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2023学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第四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评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6分)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规范、美观。(10分)
jīng huāng shā yǎ yōng dài liú tǎng fèi huà
chén sī yú fū zāo gāo péng pài páo xiào
2.照样子,写词语。(12分)
(1)跌跌撞撞(AABB式): 、 、
(2)自作自受(ABAC式): 、 、
(3)寒暄(反义词组成的词语): 、 、
(4)三顾茅庐(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 、
3. 选择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8分)
①外貌描写 ②神态描写 ③语言描写 ④环境描写
(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 )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 )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4)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
4.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看了《穷人》这篇小说,使我陷入了沉思。(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渐渐蹿上来,到了人们的腰。(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回顾与提升(11分)
1.《桥》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位普通的 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把 让给别人,把 留给自己,将村民们送上了生命之桥。
2.《穷人》一文按照 的顺序,以 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写了 的故事,表现了渔夫和桑娜 的美好品质。
3. 《回乡偶书》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 , ”
两句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遇到儿童的情景。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23分)
1.阅读课文《穷人》选段,回答问题。(10分)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首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
(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是 描写,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形容西蒙很穷。 (2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完成下列各题。(填序号)(4分)
①联系西蒙的死,可以用四字词语 来形容西蒙命运的悲惨。(多选)
A.无依无靠 B.饥寒交迫 C.贫病交加 D.孤独病死
②西蒙可能想要抓住什么? (多选)
A.抓住生的希望,和孩子幸福生活在一起。
B.抓住孩子,希望多亲一下孩子,多看一眼孩子。
C.抓住孩子,带走孩子。
(3)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表现西蒙疼爱孩子的语句。 (4分)
2.课外阅读。(13分)
一只皮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往路口张望,希望能从夕阳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又是一个傍晚,一个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①对呀。”“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元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②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③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4分)
①“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
A.简要的 B.稍加 C.大致
②“沉思”的“沉”解释为( )。
A.没在水中 B.分量重 C.深入、程度深
(2)文中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第 处,省略的内容是 ,省略的原因是 。(3分)
(3)“军人止住了脚步,用 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一句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
(4)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 ,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精神的语句:
(4分)
第四部分 习作与交流(30分)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自拟题目,创编故事。
要求:⑴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⑵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⑶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⑷不少于450字。
环境:开满鲜花的公园 人物:热心的王丽 冷漠的张芳 哭泣的王奶奶
答案解析部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答案】惊慌;沙哑;拥戴;流淌;废话;沉思;渔夫;糟糕;澎湃;咆哮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慌、哑、戴、淌、废、渔、糕、湃、哮”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惊慌、沙哑、拥戴、流淌、废话、沉思、渔夫、糟糕、澎湃、咆哮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1)明明白白;缝缝补补;整整齐齐
(2)怪模怪样;古色古香;敢作敢为
(3)是非;成败;存亡
(4)唇亡齿寒;指鹿为马;卧薪尝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故答案为:(1)明明白白、缝缝补补、整整齐齐
(2)怪模怪样、古色古香、敢作敢为
(3)是非、成败、存亡
(4)唇亡齿寒、指鹿为马、卧薪尝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
4.【答案】(1)③
(2)④
(3)②
(4)①
【解析】【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是语言描写。
(2)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这是环境描写。
(3)“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是神态描写。
(4)“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是外貌描写。
故答案为:(1)③(2)④(3)②(4)①
【点评】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6.【答案】(1)看了《穷人》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解析】【分析】(1)考缺主语,去掉“使”。
(2)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3)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故答案为:(1)看了《穷人》这篇小说,我陷入了沉思。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儿报名。
(3)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点评】(1)修改病句是一项综合能力训练,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注意句子的病因。改病句时要对症下药。
(2)掌握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平时多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第二部分 回顾与提升
【答案】1.老共产党员;生的希望;死的危险
2.故事发展;桑娜;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勤劳、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唐;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老共产党员、生的希望、死的危险 2.(1)发展 (2)桑娜 (3)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 (4)勤劳、善良,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 (1)唐 (2)贺知章 (3)儿童相见不相识 4、笑问客从何处来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
1.【答案】(1)环境;一贫如洗
(2)ABCD;AB
(3)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解析】【分析】(1)①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②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选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选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②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选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故答案为:(1)环境、一贫如洗
(2)①ABCD;②AB
(3)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点评】(1)①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②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在于平时的积累。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②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选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答案】(1)B;C
(2)③;被锯掉了;不忍心说出“被锯掉了”这句话
(3)D
(4)大个子军人;“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
【解析】【点评】(1)主要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的能力,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①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②此题考查对照应句的把握能力,要求会判断,写作时会`运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填空。
(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找到答案。
10.考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略一沉思”是略微的沉思的意思。“略”就是略微。选B。“沉思”深刻地思考。“沉”深入、程度深。选C。
(1)①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句,在文中烘托了小鞋匠着急等待的心情。②考查照应句。解题思路引导:在一篇文章里有的内容前面说到了后面又作必要的交代;有的内容虽然主要在后面说但在前面也有必要提一下这就是前后照应要根据文章整体意思找相照应的句子。选文中与“夕阳的余晖”一词相呼应的词语是日落西山。
(2)省略号的作用:①表明省略的话 ②列举的省略 ③表明说话断断续续。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文中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第③处,省略的内容是被锯掉了,省略的原因是不忍心说出“被锯掉了”这句话。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A:轻快:(动作)轻松,不耗费力气。B:高亢: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C:亲切:亲近、亲密;贴切等义。 D:低沉:形容情绪低落,声音微小,微弱无力的意思。依据意思,结合意境选“低沉”。
(4)整体感知短文内容可知,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大个子军人,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精神的语句是最后一段最后一句:“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
第四部分 习作与交流
.【答案】扶起摔倒的王奶奶 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王丽和张芳正在欣赏公园五颜六色的花儿。
“哎呦!”一声惊叫打破了宁静,大家循声望去,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痛苦的半卧在地上,一张脸皱成了老树皮,膝盖磕破了,她手扶着腰呻吟着:“哎呦,我的腰唉……"竟然是王奶奶,看来是路滑,摔了一跤,闪到腰了。周围的人们听到动静都走了过来,围成一圈,却都面面相觑,无人关心地上的老奶奶,毕竟最近“碰瓷”的太多了,谁也不想“惹祸上身”。公园里霎时间安静了下来。
老奶奶的呻吟声也越来越大,膝盖的伤口渗出了血,疼得眼泪都流了出来。躺在冰冷的路上一定使她不舒服。王丽不忍心再看下去了,想去扶她起来,张芳却拉紧了他的手:"不,王丽,万一她讹我们怎么办 还是不要多管闲事了。"人们也窃窃私语起来:"别扶了,等会儿被骗了。""是啊!扶起来又说是你推的,""唉,都不敢扶了,"……话语清晰的传入王丽耳中,王丽的心如盘了一团乱麻:扶 不扶 到底该不该扶啊 万一扶起来找我要医药费怎么办 我可没钱!可不扶,我的良心也会受到请责的!怎么办……旁边的张芳悄悄拉住王丽的手,准备离开。但是王丽猛地推开了人群,一个弯腰,一个伸手,她轻轻扶起地上的王奶奶,亲切的问着:“王奶奶,您怎么样 我送您回家吧…
王丽搀扶着老人慢慢向远处走去,人们默默注视着她们远去的背影,周围又安静了下来
张芳站在那里羞愧不已,扶起那位老人并不难,只需要一个弯腰,一个伸手,就成了世间最美的动作!
【解析】【分析】【题干分析】本题为自命题的想象作文,题目自拟。想象一下,“热心的王丽、冷漠的张芳、哭泣的王奶奶”三个人在开满鲜花的公园会发生什么事情?例如:我们可以想象在一个骤然间狂风大作的黄昏发生了什么事 写作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可以新奇有趣,但是要合理。【立意角度】开头写狂风大雨来临时的情景,点明王奶奶哭泣的原因。接着热心的王丽是怎么做?冷漠的张芳是怎么做?最后点题,升华主题。
【点评】这篇作文以丰富的想象,写了王丽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与冷漠的张芳形成鲜明的对比,文章故事情节生动,饱含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