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3 19:4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末农民大起义》同步练习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秦末“反秦起义”风起云涌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匈奴南下 B.徭役繁重 C.自然灾害 D.秦的暴政
如给下图中正挥臂高呼的农民领袖配音,恰当的台词是
A.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进行了一场决战,一举歼灭集军主力,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该战役是
A.楚汉之争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秦朝全国人口约 2000 万人,而服役的人数总数不下 300 万,占当时总人口的 15%,这一组数据说明秦朝
A.赋税沉重 B.思想禁锢 C.刑法严酷 D.徭役繁重
我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与下列哪项有关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的是
A.统一文字 B.行郡县制 C.统一货币 D.严刑苛法
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评价其一生功过是非,需要用其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在评价前必须通过史料搜集或阅读教材尽可能全面获取信息,包括其生活时代、国别,人物活动(事迹)、思想、言论等,评价时一定坚持全面观点,即“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即看其行为思想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决当时主要矛盾)、是否符合人民群众(长远)利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请根据以上提示判断,下列哪些内容可以用来评价秦始皇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③为巩固统一,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残暴统治,制定残酷的刑法,广建宫殿陵墓
⑤任用商鞅主持变法,达到了使秦国的富国强兵之目的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实验中学李建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
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
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楚河汉界,你知道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战争有关吗
A.马陵之战 B.淝水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楚霸王项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哪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
A.武王伐纣 B.长平之战 C.陈胜、吴广起义 D.黄巾起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及至始皇……费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 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太尉的职责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及所学你认为秦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 2/3 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 2000 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 10 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
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
(1) 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 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
(3) 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材料一: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开创并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袭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 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3) 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4) 秦朝在国家治理方面,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5) 材料二:
材料二中图 1 和图 2 反映的是秦朝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分别采取的什么措施?
(6) 材料三:“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史料二 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史料三 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上乐以刑杀为威。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料四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
——秦朝民谣
(1) 据史料一、二、三概述秦朝暴政的表现。
(2)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四中“生男不如生女”的原因。
(3) 阅读史料四,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是滥用民力,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功及后代,你的观点是什么?
1. D
2. B
3. B
4. D
5. D
6. D
7. A
8. D
9. B
10. C
11. D
12. C
13.
(1)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特点: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军事。
(2) 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实行暴政。地位: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14.
(1) 材料一:沉重的赋税和繁重的徭役。材料二:严酷的刑罚。
(2) 领袖;陈胜、吴广;原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
(3) 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
15.
(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 郡县制。
(3) 丞相掌管行政事务、太尉管军事事务、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4) 法家。
(5) 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
(6) 原因:秦的暴政。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6.
(1) 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刑罚残酷。
(2) 原因:秦朝时期,兵役徭役繁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成年男子被迫去服役。(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 观点:惨建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但另一方面却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