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0-04 07:1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月球表面
谁是我们地球的防弹衣?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01
大气的组成
是指在地球周围聚集的一层很厚的大气分子,称之为大气圈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如今的大气成分是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变化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占比分别是多少?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有什么作用?
读课本P28页找出问题的答案
【问题1】
干洁空气的体积分数(25千米以下)
一、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_____ __
_____ __
组成成分
作 用
干洁空气

O3
CO2
O2
N2
固体杂质
水汽
地球生物体内 的重要组成部分
蛋白质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 所必需的物质
生命活动
绿色植物 作用的原料;吸收地面辐射,调节地表温度
光合
吸收太阳 ;(增温)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紫外线
水的 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78%(占大气体积比)
21%
很少
相变
降水的
形成条件
① 饱和的水汽
② 凝结核
③ 温度降低
思考探究
·大气成分是否会发生改变?
·如果大气成分发生改变,将产生什么影响?
·如果大气成分发生改变,分析可能促使其改
变的因素又是什么?
工厂排放
汽车尾气
悬浮颗粒
氟氯烃
人类活动与大气污染
1
请观察左图思考:
(1)1740-2011年全球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有什么特点?
(2)原因是什么?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
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主要是毁林);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CO
2
温室效应
大量燃烧化石(煤炭、石油)燃料
过度砍伐森林
全球气候变暖
气温升高
增多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南极臭氧层空洞
大气中臭氧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
在奥运会等世界重大体育赛事中,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1、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这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
都位于高原,海拔高;
2、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海拔高,大气稀薄,空气中的氧含量低,这种环境下的训练能刺激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员的耐缺氧能力,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甘肃·榆中
青海·多巴
云南·海埂
河北·兴隆
云南·呈贡
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
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
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2
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表2.1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位置。
甘肃·榆中
青海·多巴
云南·海埂
河北·兴隆
云南·呈贡
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高度为海拔1800-2400米
表2.1中所列的高原训练基地的海拔在这个范围内吗
②参照表2.2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的原因。
大气中氧气含量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科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缺氧环境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力;但含氧量太低会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大气的垂直分层图”以及P31—P32
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各层名称及高度范围。
2.各层气温与高度的关系、其热量来源。
3.各层大气的运动特点。
4.各层与人类的关系及主要的自然现象。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低纬 km
高纬 km
平均 km
17-18
8-9
10-12
高度范围
1
主要特点及成因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 ;
大气 运动显著;
2
天气现象 。
原因
(100m——约0.6℃)
原因
该层大气上冷下热
原因
水汽、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降低
对流
复杂多变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密切
3
读图概括对流层厚度的纬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对流层的平均厚度12km
对流层的厚度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夏季:厚;冬季:薄。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 高空;
高度范围
1
50-55千米
主要特点及成因
2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 ,但是在 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
很小
迅速上升
以 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无云雨,能见度好;
原因
原因
原因
30千米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平流
该层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与人类的关系
3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利于高空飞行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层以上的大气统称高层大气
高度范围
1
平流
主要特点及成因
2
气温随高度增加先 后 ;
降低
增加
自 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 ;
原因
平流层顶部
下降
随后,因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 ,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
以上
上升
1000℃
大气密度极小
原因
距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小
与人类的关系
3
在80-120千米的高空,多数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燃烧,成为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
电离层能 ,对 有重要作用
反射无线电波
无线电通信
太阳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电离而产生,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 主要特点 特点成因 与人类的关系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 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同一地区的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利于高空飞行
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
天气晴朗 水汽、杂质少,气流平稳
高层大气 大气密度极小 距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小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讲练结合
2021年10月16日(农历九月十一日)00: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距地球约300多公里的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1.“与月同框”让火箭发射变得浪漫唯美,此时的月相为( )
A.峨眉月 B.凸月 C.满月 D.下弦月
2.神舟十三号飞船升空过程中,所经大气层( )
A.气温逐渐降低 B.密度逐渐降低
C.气流对流增强 D.气温先降后升
3.神舟十三号飞船预定轨道位于( )
A.对流层顶部 B.平流层底部 C.高层大气 D.大气层外部
B
B
C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气温
高度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气温
高度
对流层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出现海拔上升,气温升高,或海拔上升1 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 ℃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称为逆温。
逆温的概念
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如下图
逆 温
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辐射逆温是最常见的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图解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夜间地面迅速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形成逆温,黎明达最强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上,底层空气受地面影响而迅速降温
山坡上的冷空气沿斜坡下沉到谷底积聚并把较暖的空气抬挤上升
冷暖空气相遇形成锋面,其上方为暖空气,下方为冷空气
暖空气
冷 地 面
较暖空气
平流雾
平流雾
炊烟平流
逆温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成雾
大气污染
影响航空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能见度降低,出行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空气垂直对流受阻,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1)有利方面
①抑制沙尘暴(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的发生。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
②有利于飞机的飞行。逆温出现在高空,空气平稳,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
③与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以被当作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逆温的影响
(一)大气的组成
1.对流层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1.高度范围
2.特点
3.与人类关系
知识框架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固体杂质


二氧化碳
臭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