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高频题目练习精选(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高频题目练习精选(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0-04 10:1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高频题目练习精选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 B.氧 C.铁 D.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3.“化学”一词最早出于清朝的《化学鉴原》一书,该书把地壳中含量第二的元素翻译成“矽(xi)”,如今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硒 B.硅 C.铝 D.锡
4.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5.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含氟牙膏”中的“氟”指的是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7.商场的货架上会看到标有“补钙”、“补铁”、“补碘”等字样的食品和保健品,这里的钙、铁、碘指的是
A.离子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8.“加铁酱油”“高锌奶粉”“富硒茶叶”中,“铁、锌、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金属 D.维生素
9.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三种物质,都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A.氧气 B.氧分子 C.氧化物 D.氧元素
10.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H2S B.P2O5 C.AgNO3 D.H2O
1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12.铈(Ce)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已知一种铈原子的原子核内有58个质子和82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4 B.58 C.82 D.140
13.考古学家通过测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则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6 B.8 C.14 D.20
14.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15.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的贡献。锂元素的一种原子中质子数为3,中子数为4,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3 B.4 C.6 D.7
16.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钇是一种重要的稀土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是39
C.钇的相对原质量是88.91克 D.钇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39
17.我国的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铕(Eu)是一种稀土元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铕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铕的原子序数是63
C.铕原子中的质子数为63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2.0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代表三种不同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 B.核外电子数:X=Z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和Z的电子层数相同
19.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20.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21.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④中x可能为8
22.如图为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0,核外电子数为8
B.氧原子核外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C.氧原子的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
23.下图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图中 n的值为10
C.钠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
2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
A. B. C. D.
25.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26.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公园里花香四溢 B.春天里柳絮飞扬 C.海面上浪花飞溅 D.天空中乌云翻滚
27.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一一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8.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复原——分子之间有间隔
29.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十里桂花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变大
D.1克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30.防疫期间常用酒精消毒,在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31.杜甫的绝句《沙暖睡鸳鸯》中写道“迟日近山丽,春风花草香”诗中的“香”用化学原理解释最恰当的是
A.分子很小,但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很小,但分子之间有间隙
C.分子很小,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D.分子很小,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2.压缩气体可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  )
A.分子的质量变大 B.分子的体积变小 C.分子的数目减少 D.分子的间隙变小
33.一定条件下,6000L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氧分子的数目减少
34.莫道雪融便无迹,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关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冰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B.冰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C.雪和水的分子间隔不同 D.雪融成水是物理变化
35.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36.下列微粒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A.分子 B.原子 C.中子 D.离子
37.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e B.NH3 C.C60 D.NaCl
3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氢氧化钾 B.铝 C.金刚石 D.水
39.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H2O2
40.下列微粒中,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是( )
A.H B.H+ C.2H D.H2
41.下列符号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2H2
42.2019年8月《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碳分子C18,这种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1个环状碳分子C18中共含有18个(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43.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原子得到电子后带正电荷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44.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子、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中
C.质子与电子质量相等 D.整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5.正确使用和理解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O、H2CO3中均含有氢分子
B.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Na+、Mg2+、Al3+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0
D. 表示的粒子都是阴离子
46.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47.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氯______。 (2)钙______。 (3)氢气______。
(4)2个氮原子______。 (5)2个氧分子______。 (6)3个钠离子______。
48.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1)钠离子___________ (2)2个铝原子__________ (3)氧气分子__________
(4)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5)氧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49.M元素常为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的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值是______,M元素属于______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它容易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填“阴”或“阳”)离子。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离子的是______(填序号),其符号可表示为_______,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50.碘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碘离子(I-)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__________。
(2)碘属于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3)下图表示的粒子中,其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碘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B. C. D. E. F.
5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2)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若E中x=10时,则该粒子属于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52.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___________。
(4)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53.图甲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乙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仔细分析答题:
(1)图甲中,铝元素的信息有处错误,请加以改正_________;
(2)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
(3)图乙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填序号,下同);
(4)图乙中,与铝不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是_________。
54.图中的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4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下列空白。
(1)钙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氟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D中的x为_______。
(2)①和②是不同种元素,它们的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__。
(3)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字母)。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填字母)。
55.下图是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填字母)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填字母)
(3)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
(4)根据E图示所给信息,推出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_____。
56.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2)X=______;
(3)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填序号);
(4)A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填序号)。
57.如图A~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在A~D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填字母);
(2)在A~D中,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字母);
(3)在A~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4)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58.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构成氢气的粒子是______(填“氢分子”或“氢原子”)。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硫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6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6g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共表示______种元素(填数字)。
②A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与氯原子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5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
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
(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到”或 “失去”)电子。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3)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60.已知如图A、B、C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1)当A、B为原子结构示意图时,X=________;Y=________;
(2)当A为离子结构示意图时,若该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时,则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若该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时,则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
(3)C表示的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填“阳离子”、“阴离子”或“原子”);该元素与B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该物质是由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6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溴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溴属于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图乙中_______(填字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溴元素与图乙中A元素,形成的物质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
(4)若图乙中C表示离子,则x的值是__________。
62.如下图1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图2是这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Se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本空第四单元才学,因题好,保留住!)
(2)图2中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
(3)氧、硫、硒三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出O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_。
63.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元素、物质、微粒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应填_______,②应填_______,③应填_______,④为带正电荷的粒子,应填_______。
(2)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__。
②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_________不相同,氧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_________相同。
6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原子序数为4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
(2)C、N、O排在同一周期是因为___________(填“质子数”“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He和Mg的化学性质_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4)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5)一个磷原子含有_________个质子,一个含有___________个电子。
6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符号___________。
(2)X2-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2-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周期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填一种),其阳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
(4)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 、F和Cl
(6)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 CO和N2 C 、SO2和CO2
三、实验题
66.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1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2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均匀后,分子 _________ (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3实验操作,对比实验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7.以如图(1)和图(2)是两个设计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在图(2)的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
(1)图(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1)中的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如图1):
(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二(如图2、图3、图4):
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入试管中,试管口塞上一团脱脂棉。
(1)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学生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具有比较强的挥发性。
7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比(填正或反)。
7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出浓盐酸。(信息:盐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
(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73.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实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图Ⅰ是课本中的某个探究实验,几分钟后烧杯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Ⅱ所示),并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取一长条形滤纸,等距离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②将滴加了无色酚酞的长条形滤纸放入一洁净的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③再往脱脂棉上滴加几滴浓氨水.
几分钟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讨论】
①改进后图Ⅱ所示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若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图I和图Ⅱ所示装置虽能够证明分子的性质,但无法影响分子性质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
①按照图Ⅲ和图Ⅳ所示装置操作,几分钟后烧杯B中溶液变化有何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图Ⅲ和图Ⅳ所示的装置,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75.已知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种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
(1)若一个铝原子的质量为4.482×10-26kg,则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2)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多少?(结果保留小数后三位)。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A 6.D 7.D 8.B 9.D 10.C
11.B 12.B 13.A 14.B 15.A 16.C 17.A 18.C 19.D 20.A
21.D 22.D 23.B 24.C 25.D 26.A 27.B 28.B 29.C 30.C
31.C 32.D 33.A 34.A 35.D 36.C 37.D 38.D 39.A 40.D
41.A 42.A 43.C 44.D 45.B 46.A
47.
48. Na+ 2Al3+ O2
49. 20 金属 失 阳 D S2- C
50. 18 非金属 5 E
51. 3 得到 原子
52. 9 AC B CD
53. Al 26.98 AD A
54. 40.08 9 8 质子数不同 B、C B
55. D B 3(或三) 9
56.(1) 19.00 20 (2)8 (3)BC (4)B
57.(1)BD;(2)CD;(3)He、Na+;(4)140.1。
58. 氢分子 B 4 E
59. 3 失去 最外层电子数 Na+ 、Cl-
60. 10 1 Mg2+ F- 阴离子 NaCl 离子
61. 79.70 非金属 B KBr 8
62. 111 B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3. 原子 分子 原子核 质子 8 质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4. Be 电子层数 不相似 Ne 15 10
65. Al S2- 钠 Na+(答案合理即可) 质子数不同 BD B
66.(1)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4)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67. (1)锥形瓶口滤纸变成红色 (2)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对比作用,说明酚酞的变色与空气无关
68.(1)酚酞试液变红
(2)未做对比实验,证据不足(合理即可)
(3)小红花变红,且图3先变红
(4)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69.(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酚酞溶液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3)增加对比度,便于观察颜色的变化 (4)两种试剂放反了 浓氨水
70. 不停地运动 慢 反
71. 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72.(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73. (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分子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更节约药品;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5)错误; E试管中的酚酞溶液中含有水,已经可以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74.【进行实验】烧杯甲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改进】长条形滤纸条上的酚酞点从右到左依次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分析讨论】药品的用量较少(或节约药品) 酚酞与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拓展延伸】图III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慢,图IV所示装置中,烧杯B变红的速率较快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75.(1)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则
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
(2) 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设一个氧原子的质量约为 x,根据公式可得
x=2.657×10-26kg
答: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