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周集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周集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10-30 14:5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化学试题(理科)
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P 31 Cl 35.5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 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 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C6H12O6(葡萄糖aq)+6O2 6CO2+6H2O
B.CH3COOH+KOH = CH3COOK+H2O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破坏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大于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能是二次能源 B. 电能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D. 水煤气是可再生能源
4.已知:H2(g)+F2(g) === 2HF(g) △H=-270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2mo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的氢气和1mol的氟气放出270kJ热量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 + OH—(aq) = H2O(液) ,△H= –57.3kJ/mol,向1L0.5mol/L的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H2SO4、稀硝酸,则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 B.△H1<△H3<△H2
C.△H2>△H1>△H3 D.△H1>△H3>△H2
6.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在5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
A. (O2) = 0.01mol·(L·s) –1 B. (NO) = 0.008mol·(L·s) –1
C. (H2O) = 0.006mol·(L·s) –1 D. (NH3) = 0.002mol·(L·s) –1
7.设C + CO2 2CO;△H>0,反应速率为v1,N2 + 3H2 2NH3;△H<0,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8.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 O2(g) SO3(g) △H = ―98.32kJ/mol,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A.=196.64KJ B.=196.64kJ/mol
C.<196.64kJ D.>196.64kJ
9.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C.由H2、I2(g)、HI(g)气体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D.黄绿色的氯水光照后颜色变浅
10.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浓度一定减小
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
二、双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选1个且正确得2分,有错即0分)
11.100 mL 3 mol·L-1 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
A.硝酸钠溶液 B.硫酸钾溶液
C.碳酸钠溶液 D.水
12.如下图所示,△H1=-393.5 kJ mol-1,△H2=-395.4 kJ 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 C(s、石墨)== C(s、金刚石) △H= +1.9 kJ mol-1
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石墨的稳定性强于金刚石
D.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13.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气)+3B(气) 2C(气),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C.A、B、C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14.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缩小容器体积
三、简答题(共54分)
15.(13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 +O2 (g) == CO2(g) △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 +H2O(g) == CO(g)+H2(g) △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2CO(g)+O2 (g) == 2CO2(g) △H3<0 ③
2H2(g)+O2 (g) == 2H2O(g) △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放出的热量 (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途径II放出的热量,原因是 。
(2)△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 。
(3)12g 炭粉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110.35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4)煤炭作为燃料采用途径II的优点有 。
16.(13分)某研究小组将V1 mL 1.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 ℃,判断的依据是 。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 : 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 mol/L。
(3)若通过实验测定及有关计算知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17.(14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很多,某校化学小组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实验药品:铜、铁、镁、0.5mol/LH2SO4、2mol/LH2SO4、18.4mol/LH2SO4
甲同学研究的实验报告如下表: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
①分别取等体积的2mol/L的硫酸于试管中② 反应速率镁>铁,铜不反应 金属的性质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
(1)甲同学表中实验步骤②为 。
(2)甲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要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还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 。
乙同学为了更精确的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乙同学在实验中应该测定的数据是 。
(4)乙同学完成该实验应选用的实验药品 。该实验中不选用某浓度的硫酸,理由是 。
18.(14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
CO2(g) + H2(g) CO(g) + H2O(g)
假设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 700 800 850 1000 1200
K 2.6 1.7 1.0 0.9 0.6
(1)该反应的正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2)能判断该反应是否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 = v(H2O)逆 D.c(CO2) = c(CO) 
(3)在850℃时,可逆反应:CO2(g) + H2(g) CO(g) + H2O(g),在该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下:
时间/min CO2 (mol/L) H2 (mol/L) CO (mol/L) H2 O ( mol/L)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1 c2 c3 c3
4 c1 c2 c3 c3
计算: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的平衡浓度c3和CO2 (g)的转化率,要求写出简单的计
算过程(c3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数)。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化学答题卷(理科)
一、二选择题答题表(注意:答于其他地方无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三、简答题(共54分)
15.(13分)
(1) ,原因是

(2) 。
(3) 。
(4)

16.(13分)
(1) ,

(2)V1/V2= : , mol/L。
(3) 。
17.(14分)
(1) 。
(2) ;

(3) 。
(4) ;

18.(14分)
(1)    。
(2) 。
(3)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二化学答案(理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D B C D D A C C A BD AC AC CD
15.(13分)
(1)等于(2分)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如果一个化学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2分)
 (2)△H1=△H2+(△H3+△H4)(3分)
(3)C(s) +O2 (g) == CO(g) △H= —110.35 kJ·mol-1(3分)
(4)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放热多;污染小等。(答出2点,合理即可)(3分)
16.(13分)
(1)低于(2分);从图型起点可知:5mL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 ℃,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2分)
(2)3:2(3分); 1.5mol/L(3分)。
(3)H+(aq) + OH-(aq)=H2O (aq) △H = —100 Q / 3 kJ·mol-1(3分)
或HCl(aq) + NaOH(aq)=NaCl(aq)+H2O (l) △H = —100 Q /3 kJ·mol-1
17.(14分)
(1)分别投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铜、铁、镁(2分)
(2)研究金属本身的性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2分) 温度相同(2分)
(3)一定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或产生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的时间)(3分)
(4)镁(或铁)和0.5mol/LH2SO4、2mol/LH2SO4(3分) 常温下,镁与18.4mol/LH2SO4反应产生SO2,使对比实验的反应原理不同。18.4mol/LH2SO4使铁钝化(2分)
18.(14分)
(1)放热;(3分)
(2)B、C; (3分,若只选一个对的得2分,全对得3分)
(3)设3min—4min达到平衡时CO、H2 O的平衡浓度为c3,
CO2(g) + H2(g) CO(g) + H2O(g)
C始(mol/L) 0.200 0.300 0 0
C转(mol/L) C3 C3 C3 C3 (2分)
C平(mol/L) 0.200- C3 0.300- C3 C3 C3 (2分)
根据: K= c3·c3/(0.200-c3)·(0.300-c3)= 1 (2分)
c3=0.120mol/L (2分)
CO2 的转化率=0.120mol/L÷0.200 mol/L=60﹪(2分)

催化剂
高温
o
a
b
X的转化率
时间
学号后四位数)_____________ 班别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 密 ………… 封 ………… 线 ………… 内 ………… 不 ………… 准 ………… 答 ………… 题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