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10-31 17: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 第 一 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的:
1 了解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掌握三次产业的划分及其影响因素重点难点:
1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
2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计划课时:3课时乡村城镇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区域的主要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界线有虚有实.@(2)内部相对一致,之间差异明显.@(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相互联系.@返回 下表是我国两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万公顷),两省份分别是:A ①内蒙古 ②江苏 B ①广西 ②黑龙江
C ①湖北 ②甘肃 D ①河南②新疆B ①广西 ②黑龙江返回甘蔗: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
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气候 水文 生物 土壤 地貌 干旱河流不发育植被少土壤发育差风蚀地貌返回二、区域空间结构1、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
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区域空
间结构2、影响空间结构的因素:(1)按经济活动类型分:3、区域空间结构类型:乡村地域城镇地域(2)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分:面 状线状和网络状点 状岛 状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
合体4、区域空间结构:阅读P5活动参与1交通方式单一,线路较少,城市区域狭小交通交织成网,城市区域扩大交通网络稠密,线路四通八达,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活动参与2,课本第5页2、区域人口和产业分布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变化
(1)1980年湖南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城市数目少,城市人口比重小。
(2)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湖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比重增加,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情况劳动力素质三、区域产业结构:2、我国三次产业划分(背景知识)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农业不发达吗?3、产业结构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等4、根据产业比重判断区域状况城市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工业化程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P7活动1(1)A地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经济发达。(2)A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高。(3)D经济相对落后,因为第一产业产值最高,人均GDP最低。P7活动参与1P7活动25、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 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P7活动3课堂练习:1、一位从哈尔宾人从家乡出发,经北京、广州到海南岛,一路他感到气温有很大的变化,这是因为( )
A 北方和南方生活习惯不同 B 各地所处的纬度不同 C 各地距离海洋的远近不同 D 各地的海拔高度不同
2、我国青藏高原农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
A 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 B 二氧化碳浓度高
C 气温、低,水分蒸发少 D 雨量充足
3、下列地理现象中,与青藏高原“高”“寒”无关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日照强,太阳能丰富
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BAC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全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5101520253051015202530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4 分析上面两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 发达国家第一产业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 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 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C 渤海与黄海:
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
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
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冈底斯山巴颜喀拉山大兴安岭贺兰山阴山大 兴 安 岭阴山贺兰山祁 连 山返回返回 ⑤ 年降水量:____mm等降水量线大致分布线;
⑥干湿地区:_____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⑦耕地类型: 和 的大致分界线.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①气温:1月份__0C等温线大致分布线;
②温度带: ______ 地区和_______地区的大致分界线;
③气候类型: _______ 气候和________气候大致分界线;
④自然带: 带
和 带; 0800返回水田 旱地(森林)(森林和草原)(草原和荒漠)(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