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做建筑模型
课时:1课时
课型:纸 工
年级:五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五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三单元《纸艺模型》单元的第二课。在上一课中已经教授了几种简单基本形体的制作方法,这几种基本型也是本课所需要的建筑模型的基础。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本课新授多边形的制作方法与在模型上进行切挖与添加,来完成建筑模型的制作。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制作模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概念,理解立体感的呈现对表达物体会比较容易些。
学情分析:
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对现代建筑很熟识,在日常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建筑。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学习过六面体的表现方法,但以六面体为主要造型的建筑,相对结构复杂一些,变化也较大,学生较难凭空想象制作成功。通过认识制作基本立体形,再切挖、添加装饰基本形,用纸材制作成漂亮的建筑模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帮助五年级学生建立起立体的概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物的不同造型特点,学会运用剪、刻、推、拉等纸工技能制作建筑模型。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分析、讨论过程中,发现楼房的基本造型与凹凸细节关系,学习运用纸材制作建筑模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纸工建筑作品新颖、独特的造型设计之美,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制作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基本形上运用剪、刻、推、拉等技法制作建筑模型。
难点:合理利用剪、刻、推、拉等技法表现造型新颖、简洁美观的建筑模型。
教学设计思路:
欣赏——观察——创作——展评
追求目标:
一、欣赏现代建筑,制作不同造型的建筑模型。
二、观察比较建筑模型的切挖与添加的特点。
三、观赏教师示范并自己动手制作。
四、展示与交流自己的作品。
教学策略:
欣赏尝试策略:通过欣赏,尝试制作不同造型的建筑模型。
观察比较策略: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建筑模型的切挖与添加。
两分钟预备铃
比一比 赛一赛
(3种大小不同的彩色卡纸)
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在2分钟内比一比谁能做出最多基本型。一组为一个整体展示。
【说明:通过两分钟预备铃的时间,及回顾复习了上一课时的旧知,又为本课要制作建筑模型打基础,节省了制作时间。给予学生的纸张大小不同,可以在这个环节就解决建筑高低错落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尝试:
1.欣赏一下:自己的模型建筑群。
2.欣赏多媒体中的现代建筑图片,感受建筑的简洁、新颖、美观。
3.学生交流:还能有什么造型。
4.教师引导学生,在基础形的上动动脑,变一变。
视频小结:如何变形爱心形与五角星形等。
【说明:通过欣赏现代城市建筑,让学生初步感受现代建筑造型的新颖、简洁,尝试“变一变”,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形状的立体造型的制作方法,体现学生自主性。】
二、观察与比较:
1. 观察:一幢建筑楼房,有几个简单的组成?这些基础造型有何变化?(师课件出示)
小结:建筑的切挖与添加。
2. 观察发现:可以切挖与添加哪些形状?
3.比较:与自己的立体造型作比较,你可以如何变形?
4.学生尝试设计。
用铅笔直接画一画(实线代表剪、虚线代表折)
5.教师课件出示不同的切挖效果。
小结:基本形体上进行切挖时以大块变化为主,也不要样式太多,否则会给人杂乱的感觉。
【说明: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建筑的切挖与添加的特点,自己动手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既构思了的自己的楼房建筑,再通过切挖效果的比较,解决了过多样式会给人杂乱感觉的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设计稿,帮助自己最终完成一个较好的建筑模型。】
三、示范与制作:
1.教师视频示范制作步骤。(剪、刻、推、拉)
2.多媒体回顾制作步骤。
3.作业内容:综合运用折、剪、刻、推、拉、贴等技法,制作一个建筑模型。
作业要求:在模型上进行适当的切挖和添加。
组合的建筑模型新颖有现代感,高低错落有变化。
4. 学生制作,多媒体播放同龄人作品。
【说明:通过视频示范,节省课堂时间,让学生在感性中理解建模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欣赏同龄人作品,开拓学生思路,引导学生大胆创作。】
四、展示与评论:
1.2—3人合作展示作品。(将作品展示到做好的背景板前)
2.请学生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社区”。
3.互相点评。
评价要求:大楼能站稳,折线光挺;
切挖与添加的运用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说明:通过合作的形式展示作品,使作品更完整、更丰富,也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相互点评交流,让学生们彼此间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尤其是被受到认可和激励的学生 今后对美术学习会更充满信心。】
五、拓展欣赏:
欣赏纸雕作品,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对制作纸艺作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