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日本 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0-04 06: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拜占庭帝国
法制建设
文明传承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
《法理概要》
《新法典》
《法学汇纂》
欧洲民法的基础
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发展历程
兴起—黄金时代—衰落—灭亡(1453年)
兼收并蓄
前课回顾
第11课 古代日本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第11课古代日本
一、6世纪前的日本
1.日本的地理位置:
东亚的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的地理环境:
①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②国土狭小,资源匮乏;
③四面环海且多火山地震。
一、6世纪前的日本
3.发展历程:
①兴起:
材料一:《汉书 地理志》记载:“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材料二:《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材料三:《三国志 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记载,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根据材料文献的记载,说明什么问题?
《汉委奴国王金印》
根据文献记载,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汉朝时与中国已有交往,与中国有“通使”关系。
②基本统一:
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贵族
私有领地
部民
奴隶
私有民
生活其中
地位近似奴隶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4.大和政权的统治方式:
②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部民制是大和政权的经济基础
一、6世纪前的日本
二、大化改新
材料一:7世纪时,日本依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世界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世界上下五千年》
1.原因:
①内因: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和国统治出现危机。
②外因:受中国隋唐文化的影响,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根本原因
2.时间:
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3.改革者:
646年
乙巳之变
孝德天皇
二、大化改新
3.内容:
政治
经济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吏管理
①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
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抑制了土地兼并,减少了剥削,使得底层的劳动人民生活有了保障。
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仅充实了国库,也提升了政府的综合实力
传统服饰
建筑风格
日本参照中国文字、货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与货币。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唐装
日本和服
知识拓展:唐朝文化还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化改新前 大化改新后
政治
经济
皇权旁落,豪强贵族权倾朝野。
贵族之间征战不休。
天皇制中央集权
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者
土地收归国有,统一征收赋税,发展迅速。
二、大化改新
4.意义: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以史为鉴:日本经过大化改新从奴隶社会迅速崛起为封建制强国,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现如今我们面对日本文化(日漫)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应该持何种态度,又该如何做?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态度:正视其他民族优秀文化,
行动:取其精华,学其所长,为我所用
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日本社会又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贵族、豪门、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为保护庄园,出现武士和武士集团
三、幕府统治
(一)庄园
1.原因:
土地私有和土地兼并盛行,封建庄园形成
2.特权:
大庄园享有“不输不入”的特权,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吏进入庄园,干涉庄园事务。
三、幕府统治
(二)武士和武士集团
1.目的:
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
2.性质:
武士集团是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
3.集团代表:
源氏武士集团、平氏武士集团
源氏
平氏
击败
幕府
幕府本指将领的军帐,但在日本的特殊状况下,演变成曾一度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机构。常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来进行对国家统治,其最高权力者为征夷大将军,亦称幕府将军。
三、幕府统治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1.时间:
12世纪晚期
2.人物:
源氏首领源赖朝(“征夷大将军”)
3.地点:
镰仓
4.幕府与天皇的关系:
①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②幕府首领“征夷大将军”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
在日本历史上,幕府统治共历三朝
1192年-1333年为源赖朝的镰仓幕府时期;
1336年-1573年,为足利尊氏开始的室町幕府统治时代;
1603年-1868年,为德川家康开始的江户幕府时代。
③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实质:封建军事独裁统治
三、幕府统治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5.武士效忠的对象:
“当生与死逼迫你选择时,唯干脆利落地选择死。”
“我讨厌考虑那些所谓的是非、正邪。不顾一切的尽心侍奉,无论什么事情都首先考虑主君就可以了。”
——山本常朝《叶隐》
思考: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武士道的实质是什么?
6.武士道的实质:
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国家。
以最大的勇敢和牺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实奴仆。
武士道精神,既培养了日本民族大无畏、勇敢坚毅,奋不顾身的精神,也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30年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摘编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知识拓展: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古代
日本
统一:5世纪初 , 大和统一日本
大化改新
背景
时间
内容:政治上、经济上
意义
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集团的形成
幕府统治的建立
武士道
人物
(社会性质变化)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
从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秩序的确立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