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中考写作36技系列课件
中考写作36技
21但将酩酊酬佳节
夹叙夹议技巧
目录
要义解说
一
经典解读
二
策略解密
三
真题解析
四
要义解说
写好记叙文并不意味着必须单纯地记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语言或心理刻画,进行抒情或议论,以达到表达情感、阐释心灵体悟的作用。
如果一篇议论文,只叙不议,则是论据的堆砌;只议不叙,又会流于空洞的说教。优秀的议论文,往往要做到叙议结合,即把叙事与议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种情理兼具、事理结合的方法,我们就可以称之为“夹叙夹议”。
要义解说
“夹叙夹议”中的“叙”就是记叙,除了常见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字外,还应包括在其它文体中复述作品的情节和概述基本内容的文字。“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记叙之美,重在内容的生动;议论之美,重在思想的升华。打一个形象的比方:记叙的过程正如“画龙”;简洁的议论,则犹如“点睛”。
在写作时,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结构文章,充分地表情达意,进一步阐明主旨。
经典解读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叙述了“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之后,接着指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叙述了登楼人的心境不同,而对此景会有不同的感受,说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后,又接着发出“先下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作者由景及情,由叙而议,具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志向,使议论成为千古绝唱。
经典解读
◎臧克家《说和做》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策略解密
一、记叙文中的夹叙夹议
二、议论文中的夹叙夹议
三、区分记叙文中的“议”和议论文中的“叙”的作用
策略解密
一、记叙文中的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叙述过程中,因人、因事、因景、因物把感情、认识以议论的形式表达出来,用来揭示所写对象的意义,表达作者鲜明的态度。因此,精妙的议论,不仅在文章中连接各个部分,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还可以沟通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感情。这对作者来说,有利于表情和达意;对读者来说,有助于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策略解密
1.夹叙夹议的表现形式:
①先议后叙(概括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的篇首,主要作用是提示和点题。
②先叙后议(总结式)。这时的议论往往出现在文章或一段文字的结尾,其作用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等。
③边叙边议(包容式)。即边叙述事实,边进行议论,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
策略解密
2.如何在记叙之中穿插议论呢?
(1)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明确一定的位置。
①需要深化之处进行议论。写作记叙文,叙到人物心灵袒露之时,或叙到矛盾的纠结处,可加上几句议论性的旁白,有助于深化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
②需要明旨之处进行议论。记叙到适当的地方,需要阐明一下文章旨意时,可用几句精当的议论点破,从而收到画龙点睛之妙。
策略解密
③需要升华之处进行议论。赞扬先进人物的文章,在写到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时,可用议论升华人物的品格精神,从而使人物的思想价值、行为价值更为读者所认同。
④需要抒情之处进行议论。在记叙文中,抒情往往和议论互相融合。抒情性的议论把理性和情感融合在一起,更具有深刻性和感染力。
⑤需要讽刺之处进行议论。写作记叙文,其讽刺之意除了可在叙事中直接体现出来以外,还可以用议论性的文字加以评说,其讽刺力度亦可得以大大加强。
策略解密
(2)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掌握一定的方法。
①泼墨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在文章的中间和结尾处集中一大段语言文字进行议论,给人以“泼墨如雨”的感觉。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便以抒情、议论表达感受,揭示中心;然后每叙述一个故事,就用抒情议论之笔,穿插一段文字;结尾安排了大段的文字,进行抒情和议论,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激发人们的情感。
②点示法。即用很少、很精粹、很关键的文句,或在文章的开头,或在文章的结尾,或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在文章的结尾)“点”一下,人们往往称这一“点”为“画龙点睛之笔”。如《狼》的结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表现了一种嘲讽,显示了一种哲理。
策略解密
③呼应法。主要地表现为首尾呼应,结尾与文题呼应。这种方法使用熟了,也可以用于段与段之间的呼应。如《这不是一颗流星》就使用了呼应法收束全文。文章的结尾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纯洁的念头像流星一样会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流星,这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段议论与文题遥相呼应,既点了题,又表现出一种结构之美。
④穿插法。也就是以叙为主,边叙边议的方法,其笔法是在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层次之中安排议论的内容。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就是这样。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反复出现对白杨树进行抒情、议论的句子,不仅使全文的结构分外地严密,而且也不断地强化了对主题的渲染。
策略解密
(3)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应把握一定的尺度。
在记叙中穿插适当的议论,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但如果使用不当,不知道记叙文是以记叙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不知道文中的议论,应是在充分记叙的基础之上有感而发,于是随意点缀,勉强凑合,或者大发议论而又空洞无物,那么这就是滥发议论。我们要避免滥发议论,就要注意在穿插上下功夫,做到紧扣内容,衔接自然,灵活、简洁、适度地进行记叙中的议论。
策略解密
3.运用夹叙夹议应遵循的原则:
①叙要细腻。要把记叙的人和事写具体,写生动。记叙是议论的基础,如果记叙本身缺乏具体生动的描述,议论也就无从深化。
策略解密
②议要贴切。议论要紧扣记叙的内容,自然贴切,把事情分析透。决不能采取“贴标签”和“喊口号”的方式“乱议论”和“空议论”。议论要看准当口,选择时机,掌握火候,做到恰到好处。同时议论要言简意明,恰如其分。记叙文中的议论是起辅助作用的,要点到为止,不可长篇大论,否则反会喧宾夺主,影响了中心的表达。如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结尾,写“我”由此次经历而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人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远大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积小步成大步,慢慢就能达到远大的目标。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件事对“我”人生的影响,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策略解密
③情要真挚。很多情况下,在夹叙夹议的文章中,抒情一定融合其中。记叙中的抒情一般以两种方式呈现: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字里行间渗透看强烈而真切的感情,以此来打动读者;另一种是作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直接将感情倾泻出来。如张洁《挖荠菜》末段的议论:“孩子,让我们多谈心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菜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这一段话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既点示文章的主题,又抒发了一位妈妈对孩子们“珍爱生活”“懂得幸福”的期望。
策略解密
二、议论文中的夹叙夹议
1.夹叙夹议的表现形式:
①先议后叙。就是在文段的开头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统领全段。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还需要深入分析,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原因和结果、本质和实质、发展趋向等等内容逐一分析,挖掘出论题包含的道理。通过深刻的议论分析,中心显得清楚明白;接下来的叙事,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叙说,做到事和理的有机融合。
策略解密
②先叙后议。即把所举的例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叙述”之后,对事例进行分析。先叙后议,是由实到虚,由事及理,摆事实、讲道理,这样读起来亲切自然,顺理成章。“先叙”是创造情景,引人入胜的简捷手法,通过“先叙”,或勾勒形象,或摆出事实,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注意,从而把读者吸引到“后议”的轨道中去。分析事理时,强调事例能证明论点的原因,分析的视角偏向事例能体现的观点上来,选取最能体现论点的内容或角度,从而使论证明确、深刻、透彻。
策略解密
③边议边叙。就是整个语段是以议论为主,在分析说理的过程中加进对材料的叙述,即边进行议论,边叙述事实,以发表对所叙事实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这种叙述的例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只要把最主要的事实叙述清楚就可以了。而议论,可以针对文段的中心阐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道理讲清楚、讲深刻,力求通过合理的分析议论,让人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从而得出与中心论点一致的结论。然后再辅以论据材料,让事实去说话,从而实现由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升华。
策略解密
2.夹叙夹议的方法:
议论文中的夹叙夹议,“议”是“夹叙夹议”语段的核心、灵魂,是事例叙述的目的之所在。“议”,有四种常见的方法:
①分析性议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议论形式,是对叙述事例的分析,以期揭示事例的内涵,阐释事例的意义,透析事例的实质,使读者能够悟道明理。
②感悟性议论。这种议论多在叙述事例之后,着重表达作者的感想和领悟。
策略解密
③联想性议论。由事例引发联想,由此及彼,联想到过去、现实、未来,联想到包含着类似道理的事例,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
④对比性议论。先是对所叙述的事例阐述、挖掘,然后再举出其他事例与之进行对比,找出二者的相同点或不同点。通过对比,孰优孰劣,褒贬自明。
策略解密
三、区分记叙文中的“议”和议论文中的“叙”的作用:
一般来讲,记叙中的“议”主要有如下作用:①表达作者的观点;②抒发作者的情感;③表现人物形象;④深化文章的主题;⑤严密文章的结构;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时候议论用得好,可以对上述这几种作用进行综合的表现。
议论文中的“叙”则是为证明论点而提出的事实依据,为议论服务。“叙”要简明概括,不可以展开。不管是为论点举证,还是增添议论文的可读性,记叙都不能喧宾夺主。
真题解析
写作导引
范文展示
名师点评
真题解析
◆202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作文题◆
请以“请让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导引
今年的无锡中考作文题目,和去年的题目“风从这边来”相比,更接地气,不偏不怪,通俗亲切,平易近人,具体实在。从题目内涵来看,也体现了对高考作文和时代精神的积极呼应。
“请让我来”,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句俗语,体现了“我”的主动作为,挺身而出,责任担当,理解关心,独立自主等。责任担当,应当是作文题目的核心立意,彰显了时代的精神和召唤,凸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原则。请让我来做什么?从理解关心角度而言,请让我来陪伴你,鼓励你,拥抱你……;从责任担当的角度而言,请让我来帮助你,守护你,为你承担……;从独立自主的角度而言,请让我来选择,请让我来决定我的未来,请让我来尝试,请让我来接受挑战、考验……
写作导引
同学们平时会经常写到这类母题作文,对比并不感到陌生,套作的门槛相对较低,只不过题材上会显得相对雷同、老套、平庸。也就是说,要出新出彩,相对较难。要获得高分,在切合题意的基础上,语言表达大概仍是一个重要得分点。
当然,从上述审题立意的角度而言,要以写“我“的故事为主。但这样思路往往就比较局限,毕竟我们的生活两点一线,单一简单。但是从理解关心和责任担当的角度而言,仍可写别人的故事,然后笔锋一转,写我鼓励你,守护你,为你承担,敬佩你……也未尝不可。
写作导引
总而言之,相比新高考作文,中考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套作门槛很低,转化的几率很高,这就是说,平时注重作文的有效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也容易得高分。
最后,从无锡中考这几年的题目,尤其去年和今年的题目来看,虽然依然注重考查我们的成长素养,能力和品质,但已不再局限于我们本身的生活经历,学校家庭,读书考试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应积极关注生活,关注时代。
写作导引
构思角度举例:
思路一:暑假,没有获得妈妈同意,“我”报名参加了一个由市电视台举办的“奔跑吧,未来领袖”夏令营。得知“我”要去一整天的消息,妈妈非常担心,不停地叮嘱“我”需要注意的事项,“我”理解她的担心,并回答她:“知道了,知道了,亲爱的老妈,请让我来,我行的。”
写作导引
思路二:车子又开动了,现在已经是下午5:30,天色渐渐暗下来。现在的“我”又紧张又害怕,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一路上,“我”一直跟妈妈发短信,生怕走丢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家,妈妈回信息鼓励“我”要勇敢……“我”想,妈妈在家一定也很担心“我”吧!直到晚上11点,“我”才到家门口,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走进家门,迎接“我”的是妈妈、外公、外婆,原来他们一直都在等“我”。
写作导引
思路三:原来“我”很爱哭。只要摔一下就会大哭。今天“我”在楼梯上跳来跳去,一不小心“啪”的声,滕盖与地板亲密接触。妈妈赶紧冲过来把“我”扶起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哪,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妈妈。没事,我都长大了。”“我扶你回去吧。”“妈妈,请让我来。”“小心点!”“我”颤抖地迈着受伤的腿,向楼上移去。妈妈见状,既担心又欣慰地说:“我儿子长大了,变得坚强了!”
写作导引
思路四:开学了,妈妈要去上班,“我”又不想在学校吃午饭。在妈妈看来,中午吃饭对于“我”来说成了个大问题。“儿子,不如你去老舅家吃午饭吧,要不去王老师家吃?”“我哪里都不去。”“那好吧,我把饭给你做好了,菜炒好了,你回来了自己热一热,热完了,关好火,可别让燃气泄漏,否则很危险的。”“知道了,知道了,老妈,相信我,你说的我记住了,让我自己来吧,肯定行的。”
范文展示
请让我来
那是一座上坡很费力的桥,是从我家到小卖部的必经之路。
平常的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奶奶让我去小卖部买点饮料,我兴致勃勃地出了门。门口的花花草草纷纷向我点头,似乎预示着今天的美好。
到了小卖部,我嘴里哼着歌,愉快地挑选着饮料,很快拎着饮料往回赶。到了桥上,我看见一个骑着三轮车努力上坡的老伯,虽然手上拎着饮料有些不方便,但还是快步赶过去。“请让我来。”我扶着老伯的车往上推。只是,在这重要的时刻,“嘣” 的一下,塑料袋破了,我的饮料往坡下滚去,大有一去不复返之势。
范文展示
我赶紧把老伯的车推过坡顶,去找我那“奔跑”的饮料,当时心想:饮料如果被别人捡去,那就算了,反正是人家捡的,谁喝都是喝。
谁知,有个骑自行车的大婶先我一步,对我说:“请让我来。 ”看见自由奔跑的饮料,她刹了车,帮我把饮料捡了起来并递给我,我朝大婶报感激的笑,心里暖暖的。 道谢之后,我看了看手上的表,心想客人肯定都到了,便急急地往回赶。
范文展示
我气喘吁吁地跑到家,心里十分感动。其实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桥的这头,桥的那头,每天都会发生各种事情,类似的镜头会在不经意间展现在每个人眼前,“请让我来” ,不管是被别人帮助,还是施以援手,都是司空见惯的。
我认为一点点的善意会让帮助别人的人和被帮助的人感到同样愉悦和充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意外也处处展示着不同的结局。一座不起眼的桥,品味过多少酸甜苦辣,见证了多少人间百态?那这宽广的天地间呢,又有多少不同的结局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范文展示
一件小事朴素实在,它沉淀了多少岁月的感动,从桥上来,从桥上离开,来来往往。那么这期间不期而遇的温暖是否让人感动?这期间不期而遇的失意是否让人烦恼?
想想那些时常抱怨的人,他们一定鲜少给于别人帮助。世界很大,人潮润涌。我已记不清给了多少人帮助,也记不清有哪些人给过我帮助。也许不是雪中送炭,慷慨解囊,只是当别人窘迫的时候适时给予一点关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千丝万缕,我们该怀着真诚的心帮助别人,让不期而遇的温暖变得多一些,让不期而遇的失意变得少一些。
“请让我来”,一座上坡很费力的桥连接了你我他,从桥的这头走到桥的那头,从一个人的心里走进另一个人的心里。
名师点评
本文通过写在迎来送往河两岸人们的“一座上坡很费力的桥”上发生的故事,表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帮助的理念。
文中既没有严肃的道理论述,也没有晦涩的专业词语。考生用质朴的话语,诠释生活中的道理,让人从中感受到了朴实的魅力。
本文记叙与议论紧密结合,不仅突显了文章的条理性,而且使文章内涵逐层深化,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
真题解析
◆2022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
材料一: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真题解析
材料二:
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是下庄村的党支部书记,被称为“当代愚公”。下庄村地处山区,交通闭塞,村民生活较为贫困。毛相林决心带领村民改变落后面貌,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路来。明确了方向,就要坚定前行。资金不足,他抵押房子去贷款;人员不足,他挨家挨户去说服。期间历经艰辛,但他对选定的道路充满自信,从未动摇。终于,利用7年的时间,他带领村民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绝壁天路”。道路打通,发展就有了可能。他带领村民继续在致富的路上积极探索,进行了多种会议。他们种植漆树,养过蚕,养羊,但是都失败了。这些经历使他意识到,脱贫致富还是要靠科学。为此,他遍访专家,请教能人,最后决定推广种植脐橙,下庄村得以脱贫致富。
真题解析
上述材料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些有用的启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要对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充满自信,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要敢于尝试,要相信和依靠科学。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写作导引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由材料一可知:这里的“道路”指的是人生路、未来之路。“方向”指的是目标、愿望、理想等。材料二中毛相林,面对明确了要脱贫致富的目标,坚定实行,哪怕千难万难,也迎难而上,最终下庄村得以脱贫致富。两则材料都指出:人生路,要明确方向,坚定前行。
由题干启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可知方向、目标的重要性;由“要对自己选择的正确道路充满自信,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要敢于尝试,要相信和依靠科学”可知:只要坚定自己正确的目标,努力尝试,努力奋斗,就一定取得成就。所以,可以从“只要坚信自己正确的目标,就一定取得成就”角度写,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来提炼主题,比如选择的重要性等等。
写作导引
2.选材、文体。我们可以选取自己经历的事情,从中说明“只要坚信自己正确的目标,就一定取得成就”的道理。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分别从明确的目标与人生的关系、明确的目标与事业的关系、明确的目标与学习的关系等方面说明“只要坚定自己正确的目标,就一定取得成就”的道理。
写记叙文,注意使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详略得当的写法;写议论文,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和使用多种论证方法,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论点),尤其要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范文展示
坚定自己的道路
人生的路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而且需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让自己走得更好。
走自己的路需要坚定的信念。鲁迅说:“这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有些人按部就班地照着前人走过的脚印走下去,形成了一条条所谓的光明大道。而有些人开创进取,走自己的路。达尔文几十年如一日地研究物种,最终提出了进化论,狠狠地打击了当时的“真理”——神创
范文展示
论;商鞅反对秦国效法古代,推陈出新,虽然最终车裂而死,但他使秦国成为第一个封建国家,使秦国国力大增,完美地用成果碾压了那些守旧派的做法和信念;马克思反对资本主义,花费毕生心血研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撰写的《资本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不合理性。诸如此类,他们在“路上”都遭受了世人的冷嘲热讽,但他们依旧没改变自己的信念,奋勇直前,正如但丁所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范文展示
走自己的路,除了需要坚定的信念,还需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大禹在治水途中,不仅躬亲力行,而且还深入百姓询问各地的地形地貌,如果不是凭此虚心请教的态度,那大禹治水可能只是个空话吧;袁绍在官渡战场上因不听许攸的意见,导致许攸投奔曹操,在曹操火烧乌巢后因不听张郃的意见,又导致张郃投奔曹操,正是因为袁绍的刚愎自用,不听别人意见,没有虚心的品质,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波兰谚语云:“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范文展示
此外,走自己的路,最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一个人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精彩。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崇高的理想,只会造成“只向前路何处行”的迷惘。莱特兄弟因有成为大雁的崇高理想,周恩来因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林肯因有为了让国家实现真正的自由的崇高理想,他们都穷尽一生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努力地探索着,最终发明了飞机,解放了中华,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推动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他们也因此受到世人的敬仰!
所以树立崇高的理想吧!坚守自己的信念吧!培养“常问路”的虚心精神吧!路在我们脚下,让我们坚定地、笔直地走向自己的人生之路。
名师点评
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三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并逐一阐述。中心论点跟三个分论点之间形成了典型的总分关系,既方便作者把道理说清说透,又使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本文叙议结合,精当地运用了鲁迅、达尔文等多位古今中外名人的言行事例来论证观点,论据精准、典型,言之凿凿,令人信服。不仅如此,作者还巧妙灵活地引用了材料中的两则名言来收束自己的两个分论点,既能佐证论述,以“理”服人,又可总结陈词,简洁有力。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