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技+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节描写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精讲课堂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技+一枝一叶总关情——细节描写技巧-中考语文作文写作36技精讲课堂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4 16:4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中考写作36技系列课件
中考写作36技
19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描写技巧
目录
要义解说

经典解读

策略解密

真题解析

要义解说
叙事具体生动,是作文的基本要求。如何让所叙之事生动起来?如何让所写之人鲜活起来?那就是学会细节描写。我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对于记叙文来说,细节就是其血肉,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因而,能否打造闪光的细节描写,就决定了文章的精彩与否。
要义解说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细小环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为文章的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服务。它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以及自然景物、场面气氛的描写等。
经典解读
◎吴敬梓《范进中举》: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作者以漫画式的写法,通过“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后襟”这一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态度,再现了他前倨后恭、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的市侩嘴脸,可鄙可憎。
经典解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经典解读
这段话作者用“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来表现“我”的暴怒无常,点到为止,不作展开,却极具冲击力,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表现母亲的悲伤和慈爱,用的却是更精致的细节。母亲看到儿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那种无奈,那种牵挂,那种对儿子内心痛苦的理解,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了。儿子平静下来了,母亲又“悄悄地”进屋,“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眼边红红的”,一个细微的神态,透露出母亲无限悲苦的心情;“看着我”,三个字,一个动作,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怜惜,蕴含着无限深情。几个简单的汉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策略解密
一、细节描写的类型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三、细节描写的方法
策略解密
一、细节描写的类型:
①人物细节描写。它包括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细腻而具体的描写。如鲁迅《社戏》中:“‘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这个细节很有趣,一方面承认偷了豆,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转移话题,写出了双喜的诚实、机灵。  
策略解密
②景物细节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的细节描写。如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的描写,作者按照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同时兼顾到详略的安排,对百草园的景物展开描写,抓住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来具体刻画,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同时又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
策略解密
③场面细节描写。包括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如刘成章《安塞腰鼓》对黄土高原上腰鼓表演的场面描写。作者借助比喻和排比,把腰鼓舞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别致感人,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策略解密
二、细节描写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①从外貌(神态)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精神状态。②从语言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③从动作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命运。④从心理的细节描写中感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2)创设典型环境,标志时代特点。如契诃夫《变色龙》开头对广场社会环境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经济萧条的景象。
策略解密
(3)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如《范进中举》写到:“(范进)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范进54岁进功名时这一情景让人寒心,旧中国知识分子受封建礼教、科举制度毒害的程度也可想而知。
(4)增添生活气息,表现乡土特色。如鲁迅《社戏》(部编版八下)中“偷罗汉豆”的细节。
策略解密
三、细节描写的方法:
①动词传神法。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是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是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捕捉人物和事物具有动感的动作和状态,选用准确恰当的动词,无疑是文章表达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的关键。
策略解密
如鲁迅《孔乙己》中两个动词的准确运用: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排”字有摆的意思,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策略解密
再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攥”“舒”“缩”“揣”这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情假义的嘴脸,极具讽刺性。
策略解密
②过程延长法。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句子,最为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方纪《挥手之间》: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
作者在描写毛主席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时,用五个“举”字,一个“挥”字,以及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策略解密
③精雕细刻法。又称为工笔。工笔是绘画中一种技法,其特点是以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的形象,再现物象的各个细部。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腻、精确、详尽的刻画,通过铺陈渲染的笔触,把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策略解密
如朱自清《背影》,它所表达的中心是父子之爱,而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正是体现父子深情的重点,于是,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尽、细腻的刻画:
我看见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策略解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里“探”的小心,“攀”的吃力,“爬”的艰难,都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策略解密
④疏笔勾勒法。一般称为白描。这种方法本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常用于人物画和花卉画,原指只用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的画法。用于文章写作,就是不借助于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而只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准确有力的笔触,朴实简洁的语言,干净利落地勾勒出事物的形态,从而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深刻感受。鲁迅曾结合自己的创作对这种方法作过这样的说明:“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他本人即是白描的高手。他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肖像的刻画就是一例:
策略解密
孔乙已是站着唱酒而穿长杉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自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朴,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在这段描写中,形容词极为省俭,没有繁复的修饰和细致的刻画,只是简笔勾勒孔乙已与众不同之处,一个自命清高而又穷愁潦倒、迂腐而又懒惰的老书生形象便跃然纸上,活现眼前。这就是白描的功力。运用这一方法应注意抓住特征,叙描结合,简笔勾勒,洗练传神。
策略解密
⑤道具贯穿法。就是前后文连续多次出现某细节的写法。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里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那件大衣,小说描写了四次,这是作者用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而精心设计的“道具”。如此反复描写,把这条沙皇走狗耀武扬威、媚上欺下、凌弱畏强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这里的细节描写深刻地揭示了文章内涵。
策略解密
⑥造型渲染法。对所描写的对象给出一定造型的方法。如王愿坚《七根火柴》中: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只见他合起党证,双手捧起了它,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进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他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来,直指着正北方向……
这里,数火柴与交党证的姿势,因其造型之魅力而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间。
策略解密
⑦对照鲜明法。即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同一对象采取不同的,甚至完全矛盾的态度,造成鲜明对照,从而产生强烈的讽刺效果。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胡屠户离开范进家“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真实刻画出胡屠户一副目中无人、蛮横的样子。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离开范进家“说了一会,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千恩万谢”与前文的“母子两个,千恩万谢”正好颠倒,对比之下,更显出屠户的贪财卑微,也反衬了范进的“今非昔比”。前后矛盾的细节描写,揭示胡屠户的市侩心理,揭露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世俗习气,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策略解密
⑧悬念释疑法。“文似看山不喜平”,对于典型细节,有时不用平铺直叙的方法,而是采用曲笔,层层铺垫,设下伏笔,不断设置悬念,有时还故意拖延,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儒林外史》中对严监生临死前的描写:
策略解密
严监生喉咙例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大侄子赶上前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哪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溜圆,把头又狠狠地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拖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着眼泪,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
策略解密
如果将这段描写,写成“严监生伸出两个指头,妻子明白他的意思,挑出一茎灯草,他就断气了。”还有什么味道呢?作者通过精心的构思,首先设计出两个侄子和奶妈一而再、再而三地作出种种错误的猜测,以引起读者的好奇或猜测,直到妻子猜对了才“没了气”。这个细节留给读者的印象时十分鲜明强烈的,严监生这个守财奴形象跃然纸上。
策略解密
⑨修辞增色法。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如鲁迅《药》中的一段描写: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看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策略解密
这段文字写的是革命者夏瑜被杀的情景,而那些无聊的人们都伸长了颈项在欣赏着,就像一群“鸭”,一个比喻就展现了国民的麻木、不觉悟,作者那强烈的愤懑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炽烈情怀在这一细节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策略解密
再如鲁迅《孔乙己》中:
(掌柜)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掌柜野伸出头来,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到了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文中四次反复“还欠十九个钱”,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象空间。
策略解密
⑩感官结合法。要使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调动自己的各种器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地观察,细腻描摹,写准写活人、景、物的形、声、味、质感等要素。如鲁迅《社戏》:
策略解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这段景物描写,作者调动嗅觉、触觉、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细致生动地写出了月夜行船时看到的美丽的江南水乡夜景,烘托了作者看社戏的急切心情。
策略解密
标点突出法。即借用标点来突出细节的方法。鲁迅的小说《 故乡》塑造了一个深受剥削压迫的淳朴农民的典型形象———闰土。小说在闰土的语言细节描写中, 巧妙地借用标点符号,来表现闰土这二十多年来的变化,共有六句,其中却有了9个省略号,给人印象特别深的有两处:
策略解密
见到“我”时,“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老爷!’……”
当“我”问他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不好’。”
第1句写闰土的变化,一声“老爷!”破坏了他们往日的黄金般的友谊,在他们感情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一个省略号,真实而细腻地表现了闰土矛盾、痛苦的心理及令人为之惋惜的悲哀的变化。第2句分明是写闰土性格变化的社会根源,省略号显示了他的声音低微,又断断续续,正是“饥荒,苛税,兵,匪,官,绅”把他折磨成一个“木偶人”,使他走向痛苦的深渊。这省略号里,浸透了闰土的血泪,饱含了人生的辛酸。
策略解密
细节描写的方法细分起来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具体描写的时候,一要注意细节描写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二要注意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具有典型意义,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三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和主题表达的需要。
真题解析
写作导引
范文展示
名师点评
真题解析
◆2019年广东省佛山市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1)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2)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介于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之间的创新型作文试题,导语是关于“瞬间”和“突破”的两段材料,二选一进行写作,自拟题目,但要包含“瞬间”或者“突破”。
“瞬间”指转眼之间,有时间上的限制,但要紧扣“丰盈的过去”,因此要写出已发生的、具体的、美好的、丰富的、深刻的等瞬间,选材方面可以选成长的瞬间、生活的瞬间、自然世界里的瞬间,主旨可以根据所选瞬间确定为人性之美、成功的喜悦、奋斗时的艰辛等。难点在于“瞬间”的选取和如何写好。
写作导引
“突破”即打破的意思。“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根据“突破”的导语,选材是多向性的,可以从自身角度立意,也可以从国家、民族、社会等角度立意来挖掘更深的主旨。
就“瞬间”而言,宜选择记叙文进行写作,侧重细节的展现和情感的表达;就“突破”而言,选择议论文或夹叙夹议性文体,更能体现文章思想的深度。
范文展示
突破,突破!
那天上午特别闷热,乌云在水银河上空聚集。一会儿,下起了倾盆大雨,房顶四周如瀑倾泻。房中躲雨的,大多是暑假出游的学生,一个个显现出焦虑的神色。
“这么大的雨,一时半会能停吗?”
  “这鬼天气,真晦气,还是回酒店吧!”
  说着说着,雨在人们的期待中停了。这时,景区一辆绿色车驶过来,车顶折射着阳光。
  上车,开走,爬山,坐艇,一切就绪。
  妈妈与我同坐一艘皮筏。抬眼望去,霞光下的悬崖峭壁雄伟而壮观,脚下一汪碧水微波荡漾。兴冲冲掬水一捧,指缝间凉凉的,爽快淋漓。
范文展示
水闸打开了,一艘艘皮筏鱼贯而下,向第一滑道冲去。尖叫声、呼喊声惊心动魄。河风吹开了救身衣,还没来得及整理,皮筏又突破了第一滑道,冲进了凶险的第二滑道。湍急的水流如猛兽扑面冲来,令人魂飞魄散,好一会才能缓过气来。
  皮筏进入平缓河道以后,我们想划到出口缓一缓气,可是任凭我不停地划桨,皮筏依然原地旋转。妈妈埋怨道:“亏你长那么大,连小皮筏都侍弄不了。”她接过我手中的桨,使尽了十八般武艺,可皮筏依然一副“岿然不动”的姿态,好像故意让妈妈为难。这时,一艘皮筏冲了过来,我迅速抓住那艘皮筏的把手,两艘皮筏都乖乖地冲出了出口。
范文展示
后来,我们的皮筏不经意间突破了安全防线,冲进了惊涛骇浪的鬼见怕滑道。我们紧紧地抓住把手,闭着双眼,平躺在皮筏上,任凭皮筏颠沛流离。只听见河水哗哗,谷风萧萧,与刚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突然,“轰”的一下,浪花排山倒海向我们冲来,皮筏剧烈地颠簸起来。“唉哟,我的头盔掉了。”妈妈惊叫起来。“在我这儿,我抓住了。”一张嘴,我的嘴里灌进了河水。
  “怎么样,儿子?”妈妈接过头盔,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爽得很!衣服湿透了,清凉清凉的……”
范文展示
“清凉的不仅仅是肌肤,还有与大自然亲近的心灵吧?”妈妈的话里带着诗意。一艘艘皮筏集中在最后一段河道上。人们兴奋极了,手中的水枪见人就喷,互不相让。欢声笑语冲出山谷,在空中回荡……
  上岸之后,导游说:“朋友们,祝贺你们平安漂流!幸亏今天雨后初晴,水位上升,突破安全区,冲进鬼见怕滑道的几艘皮筏才有惊无险,平安无事。”
  不错,天公作美。大雨时的焦急等待,滑道上的有惊无险,河段上的欢声笑语,让一个个游客心满意足。心情得到放松,心灵得到慰藉。
  那次与妈妈一起的水银河漂流,意趣非凡,至今还令人念念不忘!
名师点评
构思严谨,线索清晰。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突破为线索,记叙了水银河漂流的全过程。开篇的倾盆大雨,为下文的两次遇险突破、两次脱险设置伏线,为文章的结尾导游解答突破安全区,冲进鬼见怕滑道而有惊无险、平安无事提供依据,构思严谨,线索清晰。
细节描写,惊心动魄。文中两次描写突破:第一次突破第一滑道,冲进第二滑道,“湍急的水流如猛兽扑面冲来”;第二次突破安全区,冲进了惊涛骇浪的鬼见怕滑道,“浪花排山倒海向我们冲来”等描写,形象逼真,惊心动魄。
情绪变化,清晰灵动。文章通过记事,考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心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记忆随着时间、地点的转换和真切的细节描写,人物焦虑、惊险、欢乐的情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其变化清晰灵动,扣人心弦。
真题解析
◆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作文题◆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选自塞林格《麦田守望者》)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选择上面四个分句中的一句,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写作导引
浙江湖州今年的作文题依然是材料+命题作文,这样省却学生立意的烦恼,体现了疫情之下考场的另一种温情。材料所给的四句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立意的角度不一而足,但都是在教学生如何面对生活。我们要拥有一双慧眼,要具有兼容并包的胸襟。
  根据题干要求,考生可以任选一句话作为写作重点,因此供使用的题材比较广泛,既可以写家国情怀,也可以写身边的小事。其中“记住该记住的”,如国家的屈辱史、抗疫英雄的奉献、陌生人的善意、值得一生引以为戒的教训;“忘记该忘记的”,如他人无心之失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生活中无伤大雅的误会;“改变能改变的”,如自己的心境、处理问题的方式、从自身做起带给周围人积极的影响;“接受不能改变的”,如学习形式的变化、学习内容的难度等外在客观现实。
写作导引
可以写出对“记住”“忘记”“改变”的看法。比如,有的改变使得自己变得更强大,内心更为通透;你连尝试“改变”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有何资格去谈未来?“忘记”或是“记住”都会有助于对梦想的反思,对飞翔姿态和准备的反思等等。这样立意的话,是不是使文章更有深度呢?
写作中要努力做到这两个方面:
1.要有思辨意识。这个命题作文,看似简单却有乾坤,富含思辨。“记住”与“忘却”、“改变”与“接受”,都是对立矛盾体,如何选择?关键词除了“记住、忘却、改变、接受”,还有限制语“该”“能”“不能”,什么样的是“该” 什么样的是“能”与“不能”?如何体现?这都是很深刻的问题。所以,考生的作文仅做到再现生活是不够的,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写作导引
2.要有深度意识。“成长”一直是考生写作永恒的主题,在成长的道路上,左手忘却,右手铭记,随心所欲地做出智慧选择就是成长;左手是变化,右手是不变,能在变与不变之间准确切换就是成长。命题人的出发点也是促使考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梳理与思考,因此作文要有深度意识。
总之,这道作文题值得点赞,既可以开启学生曾经刻骨铭心的失败或成功的经历,直指内心,还可以上升到理性思辨,去思考历史中有分量的瞬间,去铭记社会发展中有意义的改变,去记录怎样一次次造就美丽的云翳,拨开生活的迷雾勇敢前行。
范文展示
记住该记住的
湖州一考生
黑板上写的是网上流行的请假条,教室的正中摆放着一个硕大的蛋糕,上面用黑色巧克力加白色奶油写着我们的名字,周围坐着我们班全班同学……
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以为我们是在为谁过生日吧。
非也。
那是我们初中最后一天的告别聚会。
那一刻,我们都在等一个人的到来……
范文展示
   真的,那一天,我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来到学校。我知道,这是我初中生活的最后一天,我马上就要与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和同学告别了。
大家的心情跟我的一样,见面了,大家少了说笑,少了打闹,多了问候,多了祝福。
这不,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了这么一个告别聚会。准备好后,就等着陪伴我们三年的亲爱的班主任到来。
老师来了!
偌大的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大家不约而同地望向教室门口……
范文展示
老师一走进教室,班长就喊“起立”,然后大家齐刷刷地站起来,异口同声地喊道:“老师,感谢您三年来陪伴我们学习、成长,以后我们不能再陪伴您,请您同意我们永久请假!”
看到这样一幕,老师愣住了,沉默了一会儿后,她的眼圈红了。她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快步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转过身,在请假条上郑重地签上她的大名。
这一刻,大家的眼眶里都充溢着泪水……
范文展示
接下来,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写了寄语:“毕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愿你在新的征程中脚踏实地,走得更远!”“上高中,就是大人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每一句,都饱含着老师对我们殷切的希望与美好的祝福。
大家纷纷拥到老师跟前,递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礼物,有鲜花、钢笔、自己做的卡片、音乐盒……
这个画面,在我的记忆里永久地定格!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该告别时就得告别。但是,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我会永远记住你们!记住我们相处的每一个美好时刻!祝福你们明天会更加美好!来日方长,我们有缘再次相聚!
名师点评
情感浓郁,真挚感人。因为分别,所以留恋;因为留恋,所以难忘。那记忆中的画面,因此定格。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初中生活的留恋、不舍,情感充沛,真切感人。
描绘细腻,形象传神。文章对教室的布置、人物的动作和神态等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布局精巧,匠心独具。文章开头先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制造悬念,引人注意,接着采用顺叙的叙事手法,依次交代告别的过程,最后写出自己的体会,点明中心,收束全文。文章结构完整、紧凑,浑然一体。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