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技+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物描写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精讲课堂 课件(共8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技+淡妆浓抹总相宜——人物描写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精讲课堂 课件(共8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16:35: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2张PPT)
中考写作36技系列课件
中考写作36技
15淡妆浓抹总相宜
人物描写技巧
目录
要义解说

经典解读

策略解密

真题解析

要义解说
人物描写方法一般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或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也称为肖像描写,含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简单记忆为“外语动心”;侧面描写(或间接描写):包括别人的描述、评价,次要人物的衬托、对比,环境烘托,情节推动等。同时在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中都可能存在细节描写。
  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进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经典解读
◎鲁迅《藤野先生》: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子,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作者抓住了“清国留学生”的“大辫子”这一外貌特征,把一群胸无救国之志、生活糜烂庸俗的“清国留学生”描绘得入木三分。“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是比喻,“实在标致极了”是反语,表现了对他们腐朽生活的极其厌恶和辛辣讽刺。
经典解读
◎鲁迅《孔乙己》中多次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如插叙孔乙己“读过书”的经历,笔触由现实伸向历史;通过他人之口间接写被丁举人打折腿的遭遇,笔触由酒店伸向店外;多次写掌柜说“孔乙已还欠十九个钱呢”,笔触由性格伸向命运。反映了孔乙己是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的牺牲品,尖锐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冷漠无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本质与罪恶。
策略解密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策略解密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
  ①外貌描写。通过对身体、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等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②语言描写。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可以表现人物身份、职业、地位、经历等,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策略解密
③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性、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能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揭露人物的内在隐秘世界,以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能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可以通过动作暗示、景物烘托等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策略解密
二、人物描写的方法:
  1.以形传神写外貌
  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仔细观察,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人物的形象才能准确地描写出来。
①工笔细描法。就是注重人物细部的详细刻画和细致描写,是国画方法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借用,也是人们在刻画人物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就采用了这种工笔细描的方法,请看其中一段文字:
策略解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策略解密
这段对中年闰土肖像描写的文字,就是工笔细描。它既写了闰士的整体“身材”,又写了五官细部,而又以后者为主,从脸色到脸皱,从眼睛,到眼睛周围;既写了上端头部“破毡帽”,又写了中端身部“极薄的棉衣”;既写了手里的物件,又写了两手着实"像是松树皮了”;既写了静态,整体形象犹如一个“木偶人“”,又写了动态,“浑身瑟索着”,而又以静态为主;既有现实闰土的精雕细刻,又有他过去外貌的顺带点墨,而又以前者为主,这样,我们看到的中年闰土,就是一个有头脸、有衣装、有细部、有全部的完整形象。
策略解密
运用这种方法,一是要遵从一定的顺序。根据写作需要和人物特点,按照作者或文中线索人物的观察顺序进行有条不紊的描写;二是要有重点。不能从头到脚,不分主次地全面描述,要根据人物思想性格和外在特点,抓住主要本质特征进行重点描写。
工笔细描法的具体实施,往往从人物的整体面貌上用墨,既写面部,又及全身,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策略解密
②粗笔勾勒法。所谓粗笔勾勒,原是一种绘画手法,近于速写,用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采用简单线条,粗略地把人物的主要特点,迅速地几笔描写出来,给人以粗线条、大轮廓、总特征的印象。这种方法的特点,正好与“工笔细描法”相对,用语简略,运墨便利,几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如果是反面人物,又近于漫画,常用夸张手法。如鲁迅《孔乙己》中:
策略解密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寥寥几笔,简要勾勒孔乙己的外貌,句句都有言外之意,处处透露人物的遭遇和性格特征。“青白脸色”,这说明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时常夹些伤痕”是为下文“偶然偷点东西,结果被殴打”埋下伏笔。“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说明他穷酸潦倒,命运悲惨。
策略解密
③特征显示法。所谓特征显示法,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时,抓住所写的人物区别于其他人物特点的征象、标志,进行具体刻画,让其显示出来,以突出这个人物的这个特征,以至一提到某个特征,就会使人想到某个人物,是人物外貌描写最有效、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种技巧。
策略解密
如鲁迅《故乡》中对杨二嫂形象的刻画: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寥寥几笔,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
策略解密
④逐步显现法。所谓逐步显现,就是通过作者或文中人物(多为“我”)的观察,来表现所写人物的外貌特征。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写者由远而近地向观察者走来,二是观察者由远而近地向被写者走去。而又以后者为多,因为观察者是主体,被写者是客体。通过距离远近的不同,来描写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人物略有差异的外貌,能充分表现出这个人物丰富的形象特征。逐步显现法的鲜明特点,一是运用的文字频率至少在两次以上,二是描写的外貌要呈现定的梯度,这个梯度要与观察者由远而近的距离移动同步发展,犹如推摄镜头,最后是特写形象。
策略解密
如《一面》对鲁迅的三次肖像描写,一次比一次清晰,一次比一次深刻,一唱三叹,反复强调,尽情展示纵情抒怀,使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由远而近,越来越鲜明清晰,越来越完整高大地嘉立在我们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防止简单重复,先写的要概括些,粗线条勾勒,宏观展示,用墨应简略;后写的要具体些细致些,微观描摹,用语应详尽。二是几次所写的外貌要有所区别,先少后多,逐渐增加,重点特征每次都要写到,以加深人们的印象。
策略解密
⑤虚实结合法。就是在描写人物的外貌中,既有写实内容,又有虚的配合。写实,就是描写人物的现实外在特点,客观性比较强;写虚,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来表现人物并不存在或联想中的外貌,主观性明显。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虚实并呈,密切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
策略解密
如《背影》中对父亲的“背影”的描写就运用了这种技巧。文章先实写,在车站上亲眼看见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背影”,写得很具体。然后结尾写到:“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里只有一句话,通过读信,激发情感,热泪盈眶,联想外貌,再现形象,将远距离的人物拉至近前,既表达了作者急切盼望再见父亲一面的思念之情,又强调了父亲外貌的个性特征,突出了人物形象。
策略解密
⑥着色点染法。所谓着色点染,就是将不同的色彩涂抹于所写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就是通过写色词语来表现人物的鲜明特征。着色的主要依据,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鲁迅笔下的“闰土”“孔乙已”,都是下层人物,但着色就有区别,闰土终日劳动,因而脸色“灰黄”,孔乙已好逸恶劳,所以脸色“青白”,这就是他们的性格不同决定的。
策略解密
着色点染法的运用,要注意两点:一是讲究“点染”,与画龙点睛一般,几笔见神采,不可随意涂抹,搞得人物是”万紫千红“:二是讲究色调与人物整体外貌的和谐性,如潘虎,眉毛“粗”,眼睛”大“,再配色“黑里透红”,就很吻合。
策略解密
⑦夸张渲染法。就是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对人物外貌进行夸大的描写,以达到渲率的目的,增强艺术效果。其显著特点是感彩鲜明,褒贬态度清楚,要么从正面涉笔,激情赞美;要么从反面入手,无情嘲讽。如《盘古开天辟地》中对盘古的外貌描写:
策略解密
  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士,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
这段文字,抓住盘古外貌“变”的特点,想象丰富奇特,渲染色彩很浓,突出了盘古的伟大力量和他“开天辟地”的巨大神力,进而歌颂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给读者以不尽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夸张渲染取得了最佳效果。
策略解密
⑧对比突现法。所谓对比突现法,就是通过某个人物今昔外貌的词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人物彼此外貌差异的对比,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和命运的发展,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的方法。如《故乡》这篇小说,就写了闰士两个阶段的外貌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策略解密
  第一次:“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他“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第二次:“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两次外貌描写,都写到脸部,头部和手部,对比的内容也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通过闰土今昔脸色的不同,所戴帽子的差别以及手部特点和手中物件的各异,展示了闰土命运的巨大变化,突出了中年闰土的悲惨情景。
策略解密
  外貌描写应注意的几点要求:
一是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是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三是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定心理;
四是外貌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动态变化。
策略解密
  2.言为心声显精神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语言描写的方法主要有:
策略解密
  ①以白描写语言。白描本是绘画技法之一,指全部用线条勾勒,不着色彩,单纯明快。用在文学创作上,鲁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即用极其简练的笔触,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虽不着笔墨,却能穷形尽相。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他拨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这里,简短的两句话道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的确是在犯下命案后“急急”出逃的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策略解密
  ②以个性写语言。“说一人,肖一人,勿使雷同”(李渔),写什么样的人,就让他说什么话,使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并通过人物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出身、年龄、身份、职业、地位、教养、经历、思想、感情、品质、作风和性格等特点。如《孔乙己》: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孔乙己那半文半白的、教人半懂不懂的语言就是他的个性化语言,说明他深受封建教育毒害,十分迂腐,表现了他卖弄学问,滑稽可笑的个性。
策略解密
  ③以独白写语言。独白,指的是一个人独自说话。独白大体分两类,即一个人的内心独白和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讲话。前者指人物心灵中自我对话的过程,采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能使人物酣畅淋漓地倾吐肺腑之言。后者相对泛说,有时似乎是对某人说话,但听话的某人并不出现。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策略解密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这句话写出了父亲渴望发了财后的于勒归来改变他们拮据生活的强烈愿望。其中的“竟”和“多么”写出了人物的焦灼心理。
策略解密
  ④以对话写语言。人的语言是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不可随心所欲地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而要认真地以对话描写人物语言,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如吴敬梓《范进中举》:
  
策略解密
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的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说罢,哈哈大笑。
  几句话,就表现出胡屠户胆小而又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策略解密
  在对话描写中,有三种引用的形式,不可总是“某某说”、“某某说”地一说到底。下边举个例子,一并注意标点的变化。
①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②“这可不行。”小战士批评似地说,“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就晒爆皮了。”
③“这可不行,这样毒的太阳,你光着膀子一会儿就晒爆皮了。”小战士批评似地说。
此外,还有辅以说话人的语调、动作、神态、态度等进行对话描写,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策略解密
  3.举手投足见性情
  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倘若没有类似“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黯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可见,动作描写与外貌、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策略解密
  ①连贯动作写人物。《水浒传》中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武松打虎”: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一半在手里。……
  这里写虎亦即写人,虎越厉害,越显武松勇猛。打折哨棒直叫人惊出汗来,直到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才叫人松下一口气来,看见武松的勇猛无比。
策略解密
  ②运用对比写人物。鲁迅先生的《药》用对比描写的方法把刽子手和华老栓的动作摹写得生动、亲切,让人一见难忘: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地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两相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华老栓胆怯、麻木、和善的神态,康大叔凶顽横暴、贪婪的嘴脸。
策略解密
  ③特写镜头写人物。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之特定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如海明威《老人与海》:
  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策略解密
  ④运用修辞写人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可谓写得有声有色,却只写了三拳:
  第一拳从味觉方面设喻:“似开了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第二拳从视觉方面设喻:“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绛的,都绽将出来。”
  第三拳从听觉方面设喻:“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三个比喻贴切、生动,鲁达的力大勇猛和嫉恶如仇淋漓写出。
策略解密
  ⑤矛盾冲突写人物。老舍先生说:“说一个人勇敢,须在放炸弹时试试他。”写武松勇猛无比,就得让他过景阳岗,遇上猛虎。否则,写他如何遇上一只恶狼,也难写武松神威。何九叔处于西门庆和武松两大力量的夹缝间,谁也不敢得罪,所以他给武大验尸时:“大叫一声,望后便倒,口里喷出血来。”他胆小、事故、机智、善变,关键时刻他不惜忍痛咬舌来装病避祸,其性格在这场尖锐的斗争中展露无遗。
策略解密
  4.洞幽烛微绘心理
  作文中运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能更好地展现人物思想变化发展的过程,把情感真挚地表达出来。心理描写一般用内心独白、心理剖析、梦境呈现等方法,直接展现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部分,还可运用间接心理描写方法,即通过描写环境、景物、氛围等透露人物的特定心境,或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的描写,让读者揣摩到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策略解密
  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直接刻画式。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朱自清《背影》:
策略解密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这一段心理描写,很好地表达了当时由于不能理解父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却“暗笑他的迂”的心理,与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才真正懂得了父亲的爱形成鲜明对比。
策略解密
  ②内心独白式。内心独白,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不同的话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如安徒生《皇帝的新装》中写到皇帝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时,他的内心活动就是通过内心独白表现出来的:
策略解密
  我什么也没看见!这可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怕的事情。
  这段独白,既写出了皇帝的恐惧,又写出了他的骄横,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愚蠢、卑鄙、虚伪的本质。
策略解密
  ③梦境幻觉式。梦境、幻觉描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描写。通过对人在梦境、幻觉中产生的感觉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某种心境、意念,曲折地反映客观现实,以增强艺术效果。如丹麦作家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借助一系列生动的幻觉描写,展露了小女孩在饥寒交迫、濒临绝境之际对温饱、光明、幸福的渴求,揭露了社会的冷酷、黑暗和罪恶。
策略解密
  ④行动表现式。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下面文字: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这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韩麦尔先生内心难以言状的悲痛和愤懑,通过他痛苦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刻画,使爱国主义的激情在读者心中产生了共鸣。
策略解密
  ⑤环境衬托式。“一切景话皆情语”,一个人在不同的心情时看相同的景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为人对使自己心灵产生感应的事物特别敏感,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景物,并伴随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紧张的状态下,人会焦虑、烦躁等等,因而对声音、光线会产生与平时不同的感受。把这些经过眼睛选择过的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在《社戏》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的:
策略解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也许是渔火。
  作者充分调动了人的嗅觉、触觉、视觉多种感官,写出了月色之下的美景和感受,同时表达了“我”去看社戏的愉悦之情。
策略解密
  5.见微知著传神韵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而令我们过目不忘。例如朱自清父亲过铁道买橘子、孔乙己穿长衫站着喝酒、范进中举后欢喜得发了疯、警官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军大衣”……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生活的意义和魅力。
策略解密
  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①摄取细小动作。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不是克制或是做作出来的话,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的。如《我的老师》中蔡老师“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的细小动作,极富情趣地表现了蔡老师假怒实热的品性。鲁迅小说中如杨二嫂顺手拿走灰中的盘子及手套之类东西的动作,阿Q画圆圈的动作,孔乙己用手罩盘子让人过目难忘的细节,更是比比皆是。
策略解密
  ②抓住细微痕迹。相同的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分别来。如《鞠躬尽瘁》中写焦裕禄克服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就有一个相当典型而传神的细节,他办公的藤椅右边的扶手上被顶穿了一个洞(肝痛时用外物给顶住)。
策略解密
  ③勾勒细小景物。捷克斯洛伐克作家伏契克《二六七号牢房》中“我”被打得脓血淋淳动弹不得时,“老爸爸”利用放风的时机采来了一小朵雏菊和一根青草,又使“我”看到了生命和希望。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泼留希金桌子上墨水瓶干透了,酒杯里浮着三个苍蝇。可谓景物细小,却正是这细小的情节生动显现着主人公的僵化了的灵魂。
策略解密
  ④描摹个性神态。如《一面》中写鲁迅先生的“隶体‘一’字似的胡须”的肖像描写;朱自清《背影》中父亲越过铁道翻爬月台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身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等,都是相当成功的细节画人的方法。鲁迅《祝福》写沦为乞丐而不忘魂灵有无的祥林嫂的神态细节:“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可以说是“画眼睛”的绝妙之笔。
策略解密
  ⑤捕捉语言细节。我们仍以《祝福》为例,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一段话:“‘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来,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个细节,把一个失去惟一所爱的孩子阿毛后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鲜明地凸现在我们面前。
策略解密
  6.正侧结合添魅力
  人物刻画的方法多种多样 ,正面直接描写的方法往往不能极尽其妙或者太显露,而侧面描写恰能起到正面直接描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描写他人的形象或别人的评价来表现主要人物;通过描写周围的环境、场面来烘托主要人物。如鲁迅《藤野先生》中通过留级学生讲述藤野先生的掌故,从侧面表现藤野先生不修边幅、生活简朴的特点,与他教学时的一丝不苟形成对比,有欲扬先抑的效果。
策略解密
  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在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侯在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换句话说,写“我”的行为恰恰是为了衬托母亲勤劳的品质。
策略解密
  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如鲁迅《孔乙己》中: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写孔乙己最后一次来酒店时的自然环境,仅仅二十个字左右就交代了时令、天气的变化,衬托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预示了孔乙已的不幸结局。
  
策略解密
  当然,要写好人物,大多会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描写方法。你如果能让读者对你笔下的人物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经其事的感觉的话,就证明你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相当成功了。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积累人生的底蕴,在认真观察生活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驾驭各种技巧,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来。
真题解析
写作导引
范文展示
名师点评
真题解析
◆2021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作文题◆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装点着我们的世界,也装点着我们的人生。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种色彩曾讲述你人生的故事,哪一种色彩曾带给你感动与启迪,哪一种色彩又给予你前行的力量?
请以“那一抹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任选一种颜色(可在所选颜色前添加适当修饰语)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那一抹_____”,要求选一种颜色填在横线上进行补题。
何为色彩?它的第一层含义应该是各种事物的颜色,既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等有彩色,也包括白、黑、灰等无彩色。它的第二层含义指向人的精神、品质、性格等层面,比如一个人的热情、善良、坚强、乐观,往往会在别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显然也是一种“色彩”。
写作导引
本文题应有以下几个写作方向:
方向一:写景。选取一片难忘的风景,去描写它的色彩,呈现它的诗意,赞美它的品性。
方向二:写人。选取一个或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讲述其故事,塑造其形象,凸现其性格,最后经过“虚化”,点明“色彩”,呼应文题。
方向三:人景融合,将自然界中的色彩与人的精神、品质等层面的“色彩”糅合在一起,相互映衬,完美结合。
方向四:从文艺作品中取材。古今中外,诗文影画中令人过目不忘、镌刻心中的“色彩”很多,从中撷取一抹入文,完全可以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来。
范文展示
那一抹橘黄
打开记忆的闸门,夕阳下,一抹耀眼的橘黄浮现在我眼前。
  那是深秋的一天,我和小米去军山游玩。只听“扑通”一声,小米的手表掉入了水中。望着漾起涟漪的水面,我俩傻眼了。这可怎么办?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
  妈妈们闻声赶来,找来木棍,在水中四处打捞,但除了水草,丝毫不见手表的踪影。正当我们束手无策时,一抹橘黄出现在我们眼前:一位六十多岁的爷爷,个子不高,穿着一件橘黄色马甲,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黝黑,一双粗糙有力的大手正推着一辆环卫车,车上放着一个捞水草的网兜。
范文展示
“爷爷,您可以把网兜借给我们用一下吗?”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可以,你们做什么用?”爷爷疑惑地望着我们。“不好意思,大爷,孩子们调皮,把手表掉到水里了。但手表是防水的,捞上来还能用。”妈妈解释道。“好,我来帮你们捞!”爷爷说道。我们听后心生感激。
范文展示
于是,小米朝水中央的石头旁指了指:“好像就在那边。”爷爷抓着网柄,小心地把网兜向水下伸去,到河底之后,再慢慢地把网兜往上提。爷爷重复着这样的动作,把石头四周捞了个遍,还是一无所获。爷爷又扩大了搜索范围,脸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我们紧盯着那个网兜,盼望着奇迹发生。可每次网兜提上来的,除了水草就是小石子。
范文展示
“这样下去不行,我下水去捞吧!”爷爷有些着急。
“这怎么行?天冷,实在不行就算了。”小米妈妈十分过意不去。“没关系,只要能为游客排忧解难,我就高兴。”爷爷说着脱下长裤和鞋袜,放在岸边。一阵秋风吹来,爷爷打了个哆嗦,但依然毫不犹豫地下了水。河水冰凉,没过了他的大腿。他慢慢地移动着双脚,触碰着河底的每一个地方,一旦有什么东西,就弯腰摸索,可每次摸到的都是石头。
范文展示
夕阳西沉,晚霞的余晖把爷爷的背影染成了美丽的橘黄色。就在我们快要放弃的时候,爷爷的手再次提起。这时,一个绿色的东西被提出了水面。“是小米的手表!”我禁不住大喊。爷爷紧紧地抓住那块手表,如获至宝,向我们挥手示意,那满是皱纹的脸笑得那样灿烂,像个孩子一样。
望着那抹远去的橘黄,我感慨万千……
名师点评
文章记叙了一位身穿橘黄色马甲的环卫爷爷热心为游客打捞手表一事,通过对其外貌、动作、语言等的细致刻画,使一个乐于助人的环卫老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文中多次提及“一抹橘黄”,既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又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真题解析
◆2022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作文题◆
按要求作文
大笑,微笑,会心地笑,破涕为笑……人类的笑千姿百态。笑是开在心底里的花,从一个容颜飞向千百个容颜,用一颗心温暖千万人心。笑可以扫除阴霾,驱除不快,弥合分歧……笑是幸福人生的通行证!
请以“笑的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②不得套做,不得抄袭;
③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
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⑤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写作导引
1.审题立意。题目有两个关键词:笑、种子。“笑”指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它表示一种积极的心态。根据材料“笑是开在心底里的花,从一个容颜飞向千百个容颜,用一颗心温暖千万人心。笑可以扫除阴霾,驱除不快,弥合分歧……笑是幸福人生的通行证”可知,“笑”对人来说有着重要意义,这就是“笑”的原因。“种子”,可以称之为“种子”的内容很多,可以是物质的,如书;也可以是精神的,如梦想、理想、愿望、善念、爱心、自信、勇敢等。题目里的“种子”,更多的指向学生心理层面,它可以指学生内心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和期许;也可以指对他人的一个承诺,对未来生活的一个愿景;还可以指学生希望凭借这个来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引导自己去面对生活,迎接未来。
写作导引
本文应强调“笑”对自己以及对他人的意义。如你困难时,一个微笑让你感到鼓舞,从而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如你寒冷时,一个微笑,让你感受到温暖,从而增强了抵御寒冷的能量;如你尴尬时,一个微笑,让你化解困境,表现出阳光自信;如你寂寞孤独时,一个微笑让你感到温馨和友好,从而开朗乐群等。
写作导引
2.选材。可以描绘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微笑,也可以描写生活中的一个快乐场面,还可以描述自己如何微笑着战胜挫折、团难,从而走向成功的。其核心是记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特有经历和独特感受。我们还可以给微笑一个比喻义,引申为“自信”“乐观”等含义,比如,写一朵生长在恶省环境中的小花,尽管周围的各种花儿都已经开放,对它百般嘲讽,但是小花总是微笑着对待,最后经过努力,名不见经传的小花也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最后点明主题:我们要播下笑的种子。这样,选材的角度虽小,但以小见大,能更好地表现主题。
写作导引
3.文体。文体不限,如写成记叙文,应在明确立意的基础上,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表现微笑的力量。如微笑的力量是遇到困难时,能使我振作,乐观地面对生活。应具体写出何时何地遇到什么困难,在你最无助时,什么人给了你一个微笑,让你战胜了困难,走出了困境,并由此产生了什么富有哲理的思考。如写成议论文,应对微笑的意义进行深入思考,进而重点阐述其意义,号召人们要播下笑的种子。应选取典型事例和经典论断从事实和道理两个角度充分而全面的论证。
范文展示
笑的种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溢着微笑。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也会存有难忘的微笑:护士小姐亲切的微笑,亲戚朋友甜蜜的微笑,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微笑鼓舞人奋进,微笑激励人振作,微笑给人以力量。
  那是一个春天的傍晚,我一个人在大街上游荡。由于月考失利,挨了爸爸的一顿训斥,恰巧又和好朋友闹了点别扭,我的心情糟糕透了,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唉,怎么倒霉的事全让我遇上了!”我狠狠地踢着一块石子,发泄心中的怨气。
范文展示
   随着滚动的石子,我看见一个坐在轮椅上的白衣小姑娘,她正吃力地转动着车轮过马路。或许是出于同情弱者的本能吧,我赶紧跑过去帮她推动轮椅。“谢谢姐姐,谢谢姐姐!”她一边连声谢我,一边继续用力转动车轮。我偷偷看了她一眼,心,一下子缩紧了——那洁白的裙下,只有一条腿!看她的模样,不过十岁的年纪。唉,真够惨的,她可比我有更多的理由灰心丧气啊。可是,当我注视她的脸庞时,不由得呆住了,这是一张稚气、温和的脸,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那么富有朝气,让我怎么也读不出悲伤——她正在向我微笑!那是幸福而甜蜜的微笑!
范文展示
我不禁疑惑地问道:“你的腿……”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谁知她竟毫不介意,异常平静地说:“一次意外……这世上还是好心人多。这不,今天又碰上你了。好了,我到家了,谢谢姐姐,再见!”她微笑着向我挥挥手,转动轮椅继续前行。我呆呆地看着她,她仍旧在微笑,向我微笑,向每个人微笑,向着生活微笑。此时,夕阳的余辉铺洒在街道上,也给轮椅上的小姑娘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范文展示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似乎所有的烦恼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和她相比,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微笑呢?抬起头,我看见街上的行人都在微笑,每一个人的微笑都映染上了夕阳的金辉,那么灿烂。啊,多么美丽的黄昏!
  从那以后,我又经历过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总是尽力微笑着去面对。哪怕考试又考砸了,我也会咬紧牙关,收起眼泪,继而展露微笑;在我孤独无助、被人误解、被家人批评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个美丽的黄昏,想起那个白衣小姑娘的微笑,这时,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微笑起来,坚强地面对一切。
名师点评
小作者告诉我们,“微笑给人以力量”。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受到许多委屈,但想想那位看似可怜实则坚强可爱的白衣小姑娘,你是否觉得自己也应该和她一样展露微笑呢?
文章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人物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细腻,衬托手法的运用也比较成功:以“我”的灰心丧气衬托白衣小姑娘的乐观坚强;以夕阳街景衬托白衣小姑娘的朝气美丽。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