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五单元复习试题(十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五单元复习试题(十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3 22:3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前五单元复习试题(十七)
一、选择题
1.【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2.【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航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 。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远,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3.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五猖会》中,父亲让“我”背《论语》,让“我”感到痛苦,少年鲁迅也不喜欢《天演论》。
B.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不拘小节,没有民族歧视,为人正直的人,他和寿镜吾都是鲁迅非常尊重的老师。
C.范爱农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他对辛亥革命是非常欢迎的,但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重用。
D.《二十四孝图》是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著作,鲁迅针对“卧冰求鲤”“孔融让梨”“老莱娱亲”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南岳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今人赞叹不已。
B.5月1日,东洲公园全新开放,从岛上纵目四望,长提拂柳,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C.“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睿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D.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实现全民族梦寐以求的伟大理想
5.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我忐tè( )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座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
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1)以上文段选自散文集《_____》,父亲让“我”背的书是《____》。
(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忐tè( ) 冷水 ( ) 肇( )
(3)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 ___。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不得改变原意。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实践活动。
近日,全市各地正在开展“关爱留守学生”行动,你们学校也在行动。
(1)【老师献爱心】学校组织本校老师创办了“校园爱心辅导站”,老师们争当爱心志愿者,利用休息时间为本校留守学生辅导课业。
校团委准备为辅导站拟一副对联,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用理想的成绩回报老师。上联已拟好,请你根据上联拟出下联。
上联:老师奉献爱心育桃李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在参与】为了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活动宣传语,你的同桌写的是“让寂寞的花朵也在春风中微笑”,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也在行动】寒假时,妈妈准备让你用“微课”资源自学下学期的课程,你想邀请留守学生晓华到家里一起学习,你打算怎么和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 )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遂成枯落( )
(4)以负陛下(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及卒,如其所言。
11.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它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写了“我”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B.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愤怒→悔恨→无奈→悲痛。
C.猫的含冤受屈与“我”的狂暴武断形成对比,为后文写“我”的难过与后悔作铺垫。
D.选文表达了对人类虐待动物的批判之情,希望全社会都能保护、关爱小动物。
1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原句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
(原句)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改句)我以为真是“畏罪潜逃”了。
14.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看春
丁立梅
①城里的春天,多半是零碎的,小打小闹着的,不过是人家窗台的一盆花,城边河畔的一排柳。乡下的春天却全然不一样,乡下的春天,是极讲排场的,仿佛听到哪里“哗”一下,成桶成桶的颜料,就花花绿绿泼下来,染得满田满坡皆是。这时的乡村,像油画,是最有看头的。
②于是去乡下看春天。
③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叫新曹的小镇,它有五万亩的油菜地。车子在修得平坦宽敞的乡间道上,一路奔去,奔向那菜花深处。以为就到尽头了,哪知车子一拐,竟又撞上一片菜花地,又铺开一片黄色汪洋,绵绵不绝。同行中一人问:“美吧?”我笑无语,不堪说,只任一双眼睛,掉进那汪洋里。古有女子“对镜帖花黄”,我想这花黄,该是菜花的颜色才对,眉心一点艳,有惊心之感。
④跟一些植物相认,不是初相识,是久别重逢。牛耳朵、刺艾、乳丁草、三叶草……这一些,我多么熟悉!乡下是草们的天堂,草们是羊的天堂。小时养羊,天天提了篮子去挑羊草。却贪玩,在草地里捉蚱蜢,或扣了篮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等到日落西山了,才想起篮子还是空的呢,野地里,随便找几根草秆,把篮子架空,然后割一把青草,摊上面,看上去,就是满满一篮子翠绿了。回家,在大人面前晃一下,让他们看是满篮子青草呢,趁他们不注意,人已溜到羊圈边,把那把青草扔进去。大人问起,草呢?响亮地回,羊吃了。真是可怜了那些羊,半夜里饿得直叫唤。
⑤不知现在的孩子,玩不玩我们小时玩的游戏了。不知现在的羊,还会不会半夜饿得直叫唤。我看到草地上有一群羊,正悠闲地吃着草,同去的MM惊喜地叫:“羊哦。”同去的老先生神态安详,说:“羊有什么看头?”莞尔。
⑥蚕豆花开了,星星点点,伴在菜花旁,像撒下无数的小眼睛。白萝卜的花,是粉紫的,小蜜蜂们围着它嗡嗡,我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停在花蕊上,给它拍了一张照。一种叫婆纳头的草,开粉蓝的花,花细小得像米粉。我拉近镜头,拍下那粒粉蓝。再看显示屏上,分明是一朵美得让人心疼的花呵,像乖巧的小女儿。这野地里,到底还藏了多少美?无论卑微与否,它们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我想,这才是活着的真姿态吧。
⑦看见养蜂人,正在路边忙碌。头上裹着头巾,脸上刻着岁月沧桑。这些养蜂人,据说是从闽浙那一带来,他们天南地北地追着花跑,此处花谢了,又将迁徙到他方,去寻找花开。一旦成为养蜂人,四处漂泊将贯穿他们一生,他们幸福吗?我看过商场货架上摆放的蜂蜜,一瓶一瓶,盛满甜蜜芳香,想那里面该有多少花的魂蜂的魄,还有养蜂人的颠沛流离?这世上,很多时候,苦乐自知,好好活着,才是本质。我唯愿这个春天,他们是快乐的。
(选自《阅读与作文》)
15.如果将本文标题改为“赏春”,你觉得如何?
16.请任选一个角度对开头一段略做赏析。
17.第③段中加点的“掉进”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
18.第⑥段描写的是田地里的野草野花,但作者通过这细微的花草,却看到深刻的人生哲理。试体会作者在这段文字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19.文章结尾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行走于青春季节的你,生活天天在刷新。是什么带来这些变化?是身边的亲人、老师、朋友,还是内心的勇气、乐观、执着?是校内的阅读、思考、互助,还是野外的漫步、远足、探险?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是发现,是感悟,是挫败……不论哪种,都陪伴着你的旅程,刷新着你的生活。
请以“ 刷新着我的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透漏考生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B
6.(1) 朝花夕拾 鉴略
(2) 忑 lěnɡ zhào
(3) 座 坐
(4)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不可能不一齐忘却在里面
7. 示例:(1)学生认真学习报师恩 (2)期待每一位同学都能参加活动,尤其是平时比较孤单、自卑的同学也要绽放自己的美丽。 (3)妈妈,我想邀请晓华同学来家里和我一起学习微课,一方面,我们一起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一起讨论,另一方面,晓华的父母不在家,他一个人在家,没有人照顾他,您同意吗?
8.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9. (1)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2)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3)遂成枯落(最终,终于) (4)以负陛下(辜负) 10.(1)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
(2)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11.(1)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是八百株桑树,十五顷薄田。(2)诸葛亮在外做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3)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
12.D 13.示例:原句把“我以为”放在后面,构成倒装句,突出强调了“我”的武断和自以为是,为后文揭示真相埋下伏笔,比改句表达效果更好。 14.内容上:“我”妄下断语,冤枉了第三只猫,致使它含冤而死,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表现了“我”的愧疚和忏悔。“永不”表现了“我”决绝的态度。结构上:以永不养猫结尾,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5.不好。因为“看春”几乎不带有感彩,从而能客观地引领读者走进春天,春天美的感受由读者自己得出。若改为“赏春”,一个“赏”字就暗示了读者——春天很美,太直接,有先入为主的嫌疑。 16.“零碎的”与“讲排场的”构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乡下春天最有看头,从而引起下文到乡下看春天的叙述。 17.“汪洋”指的是无边无际的菜花地,句中的“掉进”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陶醉于菜花深处的情景,流露出对无边无际的菜花的喜爱之情。 18.无论卑微与否,细微的花草都认真地绿着,开着花,不辜负春天。言外之意是,人和这些花儿草儿一样,天生平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认真地活着,就是美丽的人生。 19.表达了作者对养蜂人的深深祝福之情。
20.参考例文:
梦想刷新着我的生活
梦想伴随着成长的脚步,在我心中慢慢建立起来。十年前,自己的想法还很稚嫩,幻想着有一天能与嫦娥共舞,和夸父赛跑,拜孙悟空为师,跟哪吒学艺……然而,有一天,看着电视上的一个阿姨,讲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微笑的脸庞流露出骄傲与自豪,这让我羡慕不已,此刻心中建立了一个新的梦想,我长大后要和她一样,当一名外交官。曾经稚嫩的想法仿佛就在瞬间,从脑海中消失。孰不知,它犹如种子一般,在心田扎根……
梦想伴随着成长的足迹,在我心中慢慢成熟起来。恍然间,四年过去了,那时已经上四年级的我,开始学习了一门新的学科—英语。它就是我一直向往的、期待的“梦”。它让我的生活更新颖、生动。想起来心中难免有些欢喜和激动,因为这是我实现梦想的第一步。每当闲暇时,我都会随手拿起英语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每当无聊时,我都会听听英语磁带,也算是锻炼听力的好方法。我喜欢和英语字母交朋友,更喜欢和它们一起玩耍,它们把我带入了英语的世界。孰不知,当年的那颗种子,早已在心田慢慢发芽……
梦想伴随着成长的步伐,在我心中慢慢坚信起来。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了。早已褪去了儿时的稚气,身高变高了,年级变高了,成熟了,懂事了,一切都在成长中改变,但唯一没变的是心中的那份梦想,“外交官”在我看来,依然是令我骄傲的职业。我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站在国际的舞台上,说着流利的英语,自豪地给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而我,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着。我坚信:付出总会有回报,总有一天,我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孰不知,当年的那个小芽现已变成小树,早已在心田慢慢成长……
“有梦就去追”不管它多么遥远,多么困难,只要相信自己就是奇迹。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我们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与其用泪水悔过今天,不如用汗水拼搏明天”把梦想当做目标,从现在起,带着梦想出,,带着梦想启航,带着梦想飞跃,让梦想找到属于它的归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