已毕,遂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上身来。那些人肉眼凡胎,那里晓得?行者遂在旁边高叫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俱已响毕,更没有风云雷雨,该让我了。”那道士无奈,不敢久占,只得下了台让他,努着嘴,径往楼上见驾。行者道:“等我跟他去,看他说些甚的。”只听得那国王问道:“寡人这里洗耳诚听,你那里四声令响,不见风雨,何也?”道士云:“今日龙神都不在家。”行者厉声道:“陛下,龙神俱在家,只是这国师法不灵,请他不来。等和尚请来你看。”国王道:“即去登坛,寡人还在此候雨。”
(1) 上面的语段选自《 》,故事情节是 。
(2) 结合名著及语段内容,说说“吩咐”了什么事?
依据《西游记》,下列宝物不属于金角大王银角大王的是
A.金刚琢 B.紫金红葫芦 C.幌金绳 D.芭蕉扇
阅读《西游记》后,请找出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是向灵吉菩萨借来定风丹,才能够抵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
B.在女儿国与妖精打斗时,孙悟空和猪八戒都被蜘蛛精蛰伤。
C.车迟国是个敬道灭僧的国家。
D.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抓唐僧师徒目的是吃唐僧肉,然后自己去西天取经。
名著选出下面对《西游记》内容陈述准确的一项
A.五百年后,如来佛欲寻一信徒取经,以使佛法永传东土。观音率惠岸,带着袈裟、锡杖和金、紧、禁三个箍,驾云前往。一路上收伏了两个妖怪,分别起法号为沙悟净、猪悟能。
B.在车迟国,唐僧与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比求雨、坐禅、隔板猜枚;悟空与虎力大仙比砍头,与鹿力大仙比剖腹挖心,与羊力大仙比油锅洗澡。
C.比丘国的每户人家前置一内有小儿的鹅笼。客店主人道,国王贪爱道士献来的美女而致身体虚弱,又听道士之言,欲以一千余小儿心肝为药引。国家因此改名为“小子城”。为救一千小儿,悟空变作唐僧被押上朝廷,悟空现出原身,打败道士。并找到妖怪藏身的清华洞,那妖怪原来是福星座骑白鹿。
D.《西游记》中,两个孙悟空舞棒在空中恶战真假难辨。如来认出假孙悟空是六耳猕猴,用金钢琢使他现了原身。
名著阅读
(1)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 。
(2) 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A.黑风山怪窃袈裟 B.黑河妖孽擒僧去
C.豹子头野猪林遭陷害 D.路阻火焰山
(3) 根据下面内容结合读过的《西游记》,知道罗刹女仇恨“泼猴”的原因是
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节选《西游记》)
下面是《西游记》中的一篇颂子。请根据其中的提示简述这一故事,并由这个故事概括猪八戒的性格特点。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 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 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 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智力障碍者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教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搞魔捉怪,① ,② ,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节选自《西游记》第二十七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选段中的主要事件。
(2) 请根据《西游记》的相关内容,在横线处补充两个恰当的故事情节。
(3) 从以上选段来看,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了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甚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
……
三藏问道:“悟空,你去这一夜,拿得妖精在那里?”
行者道:“师父,那妖不是凡间的邪祟,也不是山间的怪兽。他本是天蓬元帅临凡,只因错投了胎,其实性灵尚存……,与老孙战了一夜。适才天色将明,他怯战而走,把洞门紧闭不出。老孙还要打开那门,与他见个好歹,恐师父在此( )盼望,故先来回个信息。”
……
三藏道:“悟空,你既是与他做了一场,一发与他做个竭绝,才见始终。”
行者道:“我才试他一试耍子,此去一定拿来与你们看。且莫( )。”叫:“老高,你还好生管待我师父,我去也。”
……
A 道:“你这猴子……,怎么来到这里,上门子欺我?莫敢是我丈人去那里请你来的?”行者道:“你丈人不曾去请我。因是老孙改邪归正,弃道从僧,保护一个东土大唐驾下御弟,叫做三藏法师,往西天拜佛求经,路过高庄借宿,那高老儿因话说起,就请我救他女儿。”
A 一闻此言,丢了钉钯,唱个大诺道:“那取经人在那里?累烦你引见引见。”行者道:“你要见他怎的?”A 道:“我本是观世音菩萨劝善,受了他的戒行,这里持斋把素,教我跟随那取经人往西天拜佛求经,将功折罪,还得正果。教我等他,这几年不闻消息。今日既是你与他做了徒弟,何不早说取经之事?”
行者道:“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A 扑的跪下,望空似捣碓的一般,只管磕头道:“阿弥陀佛,南无佛,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
行者又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条三股麻绳,走过来,把手背绑剪了。A 真个倒背着手,凭他怎么绑缚。却又揪着耳朵,拉着他,叫:“快走!快走!”
A 道:“轻着些儿!你的手重,揪得我耳根子疼。”行者道:“轻不成,顾你不得!只等见了我师父,果有真心,方才放你。”他两个半云半雾的,径转高家庄来。
顷刻间,到了庄前。行者拑着他的钯,揪着他的耳道:“你看那厅堂上端坐的是谁?乃吾师也。”那高氏诸亲友与老高,忽见行者把 A 背绑揪耳而来,一个个( )迎到天井中,道声“长老!长老!他正是我家的女婿!”
A 走上前,双膝跪下,背着手,对三藏叩头,高叫道:“师父,弟子失迎,早知是师父住在我丈人家,我就来拜接,怎么又受到许多泼折?”三藏道:“悟空,你怎么降得他来拜我?”行者才放了手,拿钉钯柄儿打着,喝道:“呆 子!你说么!”
A 把菩萨劝善事情,细陈了一遍。三藏大喜,便叫:“高太公,取个香案用用。”老高即忙抬出香案。三藏净了手焚香,望南礼拜道:“多蒙菩萨圣恩!”那几个老儿也一齐添香礼拜。拜罢,三藏上厅高坐,教:“悟空放了他绳。”行者才把身抖了一抖,收上身来,其缚自解。
A 从新礼拜三藏,愿随西去。又与行者拜了,以先进者为兄,遂称行者为师兄。
(节选自《西游记》,有删改)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欣然 忧愁 疑虑 B.疑虑 欣然 忧愁
C.疑虑 忧愁 欣然 D.忧愁 欣然 疑虑
(2) 文段讲述的是唐僧和孙悟空收服 的故事,A 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挑担和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被佛祖封为 。
(3) 文中的画线句子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
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果然是要保护唐僧,略无虚假,你可朝天发誓,我才带你去见我师父。
(4) 选段中,孙悟空对 A 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5) 有些人认为 A 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又爱占小便宜,如果没有他,西天取经之路将会更加顺利。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西游记》整本书加以分析。
1. 示例:孙悟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他在西天取经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除魔,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帮助唐僧取得真经。
2.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大战红孩儿等)
3. 悟净;卷帘大将;流沙河;金身罗汉
4. 图一人物:六耳猕猴
情节:孙悟空赴花果山大战假冒悟空的六耳猕猴。
图二人物:铁扇公主
情节:孙悟空变成小虫随茶末钻入铁扇公主腹内逼她借出(假)芭蕉扇。
5.
(1) 西游记;吴承恩
(2)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6.
(1)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
(2) “吩咐”指孙悟空让风婆婆、巽二郎、云童、雾子、雷公、电母、四海龙王按照自己的指令办事,在道士施法的时候不要下雨,而在唐僧求雨的时候降雨。
7. A
8. B
9. B
10.
(1) 大闹天宫
(2) C
(3) 罗刹女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
11. 故事概括: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一母三女,试探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唐僧、悟空和沙僧都不为所动,唯独猪八戒没能经受住考验,想要把三女都娶作妻妾,最后受到了惩罚。
八戒性格特点:对取经缺乏坚定意志,贪图女色和荣华富贵。
12.
(1) 唐僧误会并赶走了美猴王。
(2) 福陵山降住猪八戒、流沙河收服沙和尚。
(3) 重情义、嫉恶如仇
13.
(1) C
(2) 猪八戒(八戒、猪刚鬣、猪悟能);净坛使者
(3) 体现了孙悟空机智、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
(4) 因高老向唐三藏和孙悟空求助,所以最开始的态度是敌对;听到八戒受菩萨点化要跟随唐僧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话后,对他的态度是半信半疑;八戒拜师并称孙悟空为师兄后,态度逐渐转为信任。
(5) 示例一:同意。猪八戒身上有很多缺点:他贪吃懒惰,在高老庄一顿早饭要吃百十个烧饼才饱;他贪图女色,黎山老母和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变成美女来考验师徒四人,其余三人不为所动,只有猪八戒心意动摇,想要娶亲;他喜欢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节中,猪八戒在旁挑拨,致使唐僧不相信悟空的辩白。
示例二:不同意。猪八戒虽然缺点众多,但也有很多优点。他吃苦耐劳,在荆棘岭他为师父扒开荆棘开道;他聪明机智,孙悟空被赶走后,唐僧、沙僧被黄袍怪抓走,他求助悟空却被拒绝,聪明的八戒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促使悟空出山解救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