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美术 第4课 前前后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 美术 第4课 前前后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0-07 09:31:0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前前后后》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的第四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绘画中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令画面层次更丰富。在本课学习中用绘画法和拼贴法进行展示,让学生建立用美术语言表现前后空间感的意识,为以后的美术表现做铺垫。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遮挡关系相对熟悉,在以往的绘画作品中遮挡关系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对近大远小的关系看到的较多,但是不能总结近大远小的关系。在导入部分利用拼贴的方式学生自己动手摆放拼贴关系,在新授中利用霍贝玛的《林荫路》对近大远小关系展开谈论。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遮挡和近大远小的现象来感知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运用绘画的方式大胆变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前后关系所带来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将其进行美术表现,并用自己的美术语言展开评述。
教学准备
前后关系的生活照片和经典名画照片、大小不一的树形剪纸若干、PPT、课本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方位名词?
学生: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等
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三棵同样大小的大树剪纸,让学生上台摆放一下刚才说的方位。当摆到大树的前后时,学生只能用遮挡来进行表现。
教师肯定学生表现。
师板书:遮挡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摆放大树的位置自主探究遮挡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遮挡,还能怎样去表现前后关系呢?
教师又给学生提供大小不一的大树剪纸,学生上台继续摆放。
学生将前面大的树摆在前面,依次往后摆放。顺利摆出前后关系。
师板书:近大远小
师总结:在表现前后关系上除了用遮挡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近大远小的关系进行表现。并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大小的剪纸大树摆放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前后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与现场感。)
二、新授
(1)教师出示生活中的遮挡关系和近大远小关系的图片进行介绍,正是因为物体之间距离的不同导致了大小的不同变化。
师: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例子无处不在,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存在。
(2)小实验:教师利用课本邀请前后三名学生演示近大远小的关系,前后两人举书,另外一人用手测量看到的书的大小,增强现实感。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中的近大远小到课堂真实的近大远小,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对近大远小的理解。)
(3)归纳前后透视规律
欣赏霍贝玛《林荫道》,作品中除了近大远小之外,还能发现什么相类似的前后现象?
学生:树的近高远低、近疏远密,道路的近宽远窄。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
师总结:在这副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树、道路、房子等物体等都符合近大远小的前后关系,让林荫道更加深邃、更有延伸感。
(设计意图:对经典作品的分析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与巩固。)
(4)小讨论(设疑探究)
师:思考一下,当远处的物体比近处的物体大、高、粗,应该怎样表现前后关系?
以摄影作品“山”为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颜色深浅的不同,前面的山颜色深,后面的山颜色浅。
师总结:当我们表现前后关系时,也可以用颜色的深浅进行表现。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前后关系还能够通过颜色来进行表现。)
(5)练一练
出示《千里江山图》,让学生找一找远山与近山有何不同?
学生:颜色的不同(前面青色、后面青色较淡)、虚实不同(前面山画实,后面山画的虚。)
师小结前实后虚与颜色的浓淡变化都是我们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来巩固学生对表现前后关系的理解。)
(6)教师示范
教师用剪贴的方式制作一幅风景画,表现大树在马路的前后关系。并让学生分析剪贴的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好的为下面的创作提供思路。)
二、创作任务
创作一幅具有前后关系的作品。
1.用绘画或者剪贴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位置。
2.表现内容:人物、动物、蔬果、交通工具等。
3.画面丰富、富有个性。
三、展示评价
学生上台分别介绍自己的作品,我是如何用了遮挡、近大远小、前实后虚、颜色深浅进行表现前后关系。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教师进行评价。
四、板书设计
前前后后
遮挡
近大远小
前实后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