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习题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习题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3 20: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产生:19世纪 年代。
2.初步发展
(1)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
(2)原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表现:状元实业家 创办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
六七十
张謇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3.“短暂的春天”
(1)时间: 期间。
(2)原因: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表现: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和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纺织业
面粉业
4.再度受挫
(1)时间:一战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2)原因:①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遭到 1
的摧残。
(3)表现:处于夹缝中的 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 (荣宗敬、荣德生)、卢作孚、 等著名企业家。
官僚资本主义
民族工业
荣氏兄弟
侯德榜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
(1)总体特征:比较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行业特征:主要集中在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特征: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 。
落后
轻工业
大城市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表现:西方发明的 、轮船、电车、 、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3)影响:①方便了人们的 ,促进了 的流通;②逐渐改变了人们的 方式和 方式。
火车
汽车
知识点2 社会生活的变化
出行
商品
生产
生活
分类 变化 影响
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后, 颁布了 、易服和 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体现出 .的新风尚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 、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 ”的称呼;
2.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民国政府
剪辫
劝禁缠足
鞠躬
握手礼
先生
自由平等
分类 变化 影响
生活方式 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 .方式日益开放;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 、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出现了
.的趋向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呈现 的特征
休闲娱乐
旗袍
中山装
崇洋逐新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图1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 纱厂
图2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 。 .
大生
图3 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魅力:旗袍
辫子
1.图1中的企业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属于哪一工业部门?它的兴衰见证了什么?
性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部门:轻工业部门。见证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
图1
2.图2的行为体现了辛亥革命后___________的改变;图3的出现体现人们__________的变化,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社会习俗
生活方式
图2
图3
探究一 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4)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的推动。
2.特点:(1)殖民化色彩:随列强侵略传入,由沿海到内陆。(2)近代化色彩:随中国近现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现代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由闭关自守转到面向世界,由封建传统到近代文明。(3)地域发展不平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4)新旧并存,中西合璧,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探究二 在多灾多难的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谓是历史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主义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
…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1)材料一中的“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几个行业部门”反映了什么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民族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滞后。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封建制度的制约等。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内部原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分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外部原因: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材料二
(3)通过材料三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①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的根本原因;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三
1.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出现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C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年 1 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B.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2.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
A.发展教育 B.实业救国
C.加强海防 D.自强求富
B
3.右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透过漫画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C.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
正常发展
D.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
4.“近代交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刻的,它一方面改变着传统城乡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推动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这表明近代交通 ( )
A.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B.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步伐加快
C.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较为广泛
D.有利于中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解析】近代交通的发展不可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排除A ;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交通的发展对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影响,排除B;材料主要阐述了近代交通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广泛,C正确;D说法不够全面,排除。故选C。
5.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
A.习俗风尚的变革 B.大众传媒的发展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信设施的完善
A
类别 时期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长袍马褂 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
辛亥革命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旗袍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
6.下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
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
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
C
7.下面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D
8.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业留下的一组商标。据此可知,民族火柴业在内外夹缝中顽强成长的原因是( )
A.追求高额利润的驱使 B.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
C.列强放弃了侵华政策 D.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D
9.《海关十年报告》记载,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此厂业务难以改进,已濒于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特别优待的章程。上海伦章造纸厂的经营状况,最能体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
A.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与帮助
B.获得充分发展,有相当规模
C.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
D.生产的产品难以与外国商品竞争
C
10.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这表明当时 ( )
A.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B.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C.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D.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A
11.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B
12.尽管传统婚礼并不符合清末民初政治变革的诉求和男女平等的理念,但是当时江南地区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出于孝道观念,按照传统仪式举行婚礼,只是繁复的仪式发生了简化。这说明 ( )
A.婚俗具有传承与变迁的特征
B.理学通过婚俗强化了社会地位
C.婚姻自由使社会价值观转变
D.中西合璧成为婚俗变迁的主流
A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时报》1912年3月5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封建帝制结束后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不得摘抄原文)
兴起了剪发辫、易服饰、废跪拜、禁缠足等运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3)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年新式婚礼较旧式婚礼的进步之处。
简化婚姻习俗;实行婚姻自由、自主;男女平等等。
材料二
(4)材料三叙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种交通工具运行时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近代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中国传统的交通工具是轿子和马车。鸦片战争后,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咏火轮车》有词写道:“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火车当日达吴淞, 女伴遨游兴致浓。今日司空都见惯,沪(上海)宁(南京)来去也从容。”
火车。
积极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提高了商品的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