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原因
(1)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
______、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2)导火线: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2.爆发: 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
并在牙山口外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
迫对日宣战。
3.重要战役
知识点1 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
1894
丰岛
战役名称 典型事例
平壤战役 清军将领________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
黄海海战 致远舰管带 壮烈殉国
辽东战役 日军占领旅顺后,制造了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 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_自杀殉国; 1
全军覆没
邓世昌
北洋舰队
左宝贵
丁汝昌
内容 影响
割地 割辽东半岛、 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列岛给日本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赔款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两
开埠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 .
设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
台湾
澎湖
2亿
商埠
开设工厂
大大加深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方式: 、强租海港、划分“ ”。
2.“门户开放”
(1)背景: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
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各国“势力范围”划定。
(2)内容: 年, 提出“ ”的照会,
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
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 机会。
(3)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 上
的矛盾。
抢夺利权
势力范围
知识点3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899
美国
门户开放
均等贸易
侵华政策
图1
图2 .
邓世昌
图3《 》 .
时局图
1.图1是 战争形势图。
(1)特点:由日军首先挑起战争,战争在朝鲜境内爆发;战
线由朝鲜向内推移,在 进行。
(2)战役包括:平壤战役、 海战、辽东战役和 .
战役。
(3)战役的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甲午中日
海上和陆上
黄海
威海卫
大大加深
2.“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若再现图2历史人物反抗外国侵略的悲壮场景,应该选
择的史实是 。
3.图3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寓意是指 .
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严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探究一 史料研习。
(1)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①战前,清政府不做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②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经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根据上图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3)从图片上看:图1说明清政府在筹划建设海军方面缺乏长远考虑;图2说明人民缺乏民族意识。(解读漫画要注意寓意,从漫画标题、文字和图像代表的含义综合思考)
结论: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
探究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争失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 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
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和日
本的影响。
材料二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
和日本的影响。
对中国: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对日本:战争的胜利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投降。
1.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
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这句话最能说明 ( )
A.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中国是日本占领朝鲜的障碍
C.日本想独吞朝鲜后入侵中国
D.中国力避冲突,避战保船
A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
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
依据应是 ( )
A.战争由朝鲜引发
B.北洋舰队的参战
C.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近代化国家
D.《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
B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
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
特权”。对如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D
4. 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文中称:“
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
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地点对应正
确的是( )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C
5.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
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
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
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 )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6.下面右图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
是手持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
刀,唯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能振臂疾呼、望
饼兴叹。漫画中的景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时期是( )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
D.20世纪中期
C
7.阅读下表,由此可得出的最恰当结论是 ( )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A
A.中国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B.此战使清政府开始避战求和
C.中国北洋水师损失殆尽
D.此战导致《马关条约》的签订
参战舰艇(艘) 火炮(门) 兵力(人) 舰船损失 伤亡人数
中方 10 191 2 052 5艘沉没 约1 200
日方 12 272 3 566 5艘重创 约300
8.以下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
其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国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B
9.1896年3月,《马关条约》墨迹未干,中国第一批赴
日留学生13人即踏上了负笈东渡的旅程,他们的航向
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们截然相反。下列表述符合史实
的是 ( )
A.日本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发达国家
B.向日本学习已成为当时国人的共识
C.甲午中日战争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战后的结果改变了国人对日本的认识
D
10.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
A.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B.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C.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D.发动广大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B
【解析】材料中“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由甲午中日战争前的"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鼾睡之声,乃渐惊起”的对比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故选B。
11.有学者认为,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是对中国的“无形之瓜分”,“无形之瓜分,更惨于有形之瓜分,而外人遂亡我四万万同胞于此保全领土、开放门户政策之下”。这一观点表明 “门户开放”政策( )
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减轻了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压力
C.使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
D.激起中国广大民众的无比愤怒
C
12.某校八年级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史时找到了以下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新界租借地、 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福建
A.抗击外来侵略
B.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D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在发动侵华战争前做的准备。
制定侵华政策(或制定“大陆政策”);积极扩军备战;派遣间谍收集情报和测绘地图。
13.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一场对华战争,这场战争至今让中国人不断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朝鲜和中国。……1892日本已有22万余人的陆军;海军军舰达32艘,约六万吨。日本还不断派遣间谍到朝鲜、中国境内搜集情报,秘密测绘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渤海湾的地形地图。
(2)材料二的诗句反映了哪场战争中的哪次战役?结合材料二、三,简要描述当时发生的“足壮海军威”的事情。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棹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材料三 如图所示
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锋在前,致远航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将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撞击日舰,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舰上将士壮烈殉国。
(3)根据材料四的内容指出该条约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要求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材料四 某条约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马关条约》。影响:①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③助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根据材料五,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
(5)通过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感悟与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等。 (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五 东北前线战事紧迫,军费告急,却同各地一样收到必须“报效”慈禧太后六十庆典的银两的谕旨。将军长顺为讨好慈禧,硬从一直入不敷出的军费中支出一万两“报效”银,迅速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