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第7课时 一至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3
乘法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以及乘法
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使学生掌握这三单元的基础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灵活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单元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对“认识更大的数” “线与角”以及“乘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学习重难点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1. 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
一百万是一千万。
2.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
一百亿是一千亿。
3.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4.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是数位,一(个)、十、百、
千、万……是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一级,数级包括
个级、万级、亿级。
5.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
数法。
考点1:数位顺序表
知识点汇总
计数单位
数 位
数 级
个级
万级
亿级
个
十
百
千
万
十 万
百 万
千 万
亿
……
千 亿
百 亿
十 亿
千亿位
……
……
万 位
千 位
百万位
千万位
亿 位
十亿位
百亿位
个 位
十 位
百 位
十 万 位
问题解决
考点1:数位顺序表
例1:一个数由3 亿、8个百万和7个一组成。这个数是多少?
分析
可以用对应法解决此题,先列简单的数位顺序表,再将已知的各数位上的数字对应着数位顺序表填写,没有计数单位的数位写0占位。
亿位 3
千万位 0
百万位 8
十万位 0
万位 0
千位 0
百位 0
十位 0
个位 7
答:这个数是308000007。
问题解决
考点1:数位顺序表
60308700000
269008000
六百零三亿零八百七十万
二亿六千九百万八千
例2: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读出一个多位数?再读出下面各数。
1.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
2.亿级、万级的数按个级的读法来读;亿级读完加个“亿”字,万级读完加个“万”字;
3.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1个零,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考点2:大数的读法
问题解决
分析
例3:想一想,怎样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多位数,再写出下面各数。
1.找到“亿”或“万”字;
2.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写完亿级或万级将“亿”或“万”字改为分级线。
3.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考点3:大数的写法
二十五亿三千零九万
五百一十亿零二百零七万
2530090000
51002070000
我们来检查下
问题解决
分析
考点4:数的组成
例4:由三个0和五个9组成的八位数中
(1)一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有哪些
(1)要想一个0都不读出来,必须保证把三个0都写在每一级的末尾。因为组成的数是八位数,包含个级和万级,因此需要把0写在万级或个级的末尾。0的位置确定后,再确定9的位置。
一个0都不读出来的数有99999000,99909900,99009990,90009999。
问题解决
分析
考点4:数的组成
(2)三个0都读出来的数有哪些
(2)要想三个0都读出来,必须把0写在每一级的开头(最高级除外)或中间,总之不能写在每一级的末尾。0的位置确定,其他数位就写“9”。
三个0都读出来的数有99090909,90990909。
问题解决
分析
填空。
(1) 631020500 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
3 在( )位上,十万位上是( )。
(2)5个千万、7个十万和8个千是( )。
(3)38204000000 里有( )个亿和( )个万。
(4)930701000=900000000+30000000+( )+( )
9
亿
千万
0
50708000
382
400
700000
1000
问题解决
考点4:数的组成
例5:课本P30整理和复习2。想一想,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再比较
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大小。
数位不同时,数位越多的,这个数就越大;
数位相同时,看左起第一位(最高位),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看左起第二位,以此类推。
考点5:数的大小比较
123150000 90780000
7036400000 7963000000
﹤
﹥
问题解决
分析
先分级再比较更好。
例6:课本P30整理和复习1(4) 为什么有时要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一个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你知道如何用“万”或“亿”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吗?
改写以“万”为单位 (用“万”代替四个0)
改写以“亿”为单位 (用“亿”代替八个0)
考点6:数的改写
4000000000=( )亿
103940000=( )万
1130000=( )万
40
10394
113
分析
问题解决
例7:求下列数字的近似数。
先分级找到万位或亿位,再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
“四舍”:小于5就舍去;
“五入”: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1”。
考点7:求数的近似数
439807≈( )万
57348000≈( )万
600300000≈( )亿
9999000000≈( )亿
44
5735
6
100
先分级再求近似数更好
分析
问题解决
例8:有一个七位数,“四舍五入”后是936万,这个数最大是
多少?最小是多少?
利用综合法可以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入手推导结论。
答:这个数最大是9364999,最小是9355000。
已知条件是什么? “四舍五入”后是836万能推导出什么? 这个数最大、最小分别是多少?
一个七位数“四舍五入”后是936万 “四舍”后是936万,原数万位为6;“五入”后是936万,原数万位为5。“四舍”情况下原数有最大值,“五入”情况下原数有最小值。 “四舍”时千位最大是4,其他数位最大是9;“五入”时千位最小是5,其他数位最小是0。
问题解决
分析
考点7:求数的近似数
例9: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260800 27万 500000000 5亿
4000000 40万 297860000 3亿
方法1:将左边的数先分级进行改写或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再比较。
方法2:将右边的数改写为不带单位的数再和左边的数比较。
26万≈
400万=
5亿=
3亿≈
分析
问题解决
考点8:比较大小
﹤
﹥
=
﹤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
9,10,11…都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
自然数的个数是 的。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作十进制计数法。
0
无限
考点9: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问题解决
方法:
1.每一级都是四位数,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个级四位+万级至少一位,所以最少有五位;个级四位+万级四位,所以最多有八位。
2.注意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
分析
问题解决
考点9: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填一填
1.含有个级、万级的数,最多有( )位,最少有
( )位。
2.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相邻两个( )之间
的进率是10。
8
5
计数单位
问题解决
混淆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
易错点1
1.下面是计数单位的是( )
A.十、百万、十亿
B.个位、十万位、千亿位
C.十位、千、亿
注意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带“位”的是“数位”,例如:“万位”表示数位。
A
2.读出或写出下面各数。
60300900 读作:
六千零六十万零六十
3.下面各数中,一个“0”都不读的是
( )。
A.50020000 B.50002000 C.50000002
问题解决
各级中间有0的数读、写错误。
易错点2
读数时,各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1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读数时读1个0,写数时不一定只写1个0 。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一定要写“0”占位。
六千零三十万零九百
60600060
B
4. 里应该填数字几?
54 9090≈541万
1 58317469≈20亿
5. 里最小该填数字几?
275 937≈276万
18 4130000≈18亿
问题解决
求近似数时,未掌握四舍五入法。
易错点3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要看它下一位上的数字。下一位上的数字小于5,用“四舍”法;下一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用“五入”法。
9
0
0
5
课后作业
教材P44-45巩固应用T1、2、3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线段 射线 直线
相同点 不同点
它们都是直的。
两个端点,是直线的一部分,可以测量长度。
一个端点,无限延长,是直线的一部分,不能测量长度。
没有端点,无限延长,不能测量长度。
知识点1:线段、直线、射线
知识点汇总
1.线段和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直线和射线不能比较长短。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知识点1:线段、直线、射线
知识点汇总
例1:如下图,指出线段、射线、直线各有几条。
如图,本题运用列举法解决数图形问题,将图中的四个点分别用字母A、B、C、D表示。任选两个点便可组成一条线段,共6条,分别是AB、AC、AD、BC、BD、CD;任选一个点向左右可分别引出一条射线,共8条;直线是没有端点的,只有一条。
A
B
C
D
答:线段有6条,
射线有8条
直线只有1条。
问题解决
分析
考点1:线段、直线、射线
名称 形状 端点 延伸
线段
射线
直线
直的
2
不能
直的
1
一端
直的
0
两端
线段
直线
射线
知识点1:线段、直线、射线
知识点汇总
例2.(1)过一点O,能画直线吗?能画几条?
O
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
考点1:线段、直线、射线
问题解决
分析
例2.(2) 经过两点 A、B,能不能画直线?能画几条?
考点1:线段、直线、射线
A
B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问题解决
分析
例3:用三角尺画一个150的角。
运用分割法解决用三角尺画角的问题。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画一个450的角,再以这个角的顶点为顶点,一条边为边,在这个角上用另一个三角尺画一个300的角,剩余部分的角度数为150。
答:如图
15°
分析
问题解决
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行线画法:“一合,二靠,三移,四画”。(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只能作一条。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无数条。)
两条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线段相等。( 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知识点2:平行
知识点汇总
例4.在图中分别找出一组
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线。
(答案不唯一)
(教材P46T10)
问题解决
考点2、考点3:平行、垂直
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口的大小有关。
0°<锐角<90° 直角=90° 90°<钝角<180°
平角=180° 周角=360°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1个平角=2个直角
知识点4:角
知识点汇总
例5.画出下列各角。
850 400 1400 1700
问题解决
考点4:角
(教材P45T5)
自己画一画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两合一看”。
“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点点重合);零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线边重合)。
“一看”是指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看刻度)。看角的度数时要注意是看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左看外圈刻度,角的张口向右看内圈刻度。
量角要用量角器。
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知识点5:量角
知识点汇总
(教材P45T4)
例6.量出下列各角的度数,并说一说这些角各是什么角。
问题解决
考点5:量角
自己量一量并说一说
画角可以用量角器或三角尺。
用一副三角尺能画出的角有:(注意:这12个能用三角尺画出的角度都是15的倍数。)
15°30°45°60°75°90°105° 120° 135° 150°165°180°
(45°-30°) (30°+45°) (45°+60°)(30°+90°) (45°+90°)
(60°+90°) 180°-(45°-30°)
知识点6:画角
知识点汇总
用量角器画角的步骤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端点在左,与右0刻度线重合;端点在右,与左0刻度线重合)。
(2)在量角器相应度数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与右0刻度线重合,读内圈数;与左0刻度线重合,读外圈数)。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画指定度数的角,要注意做到“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一条射线重合。
还要做到“一看”:所画的射线对应的0刻度在内圈,看的就是内圈刻度;所画的射线对应的0刻度在外圈,看的就是外圈刻度。
知识点6:画角
知识点汇总
例7.你能用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吗?
15° 150° 165° 75°
问题解决
考点6:画角
问题解决
混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
易错点1
1.下面正确的是( )
A.一条直线长120千米
B.小勇画了一条15厘米长的线段
C.直线比射线长
直线、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不可以测量长度,无法比较长短;只有线段可以测量长度。
B
2.下面各组直线中,互相平行的是( )
A B C
问题解决
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理解不清
易错点2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特征是:在同一平面内这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如果两条直线延长后相交,就不是互相平行的关系。
B
3.判断:平角就是一条直线,周角就是一条射线。( )
问题解决
对平角和周角的概念认识不清
易错点3
平角和周角都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
4.看图填一填。
上图中的角分别是( )°( )°
问题解决
用量角器量角时混淆内外圈刻度
易错点4
用量角器量角时,先根据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哪一侧的零刻度线重合,判断使用的是外圈刻度还是内圈刻度,再读出角的度数。
60
120
1.直线无端点,可无限延伸;射线有一个端点,可向一端无限延伸;两者长度都不可测量。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可测量。
2.一点两射线,我把角来画;一点是顶点,射线作两边;角的符号“°”记心间。
3.量角器,来量角,角的大小用“度”表;点点重合,线边重合,看清内外刻度,读准相应度数。
知识点汇总
一周二平四直角,关系密切不得了。
钝角介于直平间,锐角不大比直小。
画角常用量角器,先画点再画射线。
内圈外圈找准数,先点再连仔细看。
知识点汇总
课后作业
教材P45-46巩固应用T6、9
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汇总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拆数法
转化法
列表格
列竖式
114×21
考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知识点汇总
1 1 4
2 1
个
十
百
千
×
1 1 4
2 2 8
2 3 9 4
……114×20=2280,2要写在千位上。
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
考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知识点汇总
分析
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直接加上几个0。
3 0
3
×
9 0
……可以只算3×3,再在积的后面加1个0。
3 0 0
3 0
×
9 0 0 0
……在积的后面加3个0。
考点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问题解决
易错点1
用竖式计算时,数位没对齐
421× 36=
3 6
4 2 1
1 5 1 5 6
1 2 6 3
2 5 2 6
15156
×
293× 23=
2 3
2 3 9
5 4 9 7
4 7 8
7 1 7
×
5497
用第二个乘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时,每一次相乘的积的末位都要与相应的数位对齐。
问题解决
易错点2
没有掌握乘数中间有0或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46× 205=
4 6
2 0 5
9 4 3 0
8 2 0
1 2 3 0
9430
×
850× 70=
7 0
8 5 0
5 9 5 0 0
×
59500
乘数中间有0,用竖式计算时,0也参与运算。乘数末尾有0,用竖式计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问题解决
乘法估算时,盲目地用“是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
易错点3
用估算解决购物问题时,应该把钱数估大一些,这样才能确保带的钱够。
四(1)班师生共48人去秋游,每人
车票和门票费共需要198元。请你算
一算,大约要带多少元才合适。
198×48≈10000(元)
答:大约要带10000元才合适。
课后作业
教材P45-46巩固应用T7、8、11、12
请你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
课后作业