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青山不老(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解语言背后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课题“青山不老”的含义,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同学们,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个山沟,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林间的波浪,此起彼伏,随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衷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0分钟)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2.检测预习情况,抽读词语。肆虐 盘踞 险恶 绿洲 治理 劲挺 荡漾领悟 宏伟归宿 如臂如股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1)教师纠正读音:“虐”是鼻音;“洲、治、舟”是翘舌音,“宿”是平舌音。(2)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领悟:理解领会。盘踞: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肆虐:起破坏作用。文中指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番,遍数。五次,多次。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并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说说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老人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老人植树造林的环境和成就。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0分钟) 1.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本文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辛的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2)自由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出示句子:①“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②“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a.感受大环境的险恶。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的险恶?b.感受小环境的艰苦。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老人的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2.领悟“青山不老”(1)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2)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5分钟)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用他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他的生命会随着茫茫青山而无限扩张,会随着茫茫青山而永垂不朽!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感悟到——青山不老!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去努力吧,让我们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课堂板书
教学反思 纵观这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从让学生了解一位老人在非常艰苦的环境里创造的奇迹,到最后集中体会老人的精神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时,由表及里,梯度把握得当,情感体验层层深入。课堂上,我努力营造学生自读自悟的氛围,充分让学生来感悟文本,让学生由文章内容联系实际想开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注意在学生感悟后的悟读深化,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交流,但整堂课教学节奏有些前松后紧,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对学生的回答反馈用语还有待于再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