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创造宣言》的说理特色
——陶行知
1.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重点)
2.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梳理本文的论证材料,明确材料和观点的联系。(重点)
3.增强自信心,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难点)
学习目标
课堂导入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的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谁忽视了人生中的创造,无疑也是对人生的懈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教育家陶行之的创造先言。
什么是宣言?为什么要发表一篇以创造为题的宣言?
一、预习思考
宣言一般指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其政治纲领或对重大问题表明其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告。也有几国联合发表的或以会议名义发表的宣言,如共产党宣言。
陶行之: 1891 至 1946 年,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心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
作者介绍
本文写于 1943 年,陶行之先生针对当时教师队伍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现象,大胆的提出了创造宣言,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创作背景
1.围绕“创造”,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又是如何展开论述的?
二、整体感知
细读文章,
小组合作,
梳理论证思路,试着画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中心论点:
我们要创造
是什么—什么是创造(1-4段)
为什么—对创造的看法(5-11段)
怎么办—如何创造(12-15段)
发出号召—勇于创造(16段)
不能创造(错误)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正确)
1.本文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具体批驳的?
三、研读反驳
借口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反驳论据
1.八大山人、飞蒂亚斯、米开朗基
2.《易经》《正气歌》《尼赫鲁自传》
3.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4.曾参,惠能
5.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歌德
举例论证
2.作者举这么多事例是否冗余?
三、研读反驳
1.八大山人、飞蒂亚斯、米开朗基
2.《易经》《正气歌》《尼赫鲁自传》
3.莫扎特、爱迪生、帕斯加尔
4.曾参,惠能
5.玄奘、哥伦布、莫扎特、歌德
举例论证
从中国外国
从古代到近代
周密严谨
说明“从古至今遍观全球,处处天天人人都要创造”的观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体现了例证的说服力。
3.作者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又树立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又讲了一个东山樵夫的故事呢?
三、研读反驳
比喻论证:
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用樵夫比喻老师草和树苗,比喻学生,作者说明了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呼吁教育者要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4.迁移联读:论证方式
三、研读反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先树靶子,再批驳,然后立自己的观点,是先破后立。
《创造宣言》
边破边立
5.小结:本文的驳论思路
三、研读反驳
逐个击破
举例论证
逻辑严密
比喻形象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品读语言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的不对,可以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的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比喻论证:用刀法比喻教育方法,塑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画龙点睛比喻众多教育对象成才。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则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这句比喻太精妙,化枯燥为生,动画抽象为具体,一下子把教育的效果形象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品读语言
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比喻论证: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贱,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一直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连续运用比喻,语言整齐,还很有气势。
品读课文,举例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四、品读语言
汗干了,血干了,热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用了排比的修辞,鲜明的指出,死人才无异于创造,语言情感饱满,富有气势,不容置疑。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
小结:如何能让论证语言出彩?
四、品读语言
比喻论证、排比等的使用,使这篇文章的说理,语言生动而充满情感色彩,但不失严谨,语言令人亲近又富有感召力。
五、总结说理特色
首先,密集使用多种论证方法。
第二,边破边立,思路严谨,环环相扣,逻辑性强。
第三,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五、总结说理特色
与同主题的《谈创造性思维》相比较,谈创造性思维是一篇说理严谨的议论文,他的目的在于说清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而宣言是一种演讲词,既然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需要以充沛的情感、有号召力的语言来征服听众。
六、学以致用
作业:
请你针对学校食堂中的浪费行为写一则“反浪费宣言”,尽量做到有理有据,有感召力。
生难字
预习测评
中伤( ) 遁词( ) 鲁钝( )
懦夫( ) 豢养( ) 灌溉( )
懒惰( ) 烟囱( ) 塑像( )
繁殖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山穷水尽
走投无路 崇拜
zhònɡ
dùn
dùn
nuò
huàn
ɡài
duò
cōnɡ
字形易错,区别“儒家”的“儒”。
字形易错,注意不要写成“开头”的“头”。
sù
字音易错。
( )中伤
( )中间
中
zhònɡ
zhōnɡ
( )监护
( )监生
监
jiān
jiàn
多音字
形近字
溉( )灌溉
概( )大概
慨( )慷慨
ɡài
ɡài
豢( )豢养
誊( )誊抄
誉( )美誉
huàn
ténɡ
kǎi
yù
懦( )懦夫
孺( )妇孺皆知
濡( )相濡以沫
nuò
rú
rú
【口诀记忆法】樵( )夫砍木柴,用心人憔( )悴,坐在礁( )石上。
qiáo
qiáo
jiāo
词语解释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
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
( )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 )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 )
画龙点睛
众叛亲离
自暴自弃
走投无路
出自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张僧繇(yóu)事。
含贬义。
含贬义。
多用于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