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捏塑人物
课时:1课时
课型:泥 塑
年级:五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五年级第一学期
--------------------------------------------------------------------
教材位置:《捏塑人物》是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第1课的学习内容(教材第3课)。
前后联系: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一定泥工技法,运用泥条、泥片对物体造型的把握和装饰能力的基础上的教学安排,二年级上学期《学摩尔来玩泥》是学生第一次使用彩泥来捏塑人物动态,学生能够捏塑出人物形体动态,《夸张的面具》《巧饰小瓶子》这两课让学生初步使用泥条,泥片,泥点装饰主体物。三年级下册《我们来玩泥》单元,学生掌握了用泥条,泥片来造型。四年级上学期《泥板塑人物》是学生对人物动态的更深层次的了解,明白关节点与人物动态表现的联系,四年级下学期《古代瑰宝》单元,学生熟练掌握了泥片包裹,压印装饰的方法。《熟悉的人物》单元学生系统性的了解了任务的基本比例知识。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将人物捏塑,对学生对人体结构比例的认识和把握要求较高,本节课的有效落实也为本单元的人物玩偶的内容艺术造型的审美与表现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泥塑学习已经有了学习经验,能够熟练地运用,团、揉、捏、压、印、刻等各种泥工技法,但是还是第一次接触将人物分解捏塑并进行组装的办法来制作泥塑人物。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物写生,人物形体动态捏塑,对人体基本结构与比例有着初步的了解,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泥捏造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体大致的基本结构,知道民间泥塑人物的造型特点,初步运用整体与分解捏塑的方法塑造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运用超轻彩泥捏塑的过程中,观察不同人物的特征,学习捏塑人物分解与组合制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民间彩塑作品,感受民间泥塑人物造型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物的整体把握与分解捏塑
教学难点——人物局部的组合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这节课学生利用彩泥制作民间人物造型,介绍天津“泥人张”泥塑作品导入整节课,紧接着欣赏泥人张泥塑作品,展开整节课的教学,教师现场示范制作人物局部,再利用牙签把这些人物的局部组合起来,学生可以直白的观看老师的制作过程,学习老师的制作技巧,这样既解决了重点也解决了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认识与欣赏
1.出示民间泥人作品和图片。
教师提问1:你们都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吗?(泥巴)
2.今天我们来看看泥巴的艺术。
欣赏泥人张的作品,了解泥人张。
小结:造型准确入微,想象逼真传神。
3.引出课题:《捏塑人物》
因为泥塑作品完成后需要时间加热至定型为止,所以我们使用超清彩泥,作品干后自然定型,无需加热。
教师提问2:从单个泥人来看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民间泥人造型简练、色彩鲜艳的特点。
教师提问3:从组合作品来看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体育运动、表演、劳动、生活等各种主题)风格各异,题材广泛。
二、分析与感受
1.课件出示单人图片
提问4:这些捏塑人物刻画了哪些细节?
讨论归纳:人物的动态特征和服饰装饰对表现人物形象很重要。
2.欣赏情境作品图片
提问5:组合作品是如何表现不同的主题场景的么?
讨论归纳:合理的动态与服装,合理的道具反映生活中的不同场景。
三、构思与创作
1.教师示范制作步骤:
1)在设计人物形象时,抓住人物动态特征。
(请同学演一演,摆造型。)小结:人物的动态主要通过四肢的变化来表现。
2)包裹服饰,服饰要体现人物的身份与年龄特征。
3)装饰细部。(发饰和脸部刻画可以最后完成)
4)可以做个底座,也可以把脚掌做的夸大点 帮助站立。
2.学生作业:分小组确定创作主题,每人分头制作一个泥人,组合完成。
3.作业要求:
把握人物各部分的比例;表现人物的动态。
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细节的刻画与处理。
人物之间的合理组合与场景布置。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
2.交流自己的创作感受,评价同伴作品的优点。
作业评价内容:
①人物动态的捏塑表现。
②细节的刻画。
③服饰、道具等能体现人物形象的特征。
3.拓展:民间彩塑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