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3 23:0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一、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或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每题2分,共14分)
1. 他制鞋的技术太拙劣( )了。
2.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 ) 的寒冬。
3.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4.宽容是送给他人最好的礼物,如果把它留给自己,那就是duò luò( )的开始。
5. 除夕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夜空都装点的xuàn lì( )多彩。
6. 青海湖像妩媚( )的少女一样美丽。
7.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礼节,但是qián chéng( )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二、默写(每空2分,共24分)
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说》一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表达了忧国忧民,不顾己身的无私情怀。
11. 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13.《北冥有鱼》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说》中写出了千里马在奴隶人手中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
三、综合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督。
C. 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D.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栖(xī) 陨(yūn)石 追溯 (shuò) 刨(páo) 刮
B.闭塞(sè) 冗(ròng)杂 斡(wó)旋 锵(kēng)然
C.间(jiàn)隔 连翘(qiào) 臀(tún)部 褶(zhé)皱
D.行(háng)辈 欺侮(wǔ) 亢(kàng) 奋 晦(huì)暗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怠慢 蹿掇 羁绊 消声匿迹
B.震憾 严竣 枯燥 周而复始
C.褪色 致密 流逝 衰草连天
D.次第 农谚 勇跃 草长鹰飞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孩子沉迷游戏,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C.海枯石烂也好,转瞬即逝也罢,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四、古诗鉴赏(每题4分,共12分)
回顾《卖炭翁》回答下列问题
20.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1.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赶车卖炭,挣扎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卖炭翁难言的艰苦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催人泪下。
C.“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写出了卖炭翁的诸多无奈、悲愤、绝望。
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说明,表现出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
22. 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 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 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大道之行也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每题2分,共4分)
①乃不知有汉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5.【乙】文中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和大雾。相关媒体还报道受雾霾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截至11月5日19时,该机场计划执行航班1979架次,共取消510架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它的成因以及危害又是什么?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④关于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汽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氨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⑤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⑧因此,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26.选文④⑤⑥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7.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雾霾对人体的危害。(3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母亲的饭量
李世斌
①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我从碗里舀出一调羹小米粥,母亲只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
②我把碗轻放到床头柜上,起身走到病房外的露天平台上,点了一根烟。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③我儿时一直以为母亲的饭量很小,后来长大了,才意识到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开心的时候,能喝下二两米烧,连瘦带肥的猪肉咸菜馅的麦饼一次也能吃下一整个。如今,母亲老了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
④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
⑤那时我刚上水学,每大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盯着锅里的。母亲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粥就不再吃了。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⑥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气,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
⑦田间的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乌墨般黑。他把寸寸断的粉干连吃带喝,会有意剩下一些让给我吃。我想起母亲的叮嘱,便眼巴巴地摇摇头不肯吃,父亲笑笑说:“梅,阿爸叫你吃你就吃,阿爸不告诉你阿妈。”
⑧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上体育课,我突然量倒了。过一会儿苏醒了过来,老师不放心,叫学生到我家通知家长把我领回去休息。是母亲急匆匆来领我的。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村口的一家面店,母亲问我:“梅,肚饿不?到面店吃碗面吧。”
⑨我当然想吃一碗鲜汤面,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
⑩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好,阿妈身上正好有点零碎钱,阿妈也吃一碗,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
我跟母亲面对面坐在窄桌前,待两碗汤面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面夹了几筷子到我碗里,才开始慢慢地吃着。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佝偻着背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只磕了沿的瓷碗。
当我把一碗汤面吞进肚子里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我好奇地问母亲:“阿妈,你才吃了几口,怎么不吃了啊?”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在走出店门口时,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
在那一瞥间,朝天的碗底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
好久以前的事了,却恍若昨天,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选自《光明日报》2020.8)
29.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3分)
30.请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3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身上有哪些优点?(3分)
32.选文结尾写道:“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我的眼泪”里包含哪些情感?(3分)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第一初级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暑假学情反馈语文试题
一、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或给画线的词语注音。(每题2分,共14分)
1. 他制鞋的技术太拙劣( )了。
2.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 ) 的寒冬。
3.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 ), 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4.宽容是送给他人最好的礼物,如果把它留给自己,那就是duò luò( )的开始。
5. 除夕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把整个夜空都装点的xuàn lì( )多彩。
6. 青海湖像妩媚( )的少女一样美丽。
7.虽然祭拜神明有许多礼节,但是qián chéng( )的信徒们丝毫不以为苦。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答案:
(1)zhuō liè
(2)zài tú
(3)wù ǎi
(4)堕落
(5)绚丽
(6)wǔ mèi
(7)虔诚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二、默写(每空2分,共24分)
8.《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马说》一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表达了忧国忧民,不顾己身的无私情怀。
11. ____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嘉肴》)
13.《北冥有鱼》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马说》中写出了千里马在奴隶人手中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
, 。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炭”的书写)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注意“庐”的书写)
(4)俄顷风定云墨色(注意“俄顷”的书写)
(5)虽有至道
(6)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注意“抟”的书写)
(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注意“祇”“槽枥”的书写)
【点评】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综合运用(每题3分,共15分)
1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B.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未成年学生玩手机的危害应该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督。
C. 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D.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去考虑,结合病句常见类型及通过读来辨析作答。常见的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等。
【解答】A.语序不当,应为“中国青年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B.搭配不当,“危害”与“引导和监督”搭配不当,可把“危害”改为“现状”;
C.重复赘余,可把“空前的”或“从来没有过的”去掉;
D.没有语病。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
【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有为什么,可接因为④,排除AD;比较③⑤,可以看出⑤是对①的总结,而③是对整个语段的总结,排除C;故选:B。
【点评】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17.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栖(xī) 陨(yūn)石 追溯 (shuò) 刨(páo) 刮
B.闭塞(sè) 冗(ròng)杂 斡(wó)旋 锵(kēng)然
C.间(jiàn)隔 连翘(qiào) 臀(tún)部 褶(zhé)皱
D.行(háng)辈 欺侮(wǔ) 亢(kàng) 奋 晦(huì)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的读音掌握程度。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解答】A.有误,“两栖”的“栖”应读“qī”,“陨石”的“陨”应读“yǔn”,“追溯”的“溯”应读“sù”;
B.有误,“冗杂”的“冗”应读“rǒng”,“斡旋”的“斡”应读“wò”,“锵然”的“锵”应读“qiāng”;
C.有误,“连翘”的“翘”应读“qiáo”,“褶皱”的“褶”应读“zhě”;
D.正确。
故选:D。
【点评】中考常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同音字、易误读字,而字音多而杂,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树立长期积累的意识。
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怠慢 蹿掇 羁绊 消声匿迹
B.震憾 严竣 枯燥 周而复始
C.褪色 致密 流逝 衰草连天
D.次第 农谚 勇跃 草长鹰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蹿掇”改为“撺掇”,“消声匿迹”改为“销声匿迹”;
B.有误,“震憾”改为“震撼”,“严竣”改为“严峻”;
C.正确;
D.有误,“勇跃”该为“踊跃”,“草长鹰飞”改为“草长莺飞”;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多孩子沉迷游戏,其热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这个人的出现吓了他们一跳,于是锤声戛然而止。
C.海枯石烂也好,转瞬即逝也罢,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一切都是美好的。
D.这篇文章立意明确,论述周到、深刻,真可谓天衣无缝。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平时要积累大量的成语,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叹为观止:意思是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用来形容沉迷游戏不恰当,对象错误;
BCD.争取;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四、古诗鉴赏(每题4分,共12分)
回顾《卖炭翁》回答下列问题
20.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1.下列对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赶车卖炭,挣扎来到“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对比的手法反映了卖炭翁难言的艰苦生活和复杂矛盾的心理活动,催人泪下。
C.“惜不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写出了卖炭翁的诸多无奈、悲愤、绝望。
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说明,表现出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
22. 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每首诗的题目下面都有一个序,说明这首诗的主题。《卖炭翁》的序是“苦宫市也”,就是要反映宫市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B. 全诗按照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写了烧炭、运炭、卖炭和炭被夺这几个情节。
C.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卖炭翁别无衣食来源,为下文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了有力的铺垫。
D. 这首诗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而完整,直接表明诗人的爱憎感情。
【分析】《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此诗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历历如绘,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意思是: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这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ABC.正确;
D.有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外貌描写,表现出卖炭翁的苍老和生活的艰辛,不是说明。
故选:D。
(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作者写卖炭翁生活的艰难不易,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衬统治者的蛮不讲理和霸道凶残。
故选:D。
答案:
(1)D
(2)D
(3)D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五、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桃花源记(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乙】大道之行也
23.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每题2分,共4分)
①乃不知汉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2分,共4分)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5.【乙】文中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分析】参考译文:
[甲]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一个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划着小船外出打鱼,)沿着小河往前走,忘了走了多远。忽然遇上一片桃花林,小溪两岸几百步以内(全是桃树),中间没有别的树,绿草如茵,香气袭人,(风一吹来)桃花纷纷落下。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又往前划,想找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他找到)林子的尽头,(发现这里)有一座山,就是小河的源头,山脚下有个小洞,隐约好像有点光亮。(渔夫)于是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起初山洞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了很多步,(黑暗狭窄的隧道)突然(变得)宽阔敞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里)能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田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穿的衣服,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逍遥快乐。
村中人见了渔夫,竟然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夫详细地回答了他们。村中人于是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和儿女及邻居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夫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朝、晋朝了。渔夫把知道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的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和食物来招待他。停留了几天,就告别离开了。
[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句意为: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乃:竟然。
②句意为: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亲:以……为亲,奉养。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有:延,邀请;出,拿出。句意为: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
②重点词语有:选,选拔;睦,和睦。句意为: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案:
(1)①竟然;②以……为亲,奉养。
(2)①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
②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
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
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
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
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
六、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雾霾来了,我们该如何应对
①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有中到重度霾和大雾。相关媒体还报道受雾霾影响,首都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截至11月5日19时,该机场计划执行航班1979架次,共取消510架次。
②那么到底什么是雾霾?它的成因以及危害又是什么?
③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其中雾是自然天气现象,空气中水汽氤氲。虽然以灰尘作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霾的核心物质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对人体健康有伤害。
④关于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汽车是排放PM10的“重犯”,包括大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输卡车等。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氨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⑤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再次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比如冶金、窑炉与锅炉、机电制造业,还有汽修喷漆、建材生产。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细菌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特别是油烟的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使得雾霾中的有毒物质生长增多。
⑥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诸多隐患。
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美国调查了2.5万名有心脏病或心脏不太好的人,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⑧因此,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26.选文④⑤⑥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7.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8.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雾霾对人体的危害。(3分)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中央气象台发布霾和大雾橙色预警引出说明内容,接着介绍了雾霾的成因以及危害,最后指出雾霾天气,出门尽量戴口罩;进入室内必须做三件事:洗脸、漱口、清理鼻腔;雾霾天尽量不要开窗;多食梨、木耳、豆浆、蜂蜜、葡萄等清肺润肺食品。
【解答】(1)本题考查段落语句顺序。本文第④段介绍了雾霾的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第⑤段介绍雾霾的来源,其次是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第⑥段介绍最后,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雾霾的成因的。是不能调换的。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句中“2.5万名,发现PM2.5增加10微克““病人死亡率会比平时大大提高“表明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准确、突出强调说明了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由“⑦那么雾霾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呢?“可知答题区域,不难找到句子“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即是答案。
答案:
(1)不能,因为④⑤⑥段是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雾霾的成因的。如果调换了就不合逻辑。
(2)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举美国的调查数据,并将PM2.5增加10微克/立方米后,心脏病人的死亡率与平时作比较,真实具体、准确、突出强调说明了雾霾对人体的危害。
(3)首先是诱发呼吸道疾病。其次还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各种细菌性疾病及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最后,雾霾除了使人心情压抑烦躁外,也易引发交通事故。
【点评】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3分)
母亲的饭量
李世斌
①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我从碗里舀出一调羹小米粥,母亲只吞咽了半勺,便闭上双眼,不管我怎么劝,也不肯再开口。
②我把碗轻放到床头柜上,起身走到病房外的露天平台上,点了一根烟。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③我儿时一直以为母亲的饭量很小,后来长大了,才意识到母亲的饭量跟常人没有区别,开心的时候,能喝下二两米烧,连瘦带肥的猪肉咸菜馅的麦饼一次也能吃下一整个。如今,母亲老了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
④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
⑤那时我刚上水学,每大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如果哪餐饭有番薯米粥吃,就算好伙食了,我一口气能吃下两大碗,我的两个弟妹也不甘示弱,吃着碗里的,两眼却盯着锅里的。母亲总是默默地看着我们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粥就不再吃了。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⑥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气,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
⑦田间的父亲光着膀子,脊背晒得乌墨般黑。他把寸寸断的粉干连吃带喝,会有意剩下一些让给我吃。我想起母亲的叮嘱,便眼巴巴地摇摇头不肯吃,父亲笑笑说:“梅,阿爸叫你吃你就吃,阿爸不告诉你阿妈。”
⑧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次上体育课,我突然量倒了。过一会儿苏醒了过来,老师不放心,叫学生到我家通知家长把我领回去休息。是母亲急匆匆来领我的。在回家的路上经过村口的一家面店,母亲问我:“梅,肚饿不?到面店吃碗面吧。”
⑨我当然想吃一碗鲜汤面,我咽下口水说:“阿妈,你吃我才吃,你不吃我就回家吃番薯。”
⑩母亲迟疑了一下,说:“好,阿妈身上正好有点零碎钱,阿妈也吃一碗,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
我跟母亲面对面坐在窄桌前,待两碗汤面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夹起面条往嘴里送。母亲把自己碗里的面夹了几筷子到我碗里,才开始慢慢地吃着。这时,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佝偻着背走过来,手里捏着一只磕了沿的瓷碗。
当我把一碗汤面吞进肚子里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我好奇地问母亲:“阿妈,你才吃了几口,怎么不吃了啊?”母亲微笑一下说:“阿妈饭量小,吃不下了。”
母亲说完便拉起我离开面店,在走出店门口时,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
在那一瞥间,朝天的碗底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
好久以前的事了,却恍若昨天,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选自《光明日报》2020.8)
29.选文第④段有什么作用?(3分)
30.请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
3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身上有哪些优点?(3分)
32.选文结尾写道:“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我的眼泪”里包含哪些情感?(3分)
【分析】本文第①②③段主要记叙了母亲已经病入膏肓,饭量越来越小;第④段是过渡段;文章第⑤段写刚上学时,母亲看着“我”和爸爸吃,自己顶多吃半碗;第⑥⑦段写放暑假时,母亲煮粉干让“我”送给父亲吃,让“我”不吃;第⑧- 段写五年级时,母亲领“我”去面馆吃面,故意留半碗给乞丐吃。表现了母亲的伟大的母性,善良和保护他人尊严(善解人意),母亲的勤俭节约的美好品格。
【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⑤段“那时我刚上大学,每放学回家就盼着吃饭,饥饿感如肚子里的蛔虫,总是伴随着我……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概括可知,这一段记叙的是“我”刚上小学时,母亲省粥给“我们”吃;根据第⑥段“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碗粉干(粉千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兮,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概括可知,记叙的是母亲在田里劳作,母亲让我送饭给父亲,并嘱咐我不要吃。根据第⑧至13段“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概括可知。记叙的是母亲带我去吃面,她故意剩下半碗,给乞丐吃。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内容上:结合第③段“如今,母亲老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分析,承接上文母亲连一勺粥都喝不下,因而‘我’鼻子发酸。结合第⑤段“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第⑥段“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临出门时,母亲有时会叮嘱一句:“你阿爸种田用力兮,路上别偷吃呵,就是你阿爸叫你吃你也别吃,晚上阿妈让你吃饱”。第⑧至13段“大概是在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无意间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可知。引起对下文往事的回忆。据此分析,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一般从修辞方法,描写方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入手。根据句子中“刮”“盛”“搅”“喝”等一系列动词分析,本句运用动作描写。结合上文“父亲贴着碗沿吸溜几口粥,会问一声母亲:‘你就吃半碗粥,能行呵?’”母亲总是说:“我饭量小,够了”可知,母亲其实挺饿,不是饭量小,而是舍不得吃,只能吃家人吃剩的锅底残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怜惜之情。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从“我饭量小,够了”“待我们都吃完了,母亲会用锅铲刮几下锅底,把粘在锅底的残糊盛进碗里,再泡上开水搅一搅喝进肚里”可知母亲省粥给我们吃,可见母亲的伟大的母性;从“学校放暑假时,到晌午,母亲会煮一碗粉干(粉干里会掺一些剩饭或番薯),装进竹卷格儿,叫我给在田头劳作的父亲送去”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关爱家人的人;从“也好几年没吃店里的鲜面了”可见母亲的勤俭节约;从“我见母亲碗里的面还剩下半碗”“只见那位乞丐仰着脖子把刚才母亲的那只碗捧了个底朝天”写母亲无声地留下半碗面给乞丐,可见母亲的善良和善解人意。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全文内容进行理解。从“躺在病床上的母亲,饭量一天比一天小了”“先前医生已经无奈地告诉我,母亲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知,此时的“我”因母亲老了、病入膏肓而难过、悲痛;第④-- 段写母亲省粥给我们吃,急匆匆地到学校接生病的“我”回家并带“我”吃面,回想起母亲曾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无私的爱,“我”的内心充满感动之情;“我鼻子阵阵发酸,想起了从前”“母亲老了,病入膏肓了,连一小勺小米粥都难以吞咽”因母亲己老并且病入膏肓,自己却未能很好地报答母亲,深感愧疚。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1)“我”刚上小学时,母亲省粥给我们”吃;学校放暑假时,出母亲嘱咐“我”给父亲送饭;五年级时,母亲带“我”去面店吃面,并把剩下的半碗面留给了乞丐。
(2)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承接上文母亲连一勺粥都喝不下,因而“我”鼻子发酸,而想起从前,引起对下文往事的回忆。
(3)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刮”“盛”“搅”“喝”几个动作的描述,母亲其实挺饿,不是饭量小,而是舍不得吃,只能吃家人吃剩的锅底残糊,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怜惜之情。
(4)母亲谎称自己饭量小把食物让给我们吃,可见母亲的伟大的母性(或关爱家人);母亲无声的留下半碗面给乞丐,可见母亲的善良和保护他人尊严(善解人意);母亲说好久没吃店里的鲜面了,可见母亲的勤俭节约。
(5)因母亲老了、病入膏肓的难过、悲痛;因母亲曾对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无私的爱而感动;因母亲己老,而自己未能很好的报答的愧疚。
【点评】阅读感悟表达这类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原著的内涵和蕴含的科学原理。
第三步:把握文章主题,结合题意,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